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历史人物介绍2
顾水如
  顾水如(1890~1971年),名思浩,小名寄龙,枫泾镇人。9岁学奕,对家藏棋谱悉心研究。后渐悟棋理,便不再满足于读谱摆局。时枫泾某布店有一老者,棋艺甚高,他初与之奕,屡战屡败,但毫不气馁,回家后把棋盘画在帐顶上,反复推敲,复与老人奕,则每奕皆胜。老人称赞不已,时年14岁。两年后,他的棋艺在乡里已无敌手。为广开棋路,增进棋艺,他去上海,先后受教于无锡范楚卿、合肥张乐山等高手;尔后又东渡日本接受现代棋理的熏陶,融会中日棋理于一炉,逐渐崭露
(18901971)
孙雪泥
  孙雪泥(1889~1965年),名鸿,号枕流居士。亭林镇人。出身贫寒,为人慷慨豪爽。6岁学画,诗、书、画皆善,尤以画梅擅长。他的诗清新活泼,如“送穷有赋何须续,人比梅花更耐寒”、“雨余石笋龙鳞活,风过瓷盆佛手香”等佳句。曾刊有《雪泥诗集》。30年代初,曾为冠生园广告宣传员,后独创生生美术公司,出版《世界画报》等许多颇有影响的美术刊物。曾在《笑画》画刊中,亲自创作长篇连环漫画《马浪荡改行》,针对旧社会的弊端加以辛辣的讽刺。时军阀曹锟贿选为
(18891965)
徐乐同
  徐乐同(1888~1970年),又名桂八,字仰高。松隐乡浩光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翌年参加“乙巳同盟”,经孙中山介绍进钮永建办的紫冈武备学堂,因学堂被清廷查封,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钮永建组织下,徐乐同等50多人,以两个火药包夺取了上海兵工厂。事成后,钮主持松江军政府,徐举办陆军干部学校,并兼任弁目队队长。民国2年(1913年),由钮永建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时袁世
(18881970)
高平子
  高平子(1888~1970年),名均,字君平,别署在园,因慕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故自号平子。本县张堰乡秦望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高煌为清末举人。延顾莲芳为塾师,深植国学之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攻读拉丁文及法文,并学习物理、几何及西方哲学。民国元年(1912年)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先于佘山天文台实习,得台长蔡尚质神父(法国人)悉心指导,遂得通天文之学。民国5~9年,任教于震旦大学。嗣后,居家专
(18881970)
蔡模
  蔡模(1887~1930年),字恕一,号韬庐。松隐人。因排行居长,故又号大道,与其弟蔡权、舅陈陶遗等同为南社社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陶遗奉命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从日本携带枪枝0回沪,他前往接应秘密转移乡间。翌日,因叛徒告密,陈在沪被捕,他即将枪械沉入黄浦江,当局因找不到证据而将陈释放。他秉性刚直,急公好义,尤为关心教育事业。光绪三十四年,在家乡创办简实学社,以后又历任东二乡第一国民学校、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长等职。民国13年(1
(18871930)
陶芑生
  陶芑生(1885~1965年),号大。枫泾镇人。少时随父习医,后又拜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专著,尤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20岁在枫泾开业行医,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宗旨,遇贫困者求医,不收诊金,免费送药,时有士绅汪周南,患脑疽久治不愈。后请他诊治,霍然而愈。汪感激不尽,以300元银洋相酬,陶婉言拒收,劝汪将贫困者赊欠的债券,当众烧毁,感其德者甚众。陶在医学理论上,主张审因论治,内外兼顾。在处方上
(18851965)
周士桢
  周士桢(1882~1944年),字瞻岐,亭林镇人。曾就读于上海沪南三等公学,与蔡鹤卿、林长民等结成忘年之交,在他们的影响下,热心国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历任镇江中学、皖江中学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因母病辞归,后入南京法政学堂深造。民国3年(1914年)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赴北京任陆军部军法裁判处军法官,大小之狱,虚心周询,必得其情,然后慎重断案。后升为一等法官,并授与四等文虎章、五等嘉禾章嘉奖。民国14年,因母年迈归
