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名人录
井勿幕
   井勿幕(1888—1918),字文渊,今市郊区广阳镇井家原人。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曾被孙中山誉为两北革命的巨柱。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井勿幕由于家道中衰,到四川投靠父亲的一位友人,进入重庆正蒙公塾读书,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为了追求救国真理,二十九年(1903)冬,在同学的帮助下,到日本求学,就读于东京大成中学。在此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清斗争。三十一年(1905)秋,在东京加入孙中山倡导组建的中国同盟会,为陕西籍的首批会员,被孙中山委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是年冬,奉孙中山之命,回到陕西进行革命活动,奔走于西安和蒲城、宜君、耀县、同官、黄陵等渭北各县。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18881918)
雷雨顺
  雷雨顺(1935—1983),铜川市郊区金锁乡烈桥村小连坪人。 1953年1月,在西安高级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他由留苏预备部转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1960年,被择优留校当研究生。1960—1962年,雷雨顺和同班几位同学一起三下武汉,从事长江三峡高水坝“治理洪水”的科研工作。1965年,雷雨顺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局工作。“文革”开始后,他逆潮流而上,利用科技情报组组长身份,坚持带领同事从事业务研究。从1968年到1972年,他和同事们一起编著和参加编著36部书,写出13篇有一定创见的论文,自己还完成了《气象与军事》和《英汉气象学词汇》(修订本)的
(19351983)
冯生民
  冯生民(1935—1985),市郊区印台乡窑科村人。 1953年,冯生民高小毕业回村劳动。他暗下决心学习苏联园艺学家米丘林,在本村试栽苹果。他趁放牛之机,在离村一里多远的白露塔沟底,苦干一春,一镢一镢开垦出2亩地。又抽空到山里割荆条,以一次几角钱的收入,从夏干到冬,积攒了80元钱。1955年春,冯生民来到三原斗口农场。当他看到大片的苹果园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便将所带的钱全部掏出,连回家的路费也没留,购买了40株苹果树苗,扛了80多公里路赶到家,把树苗细心地栽在新开垦的土地里。由于缺乏经验,树苗成活率很低。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拼命地割荆条攒钱,再次来到斗口农场。农场的树苗卖完了,他便从私
(19351985)
崔乃镛
  崔乃镛(1680—?),字伯璈,号餐霞,今市郊区陈炉镇西堡人,清进士,入翰林。 雍正二年(1724),崔乃镛出任云南寻甸知府,后调任东川府知府。乾隆二年(1737),升任湖北督粮道台。监督漕粮是个肥缺,前任官员,大都上下串通,克扣运丁,剥削库帑,侵吞漕粮,中饱私囊。崔乃镛在任道台三年中,“愤其罔上害民,悉取而革之”,因此触犯权臣和地方-污吏。他们合谋捏造罪名,表奏朝廷。乾隆七年(1742)六月,崔乃镛被革职,贬谪陕西渭南,并拟发配边疆。当时,崔已63岁,被幽禁在一间小屋里。晚上,他觉察到有钦差随员在门口0,便故意提高嗓音,自言自语地叹道:“发配哪里都行,可千万别发配到军台岭的熊耳山。军台
[] (1680~?)
寇慎
  寇慎(1577—1659),字永修,号礼亭,今市郊区印台乡济阳寨人。 寇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在京先后授刑部、工部主事、员外郎,后调任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出任苏州知府。崇祯元年(1628),补广平知府,在任3个月,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分巡冀宁,曾“剿剪”陕北农民起义军。后任山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朔州。崇祯八年(1635),告老回家,卜居山寨。义军攻陷长安后,寇慎被义军抓获囚禁,因闻知其为官清廉,遂放归。 寇慎在苏州任职期间,时值洪涝灾荒,他捐助薪俸用以漕运粮食,并请求减轻赋税,劝民开垦河浜淤地,织造绸缎,深得民心。在处理苏州市民反对阉党的
[] (15771659)
王子文
  王子文(1912—1988),又名王郁斌。市郊区陈炉镇王家院村人。1936年12月,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驻扎陈炉镇时,在第二高级小学当事务员的王子文亲自为红军战士打扫房屋,准备桌凳、床板。此后,聆听了贺龙关于抗日救国的讲演,观看了红军战士的文艺演出和帮助群众担水、扫院的行为,认定这样好的军队历史上没有过,坚信中国共产党真正是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翌年3月,王子文在贺龙的直接影响和关怀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他先后任陈炉镇联保主任、镇长、县田粮科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他时时事事与国民党当局巧妙周旋,暗中维护共产党和人民的利益,监视敌人,传递情报,保护革命志士和群众,开展-
(19121988)
梁希贤
  梁希贤(1898—1941),字哲生,原名粱梦瑞,市城区黄堡镇梁家原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国民军抗日爱国将领。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担任国民军营长的梁希贤积极主张抗战,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领全营官兵参加了“淞沪抗日保卫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梁希贤身负重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归队后,任国民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驻防陕西渭南赤水一带。28年(1939)9月,梁希贤调任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团长,驻防陕西大荔县朝邑黄河西岸。期间,他曾亲自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到山西永济一带,袭击日寇,毙敌百余人。梁希贤对部下和气体贴,关心士兵生活,对官兵的管教非常严格,不许官兵骚扰百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8981941)
杨照苏
  杨照苏(1920—1982),原名杨明士,曾用名杨攻、杨占胜。市城区黄堡镇孟家原人。 民国24年(1935),杨照苏高小毕业后去三原县上中学。26年(1937)初,转学到西安二中。该校是当时西安革命力量最活跃的学校之一。进校不久,他便加入中国民族先锋队,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芦沟桥事变”前后,曾两次参加历时两个多月的下乡宣传工作团,是年8月,照苏加入中国共产党。27年(1938)春,担任西安市二中学生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兼党团书记。6月毕业后,党组织派他到延安中共党校学习,毕业后12月又调到安吴青训班学习。在此期间,杨曾任党支部委员,参与党内秘密除奸工作。28年(
(19201982)
杜玉铭
  杜玉铭(1919—1946),原名杜有学,曾用名杜治邦,化名章克华。市城区黄堡镇杜家原人。杜玉铭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深知读书不易,因此,学习非常刻苦用功。读完高小后,回村担任小学教员,一边教书,一边自学。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杜玉铭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27年(1938)春,他辞别父老乡亲,跟一些进步青年到达延安。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奔赴抗日前线。29年(1940),党组织调他去苏北参加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任辛宁八区大队长,射阳区教导员、区委书记,射阳县农会主席、县委组织部长等职。34年(1945年)7月,进苏北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分配去东北,创建民
(19191946)
杨华亭
   杨华亭(1903—1971),原名春荣,市城区黄堡镇文明原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曾任陈炉镇第二高等小学校长、同官县教育局视察员、局长和陈炉镇中心小学校长、督学等职,系民国《同官县志》的主要采编人员之一。他思想开明,倾向进步,曾掩护过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弃政教从工商,任私营新华煤矿协理(副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杨华亭系私营新华煤矿经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克服重重困难,使新华煤矿率先出煤。在中国共产党提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他除了认真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外,还和其他私营煤矿经理一起,多次向县政府提交申请书,
(19031971)
全部王益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