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名人录
王家楫
  王家楫(1898年5月5日—1976年12月19日),出生于江苏奉贤。动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王家楫于1898年5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一个书香家庭。父亲王渭是光绪五年的举人,曾任奉贤县沙地局局长,兼任肇文书院校长,积极支持反清斗争,同情同盟会。王渭深虑“国势孱弱”,希望读书人“学以经世”,报效国家,造福桑梓。这种开拓精神,严谨作风以及对待革命事物的开明态度,对王家楫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王家楫从3岁起就在自家书房读四书五经,6岁时开始在父亲任校长的肇文书院接受教育,一直到16岁。此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81976)
何良俊
  何良俊(1566年前后在世) 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湖居士,明华亭柘林(今柘林乡柘林村)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和藏书家。读书刻苦,曾关门自学20年。与弟良傅并有才名,时人比之“二陆(陆机、陆云)。良傅举进士,其犹滞场屋。嘉靖年间,以岁贡入国学,当路知其名,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后弃官,曰:“吾有清森阁在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签,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弃此不居,而仆仆作牛马走乎?”遂移疾归故里。“值海寇发难,亡其家,不可归。以扁舟栖迟吴台笠泽间者数年。”(《四友斋丛说》初刻本序)后复居金陵。数年,更买宅居吴阊。年七十,始返故里。诗文有《柘湖集》28卷,及《清森阁集》、《四友斋丛说》、《何氏
[]
李主一
  李主一(1892~1928年)李主一,原名李宪章,曾用名李羔,奉城洪庙老李家埭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幼时在家乡读完私塾和小学,继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附属中学(一说南洋公学)。毕业后回家乡办学,曾任竟成小学(今集成小学)校长。辛亥革命后,李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写诗抨击军阀混战。曾经去苏北从事垦荒。民国14年入上海大同大学读书。在校期间,经林钧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七八月间,李离校回到奉城,筹组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届县党部,并任执行委员。此时,他常不顾个人安危,秘密往来于上海与奉贤之间,从事革命活动,在奉贤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盐民与渔民,
(18921928)
宋懋澄
   宋懋澄(1569~1620年) 宋懋澄,字幼清,号稚源,一作自源,明华亭虹桥(今邬桥乡张塘村)人。文学家、藏书家。万历年间松江、上海地区四大藏书家之一。早年善交游,习兵法,志愿建功立业。曾三赴京试不第。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北游京师为太学生,因好论世事而遭人忌,遂归故里,专事著述。诗文朴实简洁,晓畅自然,尤工书简及文言小说。所著《九籥集》和《九籥别集》在清代被列为-,世所少见。其曾将“稗宫”家言与“群经诸史”、“国朝掌故”相提并论;在《九籥集》中专辟“稗”编,在封建王朝时代是绝无仅有之事,系使小说平话登上大雅之堂的创举。如其所著《负情侬传》、《珍珠衫》、《刘东山》后被冯梦龙改
[] (15691620)
卫肤敏
   卫肤敏(1081~1129年) 卫肤敏,字商彦,今萧塘乡人。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礼部侍郎等职。任校书郎时,宋徽宗赵佶令其往金国祝贺金主生辰,卫因金国不派人祝贺宋朝天宁节而将礼金放在边境就算完事。第二年,他再次出使金国,因保持气节不受屈辱而被羁留半年始归。
[] (10811129)
丁锡三
  丁锡三(1906~1948年)丁锡三,邬家桥人。幼年在家乡就读初小,20岁时在上海当汽车驾驶员。抗战前夕,因绑票案被囚于县看守所内。日军飞机轰炸南桥时出狱,与袁英杰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浦东游击总队”,任第三大队长。一说此时在邬桥地区拉兵组织“浦左警卫队”。民国27年春末夏初,受日伪南桥维持会长李天民诱拢,编为“浦左保安队”,旋设计诱杀李天民及日军代表,被编为国民党苏浙行动委员会第三支队;至秋,整编为第八支队,丁任上校支队长。其时,该部同日军交战多次,但对地方百姓也有骚扰。民国28年10月,丁母为日军所戮,丁被上司何天风骗至上海,屈于日军压力,所部改编为日伪和平-建国军第十二路军,丁任中将司令,
