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名人录
宋学飞
  宋学飞(1904—1970)河北省易县人。一九二六年人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北军。一九三七年参加河北易县抗日救国军,任参谋长。一九三八年编入八路军。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游击第三支队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独立支队参谋长,第二十五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兼宣化市卫戍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八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副参谋长,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副参谋长、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西海岸指挥部副参谋长,河北省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卫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41970)
白志文
  白志文,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满族,河北省易县人,生于1903年10月,1986年4月3日因病逝世。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多次战斗,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贡献白志文同志1929年参加了著名的湖北大冶-,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他机智勇敢,指挥有方,负伤不下火线,被授予中华苏维埃政府奖章。长征途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爬雪山,过草地;在“西安事变”中,他奉命0完成了护送周恩来同志的任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英勇战斗,战绩卓著。全国解放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曾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1962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031986)
梅庚年
  梅庚年,1924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易县五道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医疗队任卫生员。他不仅亲眼见过白求恩大夫,而且还听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梅庚年平时不爱讲话,非常勤奋好学。1945年6月,他被选派到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结业后成为晋察冀军区第三机动医院一分院惟一的主治军医。解放战争中,他以超常的技术和魄力,救治了无数的伤员。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梅庚年受命带领一分院部分医护人员转业到豫北安阳,筹建专署人民医院(即安阳地区医院)。梅庚年带领全体职工开展义务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在一片战
(19241975)
高成山
  高成山(1922~1951)易县大平地村人。1930年过继给居住在龙泉庄村的叔叔高坐礼为养子。因养父家境贫寒,高成山13岁就给地主家放牛,15岁当了长工,1938年八路军来到龙泉庄,高成山成了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多次战役战斗,从通讯员、班长、排长,升为政治指导员、连长,1948年在定兴北河桥战斗中立了大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六十八军二O四师六一二团一连连长。1951年10月,李伪军在汉江一线集结了优势兵力,向我东线防御主阵地鱼隐山发动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团长韩玉奎命令一连“不惜一切代价,固守
敢打敢拼硬骨头 (19221951)
李庭珪
  李庭珪(生卒不详)易水(今易县)人。本姓奚。其祖奚鼐,善造墨,所制者面有光气,印文有“奚鼐”或“庚申”二字。唐朝末年,社会-,庭珪随父奚超携家至安徽歙州。因此地多松树,故此定居,父子以造墨为生。奚氏造的墨坚如玉、纹如犀,其墨松烟轻,胶质好,调料匀,捶捣细。庭珪造墨技术尤高,被酷爱书画的南唐皇帝李煜任为墨务官,并赐姓李,李煜还常以墨赏赐功臣。赐翰林院的墨都是双脊龙样,为上乘佳品。相传,庭珪的墨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数百年,研墨时尚有“龙脑气”,宋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品”。有人说,庭珪墨能削木,掉在水里经月不坏。宋太祖之后,凡皇帝写诏书都用
