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历史人物介绍3
何辛
  何辛 (1920~)原名薛云峰。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42年肄业于华北联大文学系。1933年参加革命。历任晋察冀分局科长,平西《黎明报》、冀察《群众报》,《张垣日报》部长,新华社察北支社社长,察东《前线报》总,《冀热察导报》副总,《察哈尔日报》总,察哈尔省广播电台台长,鞍山市委宣传部长,辽宁省委政治研究室副主任,辽宁人民出版社社长,《光明日报》副总,高级记者,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
张书省
  张书省 (1947~)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行政工作,后调陕西电视台工作。先后任新闻部副主任,陕西广播电视厅宣传处长、总编室主任,电视台新闻部主任,陕西电视台副台长,高级。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紫丁香》,随笔集《仁山智水》,学术论著《新闻规行矩步与随“新”所欲》、《回忆录写作纵横》等。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并撰写文学评论共300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
颜廷瑞
  颜廷瑞 (1931~)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49年参军,历任沈阳军区司令部机要局机要参谋,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团长、政委。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庄妃》(《血泪清宁宫》、《大战宁远城》、《悲欢紫禁城》)、《汴京-》(《晨钟卷》、《午朝卷》、《暮鼓卷》),长篇历史纪实文学《威震台海》,长篇传记文学《范文理》、《清吏
杨述祖
  杨述祖(1903—1983),本县时村(原在今柳枝镇,1959年迁至西安草滩)人,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1903年5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华县。1910年至1916年,陕西省华县时村大同小学、华县教育会高等小学。1917年,陕西第一中学肄业。1918年,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19年至1921年,日本东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1924年至1928年,日本名古屋医科大学预科(高等学校)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28年至1931年,日本东京帝国大
著名的病理学家 (19031983)
马励武
  马励武,字支强,陕西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生于1904年。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早年毕业于城关西国民小学、县立中学,肄业于北京入中国大学。1919年至1923年为咸林中学第一学级学生早年参战经历1923年,与王汝任等人创办报纸《明天》、《鸣籁》等刊物,宣传国民革命思想。1924年初,由于右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大学校长)保荐,与王汝任一起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分在第2队,所填家庭通讯处为“华县西关至兴魁号转”。11月30日毕业,分至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刘伍
  刘伍 (1918~1994)原名刘禹西、刘午。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20师战斗剧社文化教师、演员、股长,西北野战军第1军宣传科长、文工团长、文化科长,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文化处长,总政《星火燎原》组组长,北京军区文化部专业作家,副军职。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报告文学《进军西藏》,中篇小说集《红色女儿》(合集)、《贺龙传奇》,报告文学集《贺龙与战斗剧社》、《我们回到陕甘宁边区的时候》,短篇小说《打野牛
(19181994)
林草
  林草 (1927~1997)原名杜锡武,笔名秦林、林红。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中文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兰州文协组长,甘肃省文联创作研究组副组长,甘肃人民出版社、文艺室副主任、少儿读物室主任、副总,编审。甘肃省文联第二届委员,省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戏曲剧本《张兰英》、《红缨枪》、《好婚姻》,组诗《塘河,日夜在奔流》、《山村新曲》、《列车窗外》、
(19271997)
雍济时
  雍济时(1901—1937), 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7年10月25日,在上海大场一线与侵华日军交战,战至26日晨,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军33师195团团长的雍济时不幸喉部中弹受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到午后,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2015年8月,雍济时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11937)
杨钟健
  杨钟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强。出生于陕西华县。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杨钟健出身于教师家庭,父亲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杨钟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于北京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24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71979)
段学复
   段学复 Duan Xuefu (Tuan Hsio-fu) (1914.7.29.—2005) 陕西华县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算学系。1936年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7年10月随校迁至长沙,在长沙临时大学工作。1938年5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年秋天,为华罗庚开设的近世代数课做辅导工作,同时参加了他主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19142005)
郑桓公姬友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周幽王昏庸怠政,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相。加之周幽王是非不辨,善恶不分,常常滥杀无辜
[春秋战国] 郑国第一任君主 (前806前771)
吉子正
  吉子正(1898-1965),华县辛庄小张人。幼读私塾,高小毕业从农。其父是秀才,因家学渊源影响,加之本人颖悟过人,故有“八斗才子之称。民国23年,曾在新汉社当,当时编有《半壁河山》、《艳娘传》等剧。1945年-l949年,先后两次在李桂芳领导的马当剧团当。创作和改编了《牛马婚姻》、《汪精卫传》、《碧血黄花》等剧目。
(18981965)
史卓生
  史卓生(1900-1981),华县城关镇先农宜河堡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临潼关山中学任教,1949年在马兰干校学习,同年5月解放后任华县文教科科长和县文化馆馆长。他特别热爱戏剧事业。l952年华县联合剧团成立,他关心剧团演出,经常深入到观众中听取意见。他文史知识丰富,对业余作者所创编的剧本,耐心地给以辅导,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为了办好剧团,他几经周折从学校调来为人正直、治校有方的王志民担任剧团团长。为了使导演贾忠民安
(19001981)
张志忠
  张志忠(1909--1982),乳名锅锣,华县段村人。迷胡艺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因受三叔支染,对迷胡非常喜爱,十一二岁即能唱出小段曲子。师张新彦、杨川祥、李庙义等迷胡老艺人,使演唱拭步提高。为了谋生,张志忠跟随师傅杨川祥、李庙义等老搭班,常年奔波在外。他演出的节目总计100余个,如《二度梅》、《三娘教子》、《宋江投明》、《临潼山》、《赴会》、《大上吊》、《庄子三探妻》、《杜十娘》、《曲江打子》、《药王卷》、《卖妙郎》、《杨龙开
(19091982)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元丰年间(107
[] 宋朝词人,苏门六君子 (10591109)
王韫秀
  王韫秀(730-777):唐代名媛、诗人,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王忠嗣之女,宰相元载之妻。+她所嫁的老公元载,刚成亲时,家境贫寒,不得不借住在岳父家里,受到妻族的歧视嘲笑,连头也抬不起来。时日一长,元载忍耐不住了,就赋诗《别妻王韫秀》和王韫秀作别,要离开她家,去长安求功名。王韫秀见此情景,也决心离开娘家,宁愿和元载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的诗。元载夫妻携手入西秦以后,因元载学问超群,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然而,男人有
[] 唐朝女诗人 (730777)
赵光远
  赵光远,华州刺史骘之子,不第而没。光化中,韦庄奏赠官。
[]
李正辞
  李正辞工正书,元和八年(八一三)尝书唐华州后阁记。《金石录》
[]
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
[] 十七史百将传 (706749)
康健才
   康健才(1914~1978),字华生,陕西省华县人。15岁在西北军第四师护士训练班学习,1931年在西北军第三军医院见习,后由少尉军医连续升为中校军医、院长。建国后于1950年参加工作,在凤县卫生院任医师,曾于1950年8月~1954年10月,为卫生院负责人。擅长内、儿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细致,用药经济实惠,医疗效果良好,在群众中有较高声誉。凤县卫生院创建之初,医务人员缺少,设备简陋,工作中困难甚多。他以身作则,带领医护人员,发
(191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