西乡县名人录
陈浅沦
  陈浅沦(1906~1933) 幼名典伦,字徽五,一度化名陈潜。清光绪三十二年出生于廷水乡竹园子。5岁启蒙,天资聪颖,酷爱书画。年岁稍长,他看不惯乡里土豪劣绅的横行霸道,甚至对自己破落的小地主家庭也滋长着日益强烈的叛逆心理。有一次,父亲派他到佃户家催租,浅沦当即说:“房是招牌田是累,银钱多了是催命鬼。”他在少年时代即已萌生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民国10年(1921)8月,浅沦考入城固天明寺高等小学,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也酷爱阅读进步书籍,初步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义思想。他在当时《习文本》中,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提倡实业说》的作文,认为平等、自由、博爱是治国三要素。“得之则民强而国
(19061933)
江隆基
  江隆基(1905~1966) 丰东白杨沟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民国9年(1920),隆基和长兄裕基(伯玉)徒步到西安,考入成德中学,受到共产党人杨明轩(教务主任)的思想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反帝-。13年复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学文预科,一学期后,因学费无着,休学回乡。当时,地方土豪与官府勾结,鱼肉乡民,隆基极为愤慨,乃号召本地热血青年,成立“丰东青年协进会”,以“砥砺学行,主持正义,服务桑梓”为主旨,参加者10余人,对当地团总余某00的罪行进行揭发和斗争,迫使余某退出赃款,用作本乡学生助学金。 民国15年秋,隆基在北大复学。16年6月,正当-十分严重的时刻,
(19051966)
李霞波
  李霞波(1906~1976) 原名发国,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堰口乡南坝村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汉中联立中学,后考入西安中山学院党政训练班,继入中山大学文部预科及华南大学经济系。 18年春,转入吴淞中国公学部历史系学习,参加“反帝大同盟”,负责吴淞区的工作,并在校内组织“新文学研究社”,宣传资料。19年,在筹备纪念“五卅”运动的会议上,霞波被推举为大会总指挥。在此期间,他经受了革命锻炼,为后来从事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国20年,霞波任西乡初中教员,旋任教育局督学,22年初,曾与张云卿、胡耕、刘泽民等策动丰东第四区团武装起义,以配合红二十九军进袭县城,但因马儿崖事
(19061976)
王举之
  王举之(1882~1911) 字聘三,下高川小渔沟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6岁中童子试。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他以公费生赴西安入陕西省高等学堂预科就读,在该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行列。他曾写过一篇《讨蚤檄文》,文中说:“食人之血,饱尔饥肠实为人群之所共嫉,天地之所难容。”必须“犁庭扫穴,丑类匪贻。”方可“既见巍巍之旗鼓,必成赫赫之功勋。”借物喻理,以此表达他的革命信念。 宣统二年,举之由省高等学堂预科毕业,回县任高等小学堂学监兼教员,并秘密宣传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以扩大影响,争取同志。 宣统三年
(18821911)
李文敏
   李文敏(1817—1890) 李文敏,字少,号捷峰,本县城内人。幼时家贫,但攻读刻苦。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乡试中举。咸丰元年,任城固乐城书院山长,二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七年,随某大臣赴沈阳督办皇陵工程。帝俄入侵东北,文敏奉命参加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同治元年,调京任礼部职方司、员外郎及郎中,掌管祠祭印信。咸丰帝、后葬礼,文敏谋划周详,受到尝识,被提升为道员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先后调任凤阳、天津知府。同治十年又升任江西按察使。光绪四年,擢升为江西巡抚兼提督。其时,江西连降暴雨,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情状至惨。文敏亲往灾区,饬令地方官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不及上奏,先行下令开仓赈济
[] (18171890)
孙丘园
  孙丘园(1906~1967) 名人俊,字丘园(秋湲),以字行,城关镇南关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父母早逝,家道中落,赖祖母和叔父母抚育成人。民国17年(1928)夏,丘园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次年初转入华南大学,参加当时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同年秋,转入上海中国公学,加入中国新兴文学研究会,并任上海总会公学分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后,丘园担任中国公学抗日救国会宣传部长。主编反帝刊物,并代表中国公学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在沪杭沿线进行抗日宣传。21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丘园离沪返陕,在西安参加知识分子进步组织“电流社”,继续作反帝抗日宣传。不久,他返回西乡,与董伯侃创办
