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历史人物介绍3
陆德原
  陆德原——甫里书院创办者陆德原(1282—1340年)字静远,又字志宁,号杞菊,人称杞菊先生,生于甫里,为晚唐著名文学家陆龟蒙的后裔。曾祖陆迈,祖父陆文明,父亲陆应祥,母亲周氏。德原是个善于经营的儒商、实业家。乐于兴学立教,在白莲寺旁创办甫里书院,建有夫子殿、明伦堂、求志轩、甫里先生祠等。又在苏州城里(今十全街)创办义塾,建明伦堂、大小学斋等,亲自担任书院山长。因办学业绩显著,调徽州路儒学教授。后人称他“兴学立教、厥功甚伟”,“能尚义而
[] (12821340)
寂堂禅师
  寂堂禅师(生卒年不详)姓祝,名师元,又名道原,平江府华亭县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寂堂来到平江府长洲县,买下陈湖(今称澄湖)北岸费氏之碛砂洲,并创庵其上,后扩建为延圣禅院,世称碛砂寺。寂堂禅师布教-,信徒众多,影响广远。寂堂圆寂后,碛砂寺历任住持,为完成寂堂禅师遗愿,雕版刻印《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自1216年开工,历宋、元两朝九十余年始成。《碛砂大藏经》是中国较早刊刻的大藏经之一,更是现存已知大藏经中扉画较多的一种,是一部闻
[]
张镇
  张镇——张陵山的守护神张镇(246—325年)字羲远,晋散骑常侍、建威将军,曾任苍梧郡与吴郡太守、奉车都尉、兴道县德侯。逝于晋太宁三年(325年)。葬于张林西山。张林或因张镇葬于此亦名“张陵”。甪直民谚有云:“先有张陵山,后有甪直镇。”1975年—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管会对张陵山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大量精美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以及多座晋代古墓。在四号墓中发现张镇夫妇合葬墓。其墓志铭和部分文物现为南京博物院收藏。张陵山建有张镇祠,甪
[] (246325)
马友直
  马友直(生卒年不详)字伯忠。宋全吴乡六直里下北港(今甪直镇下北港)人。以孝义著于全吴乡。兄弟六人皆力田,友直独以儒业自奋,入京师太学,宋元符二年(1100年)荐春官。迨宣和水灾,全吴之田悉与江通。兄弟皆狼狈营妻子,友直独迎其亲徙于邑之进贤里,僦屋以居,躬养菽水,母子晏如。登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李易榜进士,初授武康主簿,次监潭州南狱庙,尚强健,即挂冠,以宣教郎卒,享年76岁。侍郎唐公辉、御史王公葆皆敬爱之。
[]
马先觉
  马先觉(生卒年不详)字少伊,友直孙。宋全吴乡六直里下北港(今甪直镇下北港)人。先觉以文章名,登绍兴三十年(1160年)庚辰科梁克家榜进士。授海门主簿,调常州教授。既归,时宰辟为沿海制司干官。以先觉自重难挽,径以名闻,授兵部架阁朝奉郎。素号高逸,不事请谒。出为浙西常平干官。以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别号得间居士。所著诗文集曰《少伊惭笔》。
[]
姚冶诚
  姚冶诚,蒋介石的妾室。出身卑微的她因父母早故而生活无着,嫁人后,又因丈夫吸食鸦片,被迫沦落到伎院做了娘姨。后与蒋介石偶然相遇,成为其四位妻妾中唯一没有名分的一位。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姚冶诚出生于江苏吴县冶长泾河北的南桥小镇上,后又迁居冶长泾河南的庄滨乡。姚冶诚小名阿巧,其父名叫姚阿宝。姚家祖籍安徽,兵乱中逃难迁移江苏,历经数代,族谱称谓是吴兴郡南熏堂。因她是独养女儿,从小父母便视若掌上明珠。后因父母早故,依靠叔叔姚小宝为生。
蒋介石的妾室
郑允端
  郑允端(1327~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
[] 元朝著名女诗人 (13271356)
蒋德埈
  蒋德埈(1630~1677),字公逊,号淳庵。清代贤士。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娄关)人。娄关蒋氏第六世,天津兵备道蒋灿之侄。德埈性孝友。父亲生病,他刲股以疗。德埈后来考中顺治八年(1651)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以二甲71名中进士,授兵部观政候补推官(一作兵部主事)。他先居城内曹胡徐巷,因生性恬淡,便归隐甫里(今吴县市甪直镇)太平桥西上塘。乐善好施。康熙十四年(1675)吴中大饥,德埈发动地方乡绅设粥厂赈济贫苦百姓,并带头捐出全部积余
[] (16301677)
张茂炯
  张茂炯(1875-1936),字仲清,别署艮庐,号君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家住曹家巷19号。清末进士,苏州著名文人。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出身仕宦世家,为南宋状元、名词人张孝祥后裔。祖上在康熙雍正时经营商业,渐致巨富。其堂兄张茂镛曾任安徽为候补知府。光绪三十年(1904),张茂炯参加甲辰恩科殿试,中二甲第6名进士。宣统间曾在户部工作,任度支部司长。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任北京政府盐务署参事。当时盐务署编印《清盐法志
清末进士,苏州著名文人 (18751936)
顾乐观
  顾乐观(1935—2001),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于江苏吴县。195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重庆大学电机系电力专业毕业1964年原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工作任职历任重庆大学人事处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国家教委科技能源与信息学部委员,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第33研究委员会04工作组成员
(19352001)
沈有鼎
  沈有鼎先生(1908年-1989年)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天才人物。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他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学贯古今,融会中西,是蜚声中外的大学者。生平履历沈有鼎,字公武。逻辑学家。上海市人,祖籍江苏吴县。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取公费留美。1921年至193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谢弗和怀德海指导
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19081989)