(18821944)
高燮
  高燮(1879~1958年),字时若,号吹万,又号寒隐、黄天、葩叟,别署志攘,出生于张堰乡秦望村,世代书香,家道殷厚,一生嗜读,藏书十余万卷,尤以《诗经》最为详备,有注疏、论辩、纂述、宋元铅椠、善版孤本千余种,为江南著名藏书家。他早年不满晚清腐败统治,赞赏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与柳亚子、胡石予、钱梦鲸等人交往甚密,谈诗论文,探讨国是,抨击时弊,为南社耆宿。曾作《醒狮歌》、《宝剑篇》等诗文鼓吹革命。如《一蚊》诗中“君不见而今啖人术更妙,一日啖
(18791958)
高旭
  高旭(1877~1925年),字剑公,别字钝剑,号天梅,又号江南快剑,笔名秦风、爱祖国者等。张堰乡人,青年时代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起义失败,他愤然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光绪二十九年,在张堰镇主办,《觉民》期刊。翌年,留学日本,攻读政法。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9月,他在东京创办《醒狮》月刊,鼓动反清,宣扬民主。翌年归国,任同盟会江
(18771925)
张新
   张 新(1874-1916),字瑛如,上海市金山县吕巷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父母早丧,迁家廊下,致力于学问。画学南田,书法宗板桥,动、植物等科学则崇尚实践,于水彩、铅漆及油画、篆刻等均能极其工致。其作品,曾于巴拿马各赛会上展出。宣统三年(1911),迁返吕巷,时沈叔眉筹建养中学校,他竭力赞助。并说:“虹桥有座庙,巫祝蛊惑人心,以至乡里人得病不求医,如此陋俗不废,兴学又有何用?”于是就在这座庙里创设浚蒙小学。自任校长,驱散
(18741916)
黄继曾
  黄继曾(1872~1911年),字公续。家资富厚,急公好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光绪三十四年,皖南休宁等地水灾,他集资10万缗(千文)以作救济。后云南、山西、徐州、淮北等地饥歉,复捐银10万余两。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竞以兴学救亡。他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独创明强两等小学于朱泾镇。学校分南北两部,为便利学生往返,在市河上架起“新木桥”。民国2年(1913年),该校有8学级,8教室,教员16人,学生283
[] (18721911)
蔡叆裳
  蔡叆裳(1869~1931年),又名树,号字护,漕泾乡护塘村人。18岁入学宫,善诗词,常与柳亚子、胡朴安等相唱和,被赞为南社文坛健将。他出身中医世家,精通医理,对前辈医学著作扬长弃短,批判继承。在行医中辩证施治,每奏奇效,名满浦江南岸。如有一当地农民,因连续高烧,神志昏迷,谵言如狂,他命病家将患者裸坐盆中,频频以冷水喷淋,遂得神志清醒,症渐痊可。平时处方用药常剂量超常,而使重病痊愈。他为人好义,对贫病患者,和颜悦色施诊送药,而对富家豪绅
(18691931)
叶漱润
  叶漱润(1868~1925年),名秉常,字道根,吕巷镇人。晚清拔贡,辛亥革命时期,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松江军政分府顾问。民国初,一度任金山县劝学所所长,工诗赋,善书法,曾由高吹万荐入国学商兑会。他—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塾师、家庭教师、南京河海工程学校教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办吕巷镇养中初等小学(今吕巷中心小学前身),民国3年(1914年)任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长。治学严谨,常借古喻今,以“天下事入手易者,其所得必浅;入手难
(18681925)
丁月心