(19061967)
余洪远
  成都军区原顾问。余洪远同志是陕西省西乡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军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长,省政府保卫局局长、副主席,金川省委军事部长,甘肃临时政府财粮部长,参加了创立、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中共陕西汉南特委书记,在白区开展革命工作,后任陕西省政府干部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旅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豫北、豫西和淮海、渡江、进军西南、四川剿匪等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川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炮兵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刘百泉
  刘百泉(1878~1942) 原名丕汉,板桥湾人,生于清光绪四年。少年时,就读于陕南公学。光绪三十一年,在陕西省优级师范求学时,因撕毁学校限制学生革命活动的布告,被当局以闹-的罪名,通令缉拿,百泉闻风潜逃,只身南下,考入上海公学,后转入理化专修学校,毕业后历任汉口大江日报、芜湖中江日报、上海黄报记者及上海汉文协和报总,又在于右任主办的《民呼》、《民立》两报兼职。为各报撰写了大量传播进步思想和鼓吹民主革命的文章,并在沪参加了同盟会。 清宣统三年十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十一月,上海事变发生,百泉与陈乙白等运动沪军反正,共推陈其美为沪军都督。 民国4年(1915)12月,
(18781942)
范鸣岐
  范鸣岐 原名肇凤,县城东关人,清光绪末年中秀才。范貌不扬,腮陷,鼻如鹰嘴,目光射人,性狡黠,胸有城府,笔舌两利,又为洪帮“山主”,市井无赖多趋附之。 宣统三年(1911),豪绅恶霸黄朝镛把持县政,范为之出谋划策,被倚为心腹。民国2年,经黄推荐,县知事俞璞臣任范为典史(看守所长),范奉命唯谨,奸巧益露。4年任县学务经费局董,7年任县粮秣局长,10年任筹饷局长兼0会长,11年,任财政局长,13年兼任县保卫总团团长。22年,汉中绥靖司令赵寿山来西乡,成立善后整理委员会,任范为主任委员。 范与任华卿、穆星阶等沆瀣一气,结成豪绅集团,轮流担任地方要职,把持县政,被称为“三老”,其中以范
唐素珍
  唐素珍〔女〕(1906~1982) 清光绪三十二年出生于廷水乡庙垭村。民国14年(1925)夏,陈浅沦在私渡河、廷水一带组织“大脚会”,动员妇女放足,但当时封建家规甚严,年轻妇女身受种种约束,不能走出家门,宣传很难深入。唐、陈二家相隔不远,素珍主动为“大脚会”充当联络员,成为浅沦的得力助手。她走家串户和缠脚妇女接触,扩大了宣传效果,并且联络一些小媳妇、大姑娘剪大脚鞋样,教唱放脚歌谣,终于使这项解放妇女的运动搞得有声有色。索珍与浅沦同龄,在工作中建立感情,随即结了婚。浅沦从汉中第五师范毕业后,接着去西安、上海求学并从事革命活动。其间,除了民国17年初,浅沦在西乡工作时有一段小聚外,其余时间
(19061982)
李西轩
  李西轩(1885~1952) 李友庚字西轩,以字行,本县城关人,清光绪十一年生。幼嗜学,惟以家境贫寒,几遭中辍,后得岳母段慧君帮助,带至成都入中学学习。民国元年,转入北京京兆中学,5年毕业,复考取官费留日学生,入日本东洋大学读教育伦理学。10年毕业归国,先后任陕西师范学校、西乡高等小学、汉中联合中学学监、校长、教务主任等职,14年,首任西乡县教育局长。 西轩在日本留学期间,潜心钻研教育学,探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日本、欧美列强富国之道,深感中国欲起贫弱、御外侮,必须发展以科学与民主为中心的新文化教育。但当时汉中地区为军阀吴新田所把持,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友庚胸怀教育救国之志,任
(18851952)
朱问民
  朱问民(1880—1951) 县城东关人,虽出身书香门第,而性凶悍好斗。少年时游学西安、保定等地,学无所成。清宣统三年(1911)返县,入洪帮为大爷,任簸箕河民团团头。其时,豪绅恶霸黄朝镛等把持县政,以其亲信徐培桂为民防局长,徐、朱两家宿怨甚深。一夕徐方横榻吸鸦片,忽有公差入禀,请赴县府议事,徐甫出家门,即为一大汉以布带勒其颈,负之急赴东关郊野,有刀手数人自丛中跃出,朱喝问徐:“你知罪否?”徐颤悚不能对,朱问民喝令开刀,顿时徐被肢解,血肉横飞,其凶残多类此。黄朝镛获悉,立捕朱父子五人入狱,严刑拷问,朱供认不讳。后朱之帮伙释朱逃命汉中,民国6年,朱至西安,谋得西安-督察处督察员职位,9年任
(18801951)
薛祥绥
  薛祥绥(1894~1940) 字伯安,别署博,柳树乡龙王沟人,清光绪二十年生·幼年时,随父光熙宦游,就读于四川成都·民国元年返里,协助其父筹建南区高等小学(即今之丰东小学),2年夏,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4年入本科·8年夏毕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分发在北京执政府的国务院统计局任,旋升任秘书长,直至15年4月。在京的7年间,先后兼任国立北京大学、私立辅仁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教授及陕南旅京同乡会所办的宏文公学校长。 祥绥治学严谨,教学之余,曾编撰《修辞学》一书(开明书局出版)·又在旅京同乡编办的《西乡》报任主笔,始终孜孜不倦,勤奋笔耕。 祥绥在