杨士林
  杨士林,有机化学家、高分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从事化学教育和科研五十余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他在有机合成、阳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注重应用化学的研究,所研制的催化活化剂及原油输送减阻剂、降凝剂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在医用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光电导材料的研究中做出了新的贡献。生平少年杨士林于1919年10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5岁起就读于吴县甫里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后毕业于苏州中学实验小学,以优异
(19192016)
郑斯林
  郑斯林,男,汉族,1940年5月生,江苏吴县人,出生天津市,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参加工作,太原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人物履历1958.09—1963.09,太原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63.09—1966.06,辽宁省丹东汽车改装厂设备动力科、技术科技术员、工艺组组长1966.06—1970.03辽宁省丹东汽车改装厂中等技术学校教导主任1970.03—1981.03,辽宁省丹东汽车改
蒋民宽
  蒋民宽是江苏吴县人,1930年5月出生,196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0年起,任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四0一厂技术员、车间代主任、厂工会副主席等职。1952年起,在东北工业部抚顺俄语训练班学习,后到苏联乌拉尔卡明斯克铝加工厂学习,任技术股代股长,车间副主任、主任。1955年后,任国营一0一厂车间副主任、主任,试制车间主任、厂生产指挥部副总指挥。1966年后,任国营一二二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厂长、厂长。1
(19302012)
沈因洛
  沈因洛,江苏吴县人,1920年12月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3大代表。曾参加中原突围。原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同志1920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吴县(现苏州市吴中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3团政治指导员,中原军区一纵队八团政治处副主任,江汉军区第二军分区教导队政委。1949年7月至1953年3月,历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政治部
[] (1920~?)
沈月英
  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沈月英,原江苏吴县(今苏州)冶长泾河南张华村人,小名小妹,没有生育,领养一个儿子,名杜维藩,虽是养子,但此子进门后,杜月笙事事顺利,所以爱得胜过己出。沈母曾是黄金荣夫人的梳头娘姨,后由黄家做媒,将她嫁给杜月笙。杜发迹后妻妾成群,但对沈月英仍相当看重,出资在冶长泾造了一座石拱太平桥。沈母亡故后,杜月笙还为丈母娘修了一个大坟。
杜月笙原配夫人 (18891946)
沈柏寒
  沈柏寒(1884—1953),名长慰,又字伯安。吴县甪直人。同盟会会员、教育家。光绪年间重建甫里书院的沈宽夫,就是他的祖父。他七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沈家是镇上有名的后起富户,在甫里书院设有家塾,并请昆山名士方还(即方唯一)来教族中子弟。沈柏寒从小得到名师的指授,打下了旧学根底。1904年,二十一岁的沈柏寒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1906年,沈宅大家庭内部发生严重纠纷,祖母忧急成疾,他只得辍学回乡。当时科举已废,各地都在兴办
同盟会会员、教育家 (18841953)
孔厥
  孔厥(1914~1966)袁静(1914~1999)孔厥,原名郑云鹏,后改名郑挚。江苏吴县人。1932年中学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入江苏测量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做测量队技术员。1936年在江苏宜兴与曹辛之等创办文艺周刊《平话》。次年秋又在宜兴《抗战日报》,同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战地服务团。1938年夏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至1945年先后任鲁艺文学系研究员及助教。这时期写出了小说《受苦人》、《父子俩》、《一个女人的
(19141966)
李先良
  李先良(1905年~1993)江苏吴县人。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1933年到青岛,1939年任国民党鲁东联军总指挥兼鲁东行署主任,1941年6月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1942年10月任青岛市代市长兼青岛保安总队总队长。李先良任鲁东行署主任时,着手收编抗日力量,先将直属第三大队改编为国民党鲁东行署独立营,后又将其改编为青岛市保安大队,轮流派到崂山进行抗日活动。1942年派其随从副官高芳先到崂山开展抗日活动。1944年6月,他下令向盘踞在崂
(19051993)
吴鸿渐
  吴鸿渐(1915~1939.6)祖籍江苏吴县,抗战前曾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1935年在天津参加“一二·九”-。1936年2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到山东,9月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政训处政治工作人员培训班,10月被中共山东省委派赴聊城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1月到冠县活动。1938年5月回聊城政训处任组织股长,政训处改为政治部后,政治部机关成立中国共产党总支委员会,他担任党总支书记。
(1915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