  丁月心(1867~1953年),女,一名金兰,朱泾镇人。明辨事理,处事果断诚挚,人尊为“兰姑”、“兰姐”。后嫁松隐吴姓为继室。丈夫逝世后,她摒弃富裕的家庭生活,致力于社会事业。初筹办农场,继去浙江湖州福音医院担任管理工作,后在松江刺绣学校任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受松江景贤女校之聘,任国文教员兼管理工作,深为校长宋占梅倚重。秋,宋去世,其夫姚文蓥翌年离松时将校务托付。丁慨然承诺,精心擘划校务,聘学者马君武、王季梅等任教。又租民
(18671953)
钟天纬
  钟天纬(1840~1900年),字鹤笙,亭林镇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上海“广方言馆”攻读英语,为该校第一期学生,光绪元年(1875年),应徐建寅之邀,赴山东机器局翻译馆任职。光绪五年,受清政府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邀请游历欧洲各国,考察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政俗之短长。光绪七年回国,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与英国人罗亨利、傅兰雅合译《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铸钱说略》、《考工纪要》等书外
[] (18401900)
钱熙泰
  钱熙泰(1812~1860年),字子和,号鲈乡,钱圩乡人。补博士弟子,曾任靖江训导,博学好古,善辩诗文、书画、金石。好作诗,间著散文。毕生热心慈善事业。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与本县人顾观光、南汇张啸山、李兰及胞兄钱熙桢三度寓杭州西湖文澜阁勘校丛书。著有《西泠校书记》、《馀记》、《文澜阁校抄书目录》、《武林续游记》、《莲笼寻梦记》5种。另著有《锄月吟稿》、《古松楼剩稿》等著作。道光十七年,县境水患成灾,民大饥。他撰《担粥说》呈县,知县
[] (18121860)
顾观光
  顾观光(1799~1862年),字宾王,号尚之,别号武陵山人,钱圩乡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好训诂,善医道,对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尤有研究。治学严谨,于学问每穷本探源,抉其所以然,摘其不尽然。对古今学说运用辩证处理其相互关系,并兼采中西之长,认为两者之间“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旧法者新法之所以出”,同时也认为“积世、积测、积人、积智,历算之学后胜于前”。平生著作甚多,《九数外录》十篇基本上包括了当时西法算术的精要,其中《对数》篇
[] (17991862)
姚培谦
  姚培谦(1693~1766年),字平山,廊下人。少时勤奋好学,稍长,喜交游,善文章,名闻江东。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自刻所著《春帆集》,校刊宋刘克庄《后村居士后集》20卷。翌年,与松江徐是傚同作《茸城蹋歌》,记载了松江县的风俗习惯。康熙六十一年,刻所注《古文斫》16卷,后集18卷。雍正二年(1724年),又刻所著《自知集》。为人清高,淡泊名利,尚书沈德潜荐于朝,不赴。一生勤于纂述,所著《经史臆见》、《松桂读书堂集》入《四库全书》存
[] (16931766)
焦以敬
  焦以敬(生卒年不详),字惺持,号侍江征士。松隐乡人。焦袁熹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招征精通性理之学者,经面试,赐进士,授庶常。乾隆四年(1739年)授-知县,三年后,改任屯留,甚有政绩。时晋中(山西)征收钱粮对士绅向有优免之例,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他熟察民情,详请均摊田亩以解民困,并排除权贵阻挠,坚持立法,把累年积弊,全部豁除,百姓皆感其德,邻县亦效法。同时,建慎交书院,捐俸延名师授课,士风为之
[]
焦袁熹
  焦袁熹(1661~1736年),字广期,松隐乡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因祖母和母亲年事已高,故绝意仕途。康熙五十三年,朝廷招选实学之士,经大臣推荐,奉旨召见,焦以双亲年高再三推辞。后授山阳教谕。他性格外和中刚,好扬人之长,明末赵和、缪谟及潘牧、钱起盛等人,均因他提携游扬而成名,曾帮助王鸿绪编纂《明史稿》,因意见不合,中途退出,别著《此木轩纪年略》5卷。他一生刻厉清苦,家中房屋破旧难遮风雨,但钻研学问之心益坚。拜平湖陆清献为师
[] (1661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