[五代十国] “徽墨”的宗师和发明者
周老昆
  周老昆(1863~1901)祖籍易县沙江村,其父自幼迁居周家庄。周老昆出身农家,家有田40余亩,以种烟为业。因自幼好学武术,先在本村少林会学习武术,又与独乐村武师学少林拳。他身材魁梧,善使双刀,沉默寡言。一次,因在西山北集市上卖烟被天主教徒殴打,而弃家去学义和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学成后返乡,并在保定、满城、完县(今顺平)一带串联武林人士,策划成立义和团。他曾秘密回家联络同乡铺团,因被州衙捕快抄捕而逃走。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周老昆率部分义和团入驻保定南关,被尊称为“周大元帅”。周在保定一带指挥团众焚毁教堂,拆洋行,并杀死一传教士莫姑娘等。这时清政府对义和团改剿为抚。周老昆被直
[] (18631901)
刘建荣
  刘建荣,1953年出生在河北省易县一个回族家庭。父亲刘贵青是当年的抗日战士,母亲也在烽火的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建荣从懂事起就经常听大人们讲日本侵略军-中国人民的累累罪行;讲八路军英勇奋战,打败日本侵略军和狼牙山上五壮士的故事。在这块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在这个革命家庭里,刘建荣从小受着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小学课本里的《狼牙山五壮士》,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他早就暗下决心:“我长大了也要当解放军,扛枪保卫边疆,像英雄们一样,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970年底,易县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刚满18岁的刘建荣兴冲冲地一口气跑到公社报了名。家里的人都支持他。父亲说:“让他去,当
(19531979)
宋金刚
  宋金刚(?~620)上谷(治今易县)人。隋末起兵造反,众至一万余,与魏刀儿连结。唐武德元年(618),魏刀儿被窦建德攻灭,宋金刚援救魏刀儿战败,率4000余人西投占据马邑(今山西朔县)之刘武周,因善于用兵被封为宋王,主掌军事,并分得刘武周一半家财,遗弃故妻,娶武周之妹为妻。次年,向武周献策取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南向争夺天下,被任命为西南道大行台,带兵3万杀向太原。同年六月,与武周逼近介州(治今山西介休),派僧人道澄用佛幡缒入城中,攻陷介州城。唐派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与行军总管李仲文前来抵抗,金刚用诱兵之计,设伏大败唐军,生擒二将。唐又派右仆射裴寂前来反击。宋金刚转攻浩州(治今山西汾阳),不克
[] (?~620)
刘斯洁
  刘斯洁(生卒不详)字峨山。易州(治今易县)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改任祠祭郎中。当时,权相严嵩持政,尚书欧阳某追随严嵩,刘斯洁不畏权贵,在朝廷面前屡次与其争执。欧阳某非常恼恨,但刘斯洁从不计较,态度依然如故,人们都敬佩他的为人,曾有藩府奏求优伶,且夜赠千金,为其祝寿,他严词拒绝。后任浙江参议、四川副使、山东布政使。贵州一带土著首领专横暴戾,朝廷想派清廉能干、有威望的人去制之,于是刘斯洁被调往云南。当地产象、犀等物,珍贵异常,价值堪称天下第一。他认为,“制骄莫如守礼,守礼莫如先行廉”,于是发布法令,对其整治。土著首领凤继祖杀明朝廷总管,廷臣多持招抚意见。刘斯洁力主
[]
田文镜
  田文镜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但引起一些官员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然而雍正帝以其实心任事,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
[] (16621733)
张时
  张时(生卒不详)字宗易。易州(治今易县)人。少年时曾与杨继盛同学,杨继盛以兄礼事之。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值蒙古俺答汗部入侵,张时上 书朝廷建议抗敌,不听,结果俺答汗以入贡为名大举寇掠。明世宗命仇鸾为大将军,倚以灭寇。仇鸾畏敌求和,请与互市市马,使蒙古军满载而归。是年,杨继盛由南京吏部调任兵部,上任前到张时家中做客,言将上 书弹劾仇鸾,并示以草稿。张时以为皇帝正宠信严嵩、仇鸾,恐招来杀身之祸,杨继盛不听,誓死谏之。事发后,张时找太傅陆炳,为杨继盛巧予说情,使杨继盛免于一死。4年后,仇鸾案发被杀,杨继盛被召回兵部,但入京不过20日,便因弹劾严嵩父子被杀。张时主动为其料理后事。嘉靖三十
[]
任询
  任询(1133~1204)字君谟,一作君谋,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易县)军市人,其父任贵,有才干,善绘画,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间,离乡远游江、浙,生任询于虔州(今江西赣州)。金正隆二年(1157)任询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今山东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64岁时退休,优游乡里,晚年家藏书法名画数百轴,后皆散失。任询诗文书画俱工。真草书流丽虬劲,不让二王。山水师王庭筠、张才,得其三昧。《增补中州集》中记载:“为人多才艺,其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书入能品,画入神品。”《金史》本传称他:“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传世作品不多,仅有《古柏行》、《吕征墓表》等留传至今。