(18941940)
阎伯松
  阎伯松(1895~1970) 阎寿乔,字伯松,本县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民国6年(1917),在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回县任县立乙种农校教员。次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林业专科,8年,“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加反帝救国运动,加入以反帝反封建军阀为宗旨的汉中旅京学生励进社,并任社办《励进月刊》。9年,伯松农大毕业,先后任陕西省立第二职业学校林科主任、陕西苗圃处长、南郑县农校教员、汉中联立中学教务主任等职。 17年,伯松回县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次年,赴省垣参加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倒蒋活动,被任命为西北讨逆军总司令部宣传大队长,讨蒋失败后,伯松任省立农业学校教务主任兼私立乐育中学校长。22年
(18951970)
刘继哲
  刘继哲(1919~1943) 黄池大歇场人。父辈业农,家境贫寒。继哲初在草庙小学读书,后转入南区高小。民国18年(1929)大旱无收,次年春,农民以树皮、野菜为食,继哲时年10岁,即辍学在家劳动。21年,本县西区燃起革命烈火,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消息传来,继哲高兴地说:“红军救穷人,好得很”。小小年纪,已经爱憎分明。 民国24年后,继哲先后在西乡简师、汉中联中、洋县国立七中、省立南郑中学等校读书,毕业后在东渡、杨河等小学任教师。他生活简朴刻苦,不慕时尚。但在学习上却一贯认真,尤爱读进步书刊,手不释卷。 民国28年夏,继哲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黄池支部(后更名凤凰支部)
(19191943)
刘霞举
  刘霞举(1885~1976) 刘凤翔,字霞举,以字行。清光绪十一年六月生于本县城关。自幼聪颖,好学不倦。21岁为府学生员(秀才),初露头角,名重当时。由县儒学送入高等学堂学习,宣统二年毕业,以优等成绩奏奖拔贡生。民国2年(1913),陕西省招收公费留洋学生,霞举应试被录取,分配留学日本,选读东京浅草工业学校电器机械科,8年冬毕业,继在东京发电厂及机器厂实习。9年秋,学成归国。应聘为北京电器工业学校教员兼《电汽杂志》主任,次年,辞聘回家。13年任县劝业所所长,后应聘赴汉中,历任汉中联立中学教员、校长及省立第五中学教务主任等职。29年回县,就任西乡简易师范校长,后简师改为初中,他继任校长。3
(18851976)
汪世衡
  汪世衡(1885~1919) 字仲山,杨营富儿沟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民国元年(1911)赴西安入西北大学习法律。翌年,陕西省选送官费留学生,他得入日本法政学校,继转入明治大学法科。毕业后,留该校研究科继续深造。 民国8年,巴黎和会上,我国外交失败。消息传开,举国惊愤,在国内激起“五四”-,继而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世衡与留日的中国学生,结队-到中国驻日使馆,要求向日本政府抗议,讵料北洋政府派出的公使,本身就是亲日的卖-,他们非但不接受爱国学生的请求,反而嗾使日警对-学生弹压、蹂躏。世衡扼腕叹息,愤不欲生,决定回国结集爱国志士,以御
(18851919)
黄朝镛
  黄朝镛(?—1926) 字西堂,县城西关人,富冠城乡,拥有良田沃地2000余亩,城固、石泉等邻县,亦有其庄园,是本县晚清时最大的地主。清同治元年(1862),蓝大顺起义军围城,朝镛父黄新谟,率团丁狙击,为义军所杀。事后地方官上奏,清廷恤赠云骑尉世职,由朝镛袭之。乃得把持县政,借兵燹后民不聊生之机,强取豪夺,兼并土地,不数年,阡陌纵横,商号林立,在西乡南大街设“九如祥”座号,经营丝绸绫缎、京广洋货,并逐年设“九如”分号于汉中、安康、西安等地,自出油布钱票,流通西乡、汉中等市面,以是富甲全县,官府亦仰承其鼻息。清末,任西乡县议事会会长兼民团总练,地方武装在握,声势更为煊赫。 光绪三十一
陈浅伦
  陈浅伦(1906~1933)原名典伦,又名陈潜,字徽五。陕西西乡人。1911年入私塾启蒙,1921年入城固县天明寺高级小学,1925年春考入汉中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在汉中,他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参与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的斗争。1927年4月,考入西安中山学院农运班。8月中旬,附蒋-的冯玉祥,解散了中山学院。陈回到西乡,在城关、杨河等地进行革命宣传。地主豪绅诬告他聚众闹事并企图加害,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到上海,先后在持志大学和江湾劳动大学就学。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陈参与宣传工作,不幸被捕入狱。在国民党的酷刑面前,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敌人因无证据,
革命烈士 (19061933)
全部西乡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