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历史人物介绍3
鲁效孔
   鲁效孔(1864-1946),临夏县三角乡大鲁家村人,早年就读于王朝弼私塾,后又考入甘肃师范,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赴新疆阿尔泰教学。民国五年(1916)返乡后在刷达小学任教。民国十一年(1922)任凤林小学校长,民国十二年(1923)担任导河县(今临夏)立初级中学教师,民国十四年(1925)担任导河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后又调任导河县女子小学校长,民国十六年(1927)任县教育局局长。民国十九(1930)年任民众教育馆馆长,民国二十七年(19
(18641946)
鲁效祖
  鲁效祖,字绳伯,临夏县北塬大鲁家村人,甘肃文高等学堂毕业,于金树仁在甘肃政法学堂同学。民国四年(1915)杨增新从河州知州升任新疆都督,鲁效祖随杨增新去新疆,任希尔津河县县长,阿尔泰道尹等职。民国十七年(1928)杨增新被刺,金树仁任新疆省主席兼总督,鲁效祖任省政府秘书长,后任高等法院院长及驻苏公使等职。民国二十年(1931)金树仁委派鲁效祖任混成旅旅长兼新疆东路“剿匪”司令,驻扎在七角井,率部堵截马仲英。盛世才推翻金树仁后,逮捕鲁效祖
张和
  张和(生卒年不详),字理堂。河州(今临夏)北塬人,后迁居河州城内,清道光十五年(1835)考中进士,至今人称其所住街巷为“张进士巷”。授官直隶(今河北)涿州知州,在任赋役有法,不劳民。不数年,盗贼敛迹,民丰裕。为官清廉,有政声。从政之余,多有著,著有《殉难记略》、《鸿雪集》、《绍香堂诗集》等。《乡贤逸诗》,捐俸刊刻。《乡贤逸诗》收明正统进士、通义大夫。兵部尚书王竑《休庵集》、《戆庵集》诗58首,明正德进士、四川按察使马应龙《马岭关书两当
[]
张心存
  张心存,清嘉庆道光年间人,字性斋,临夏北塬人。自幼饱读诗书,学有根底。清同治三年(1864)游学关中书院,与洮州(今临洮)包永昌相交甚厚,情同手足,以文章学问互相砥砺。光绪丙子(1876)会试,永昌中举第一,张心存中举第五。后永昌以进士授官广东知县,邀请张心存同往广东,张心存以父母年老家中无人照顾为辞,主讲平番碾伯各县书院,讲席课士深邃洞悉,名生咸集。一生以读书穷理为重,时人称为“师表”。
[]
王福海
  王福海,清咸丰、光绪年间人,世居北塬三角乡杂户庄,因脚大手大,人称“王大脚”自幼爱耍拳脚,少年时得一山东武师指教,拳艺大进。后赴山东、河南学艺,得天启棍真传,精熟天启棍十二门(十二折),36折(36招)。折子(棍法)、条子(套路)、排子(两人对打)等无一不精,棍法娴熟,以“棍法势连,密布透雨”著称。曾多次在尕庙台、东校场、尕校场等处以武会友,王福海总是礼让取胜,使外地来临武术同行十分钦佩,声明大振。王福海传艺于子麻狼、徒魏廷贤等,后广为
[]
魏廷贤
  魏廷贤,清同治民国年间人,住北塬三角乡魏家坡跟村。少年时即拜王大脚为师,拳棍俱精,其棍法“连打连击,密不透雨”,深的知州赵桂芳赞赏。他虽武术精良过人,名重一时,但绝不以武欺人,凡来临夏比武论艺者,不论输赢,以礼待人,贫者资助盘缠,前来以武会友者络绎不绝。魏廷贤融各派之长,形成“动作多变,梢把齐用,以短制长,以快取胜”等特点,自成体系,人们称天启棍法为“魏家棍”。慕其名学艺者甚众,得其真传且有艺名者子魏家保、徒穆惠来、冯善成、梁庚学等。解
黄德魁
  黄德魁(1910—1992),临夏市人。1931年宁都-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5月11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德魁任红五军团第13师政治部警卫排排长、第13师38团3营连长、1营营长、红四方面军第93师274团参谋长、第31-卫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德魁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军事一队学习。1938年5月,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分配他到河南偃师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01992)
朱贵
  朱贵(1778-1842年),字黼堂,一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从小酷爱习武,到19岁,在循化营参加考试,中武秀才。21岁从军,从1800年开始,转战川、宁、甘、青,从士兵升到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职。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0月1日,定海再次失陷,18日,清政府紧急调遣各地精兵增援。朱贵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协副将职,率其子昭南、南、共南和从永昌、陇西、河州、西宁等地选拔的各族精兵2000余人,配备土枪抬炮20
[] (17781842)
马鸿逵
  马鸿逵(1892—1970),字少云,乳名三元,回族,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马福祥长子。自幼受家庭重教习武影响,读书习武。18岁人甘肃陆军学堂学习,期间参与反清活动,秘密加入同盟会,被清军逮捕入狱。经马福祥奔走,保释出狱。后马福祥令他人军,任“昭武军”教官,骑兵中营帮带,率部阻击白朗。袁世凯因马鸿逵围剿白朗有功,授其陆军少将衔。后来袁世凯为牵制各路军阀,令送公子人京,马鸿逵亦人京任侍卫武官。“昭武军”奉袁世凯之令,改编为“宁夏新军”,马
民国时期西北军阀 (18921970)
马俊民
  马俊民 (1934~)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维语专业。历任新疆语文学院教师,新疆师范学院讲师,新疆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语言系硕士生导师。新疆文联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与翻译艺术》,译著有《伪自由书》(合译),长篇小说《克孜尔山下》(合作),编纂《汉维词典》(副主编)、《维吾尔语精读》(合编)等,
了一容
  了一容 (1976~)原名张根粹。东乡族。原籍甘肃临夏。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班,现为宁夏文联《朔方》部。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历途命感》、《挂在轮椅上的铜汤瓶》、《向日葵》、《沙沟行》、《猴儿》、《断臂》、《妈妈》、《大姐》、《日头下的女孩》、《废弃的园子》等。作品曾获新世纪固原市突出创作奖、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奖、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创作新秀奖、春天文学奖、西海固小说一等奖等,并获“西吉特殊贡献
马步銮
  马步銮(1905—1969) 字殿臣,甘肃临夏人,回族。马步芳堂弟,太爷马海潮与马海宴是弟兄。打西路军时的团级军官,老派军人在后期的代表。1946年任陆军上校,1948年9月任陆军少将。1931年新9师骑兵旅一团长,1934年第100师骑兵旅一团长,1937年82军骑一旅旅长,1944年82军副军长兼骑兵旅长,1946年82师副师长,1947年整骑8旅旅长,1948年82军副军长兼整骑8旅旅长,陇东兵团副司令,始终是青马陇东前线马继援的
(19051969)
马步芳
  马步芳(1903—1975),字子香,经名胡赛尼。 回族,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早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曾派兵阻止英国经西藏向内地渗入的青藏战争、“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又积极参加-内战。解放后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 (1903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