[] (11331204)
万民英
  万民英(1521~1603)字汝豪,号育吾。祖籍江夏。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其祖父迁居易州(今易县)城内。万民英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先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山海关、山东佥事、福建兵备参议。当时,倭寇屡犯福建,他奉命驻守泉州,克尽职守,带领士卒英勇善战,屡战屡捷。一次,倭寇进犯,万民英檄文号召被倭寇胁迫的人反戈一击,杀倭寇以赎罪立功,倭寇闻迅后退。接着倭寇又集10万之众设防对垒。他分兵进攻,并亲率精锐连续击破20多个营垒,将倭寇击破于八尺岭,由此,威名大振。曾与倭寇作战的当地武装黄元舜等纷纷前来投诚,有上万人。他将抗命不降的首领江玺、李五斩首,不降回家的也有数万,从
[] (15211603)
王须拔
  王须拔(生卒不详)上谷(今易县)人。隋大业十一年(615)起义,称漫天王,国号燕,众至10余万人。后北连突厥,南攻河北、山西北部,克高阳(今高阳县东),继攻克幽州(今北京)。后中流矢死,所部归另一起义军首领魏刀儿。一说大业十四年(618)为窦建德所败,逃亡入突厥。
[]
敬俨
  敬俨(约1262~约1340)字威卿。易州(治今易县)人,敬铉族孙。他好学,善写文章。被荐为殿中知班,著宪章若干卷,任太傅、太师两府掾,选充中书省掾。硃清、张瑄为海运万户,豪纵不法,恰值敬俨办理上告他们的文牍,他们就厚礼贿赂,敬俨严词拒绝,二人因罪伏法,权贵多因受贿而连坐,只有敬俨没受牵连。元大德年间(1297~1307),授吏部主事,擢吏部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历御史台都事、山北廉访副使、右司郎中。至大元年(1308),授左司郎中,擢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皇庆元年(1312),除浙东道廉访使。有钱塘退伍的兵卒,穿上僧人的衣服,假称奉太后旨,建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双谿石桥,因大兴工役劳民伤
[] (12621340)
张文海
  张文海(1915~1941)易县南城司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1月在易县担任民兵基干队队长。1940年7月,将涞易公路以北的白马、西陵、紫荆关、良岗一带划归龙华县,张文海调龙华县担任基干民兵大队队长,转战于拒马河两岸。1941年7月下旬,日军一个混成旅集结于紫荆关,意欲开往平西根据地进行“扫荡”。得到消息,张文海立即召开区、村武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沿拒马河伏击,牵制日军向平西“扫荡”的计划。7月30日拂晓,日军出了紫荆关城,前队过了拒马河,突然“轰”“轰”几声巨响,日军踩响了游击队埋在河两岸的地雷。日军继续向前,行至一片高粱地,突然东面山头上三声枪响,埋在高粱地里的拉雷、火雷齐声炸响
(19151941)
赵亨钤
  赵亨钤(?~1846)字印甫,号郎山。易州(治今易县)人。父元睦,官东光县训导。亨钤自幼聪明好学。稍长,博览群书,以圣贤自期。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中进士,署理湖南零陵知县。时值江华瑶族起义刚刚爆发,亨钤径直造访起义军据点冷水滩,声称大兵将至,不忍互相残杀,希望义军停止进攻。后义军放弃零陵,转而攻打桂阳、道州。不久,亨钤补永定(今湖南张家界)知县,旋迁贵州古州(治今贵州榕江)同知。裁决狱案公正廉明,一讯即结,终其任无遗留案件。时古州所属苗寨百姓械斗之风颇盛,亨钤以诚化解。继又创练乡勇,加强防范,使辖境平安。道光二十三年(1843),亨钤奉命解送京铅120万斤,计往返3年,因积劳卒于官。亨钤
[] (?~1846)
敬铉
  敬铉(生卒不详)字鼎臣。易州(治今易县)人,金兴定四年(1220)中进士,授郏城主簿,改白水县(今属陕西)令。蒙古灭金后,敬铉避兵乱北渡隐居。这期间他曾在保州(治今保定)与王鄂、郝经等入张柔府。元朝访求前代遗贤,敬铉被授中都儒学副提举。敬铉博通经史,以文章著称于世,因为他曾隐居易州太宁山中,学者们都称他“太宁先生”。著有《春秋备忘》30卷,《明三传例》8卷,《续屏山杜氏春秋遗说》8卷。撰有碑文《大元易州豹泉创修玉泉观碑铭并序》和《大朝易州重修龙兴观之碑》,存于易县。
[]
张元素
  张元素金医学家。字洁古。易州(河北易县)人。重视内因在疾病上的作用。认为治病不应拘泥古方、要根据当时的气侯变化和患者体质等情况灵活用药。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并创药物归经及“药性气味厚薄、升降浮沉”新说,对后世医学有一定影响,很受明李时珍的推重。在医学教育上也有很大贡献,据传金元时著名医学家李杲和王好古均出其门下。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药注难经》等。
[]
全部易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