(19061948)
李待问
   李待问(?~1645年)李待问,上海县竹冈李家角(今本县萧塘乡鸿宝村)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擅长写作与书法。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到松江时,有百户问他:“闻君读烂四书,今作如何打算?”李回答:“为臣死国,常事也。”百户欣然说:“君能如此,我先断头以待。”说毕自刎。后家人劝李出逃,李却说:“以身殉国,乃份内之事,如不死,怎能对得起这老兵百户呢?”遂自缢于松江织造局(清初《乙酉笔记》载,其为清兵杀害于织造局前,时为八月初三)。今上海博物馆留有其行书诗卷。其弟李之檩,投身于抗清义军,亦殉难。
[] (?~1645)
沈梦莲
  沈梦莲(1874~1940年) 沈梦莲,原名小阿妹,今光明乡庙泾村人。钱书浦长子,母沈氏。9岁时丧母,因受后母-而居舅父沈德元家(一云父母双亡后去沈家),随舅父以撑船为业,会弄拳使棒。18岁起受雇于庄行绅士邹士琦、南桥绅土陈端甫等家摇账船,与皮匠吴锦祥、理发匠李雪华、泥水匠沈耕堂等结帮订盟,邀吕开泰为军师,搜罗爪牙,扰乱地方,人称“三刀一篙子”。驻南桥清军巡检司怕养痈为患,将4人拘捕用刑。沈经陈端甫说情领回,薛、沈监押本县,帮首吴锦祥上解道台衙门。沈伤愈后,与吕开泰等纠集同伙,自备火轮,贿通缉私营,往返本县、苏州,武装贩运私盐,大发其财。沈仍嫌赚头不大,通过吴鉴林的关系,与安微巢湖帮盐贩
(18741940)
宋懋晋
  宋懋晋 宋懋晋,字明之,今本县邬桥乡牛桥村人。明代松-著名画家。幼见牧童驱牛,辄图画于壁上,颇神似。长大后,不愿科举,日夜临摹家中古画。后来向嘉兴画家宋旭学习,宋授以宋元遗法,富有丘壑,与画家赵左抗衡,其气韵间与刘珏相埒。仙山楼阁,位置得当,为时所称。兼善写松,题跋尤奕奕有风韵。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作山水扇,泰昌元年(1620年)作山水图。其金陵廿四景图册,现藏南京博物院。有杜甫诗意画册十二幅,今存上海博物馆。读书爱博涉,善谈论,好吟咏,博物格古,很受赏鉴家推崇。有《画苑》、《醉香草》、《宋明之稿》等行世。
[]
黄之隽
   黄之隽(1668~1748年) 黄之隽,字若木(一说石牧),号779.jpg堂,祖籍安徽休宁,华亭县陶宅(今青村乡陶宅村)人。53岁中举,后中进士。雍正元年(1723年)起,历任翰林院编修、福建督学、右中允、左中允等,后被革职。在任期间,曾参加重修《明史》,革职后曾应聘纂修-两省通志,任《江南通志》总裁。为清代著名诗人和藏书家,著作有《堂集》、《香屑集》等。他喜爱戏曲,著有杂剧《四才子》和传奇《忠孝福》,合称《庵堂乐府》。《四才子》包括《郁轮袍》、《梦扬州》、《饮中仙》和《兰桥驿》,每种4折,各自独立,取材于《太平广记》。通过王维、杜牧、张旭和裴航的故事揭露科举制度的黑暗,当时传唱
[] (16681748)
王光承
  王光承(1606—1677)明末清初学者。字玠右,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明未曾上江南时务五策,不用;与弟王光烈同归故里。王光承著有《镰山堂诗集》、《镰山堂文集》,王光烈著有《镰山堂别集》。金是瀛,高桥人,诸生,有气节。游金陵(今南京)时,对娶名伎为妾而冷落发妻的龚鼎孳,曾令演剧讽刺。清兵到时被捕,金“以辩得脱”,归故里。著有《蓬山集》8卷。吴骐,字日千,华亭县望河泾(今本县邬桥乡渔沥七队吴家角)人,诸生。清兵占据本地后,吴与王、金等以名节相勉励,并结东皋诗社。吴著有《颔集》、《芝田集》等。
[] (16061677)
朱炳良
  朱炳良(1911~1986年) 朱炳良,齐贤乡龙潭村人。出生于贫寒之家,祖父朱关、父亲朱生都是乡村裁缝。他12岁起先后给4户财主当过小长工,放牛割草,种田打杂,短则数月,长则满年.或因手指切断被辞退,或不堪超量劳作而中辍。14岁始从兄学裁缝,16岁满师。自此,除租种3亩土地外,靠外出裁衣帮工为生,直至解放。一生末进过私塾、学堂之门,成名后自戏为“叫化状元”。 朱自小见长工在劳动时你唱我和对山歌,耳濡目染,10岁即能跟着哼哼,12岁便会编唱小山歌。做小长工时,见财主家孩子背着书包嘻嘻哈哈上学堂,随口编出“天上乌云薄绡绡,穷人小囡最苦恼”的山歌,满田长工个个称赞。15岁那年,母亲便让他
(19111986)
蒋米尔
  蒋米尔,男,汉,上海市奉贤县人,生于195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目前担任血管外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一部,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外科学副教授。1995年~1996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第一外科访问学者工作,2001年7月~8月在法国图卢兹三大附属RANGUEIL医院心血管外科作短期访问学者。1997年晋升为外科学教授、主任医生。 目前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中华
程午加
   程午加(1901~1985年) 程午加,又名午嘉,南桥镇人。出生于小商之家。父程大义能吹箫、笛,拉二胡,弹琵琶、三弦。午加自幼喜爱琵琶、三弦、古琴、瑟和古筝。在养正初等学堂和县立高等小学念书7年,考取南京中学。求学期间,课余向南京高等师范教师王燕卿习古琴,向崇明沈肇洲学琵琶。中学毕业后,得到镇上国乐爱好者和老师陈同伦、吴志鲲等资助,升入复旦大学文科社会教育专业学习。业余从事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编订和演奏,并任学生会文艺部长和国乐会会长。其时,在章士钊、缪云台、郑觐文指导下,参加上海“大同乐会”创建工作。后去上海北站俭德会任俭德乐团主任。 民国17年复旦毕业后赴北京,在北京大学
(19011985)
宋贤
   宋贤,字及甫,号定宇,今头桥乡东新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任浙江新昌县知县时,注意改造“旱涝不常”的自然条件,多年获得好收成。后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并曾出按四川、甘肃等地。他目睹家乡“濒海斥卤”“种皆菽麦,未植木棉,禾稻十不得一,岁收不逮近浦熟区之三四”的景况,奏请朝廷将不产稻米地区的漕粮改折银两征收,得到朝廷允许。此法利于本县东乡盐碱地区的垦植,一直沿续至清代。
[]
陈询
  陈询,字汝同,陈祯之子。生性刚直,永乐十六年(1418年)授翰林院庶吉士,久不升迁。同乡人沈度劝他随和些,当场受到斥骂。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职。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擅权,陈不附阉党,被降职为安陆知州。王振下台后,其历任大理寺少卿、国子监察酒等职。在任期间,曾三次参与国史的编修。
[]
高层云
  高层云(1634~1690年) 高层云,字二鲍、谡苑、谡园,号菰村。世居竹冈里。少刻意于诗文,初入都时,帝方幸学,即 笔作《临雍赋》,见称于时。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历任大理寺左评事、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等职,曾充广西乡试副考官,又参与撰修一统志。善书画,精鉴赏。山水法董其昌,风格灵秀,神韵清和,时称“太常三绝”。诗拟杜甫,有《改虫斋诗略》。
[] (16341690)
唐其昌
  唐其昌(1918~1951年)唐其昌,今钱桥乡金王村人。唐出生不久,因家贫由竹筱唐家抱为嗣子,数年后父母双亡,以流浪乞食度日,为高桂道收留。15岁到上海一棉絮店当学徒,因受其师傅(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于民国32年8月参加革命。后偕同乡陈根法返回钱桥,以茶房身份作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次年,唐偕同师傅等数人缴了柘林镇上日伪军枪械后,渡海抵达浙东余姚,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4年,被评为战斗模范,同年10月随军北撤至山东。民国37年参加淮海战役,次年四五月间,先后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1950年赴朝作战,任志愿军一八○团三营七连连长。次年5月11日,在战斗中牺牲。遗体
(19181951)
沈志昂
  沈志昂(1906~1928年)沈志昂,又名益丰,字驹若,今江海乡沈陆村人。14岁在县立第二高小上学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被推为演讲员,手执小旗,上街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同年,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机械木工系学习。该校停办后一度失学。18岁入江苏省立第四中学(太仓中学)高中部。两年后,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带头组织同校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罪行,晚上露宿街头。事后,校长章行亮(赋刘)借口“经费困难,高三停办”,将其开除出校,沈遂旅居上海。期间,乘回奉探亲之机,携带反帝标语张贴于新寺镇等地。10月,考入私立上海南方大学附属中学,次年6月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举办暑期工人夜校,10月至本县县立第一女
(19061928)
全部奉贤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