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名人录
韩婴
  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
[]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年轻时便多才多艺,受到时人赞赏。在曹魏时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他学识渊博、工于书法、记忆力极强,被比作子产。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杜预坚决支持建晋武帝司马炎伐吴,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张华进封广武县侯,因声名太盛而出镇幽州,政绩卓然。后入朝任太常。晋惠帝继位,任太子少傅,因功拜右光禄大夫,累官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后
[] 西晋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 (232300)
杨维聪
  杨维聪(1490~1550),字达甫,号方城,固安县城内(今河北固安)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杨和是成化年间的丙午科举人。杨维聪是正德十四年解元,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中允。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通知礼部,十六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七月十五日,维聪与舒芬、杨慎等人等伏左顺门哭争,被廷杖。嘉靖九年,任河南学正。嘉靖十七年授南京实禄寺卿。翌年任太仆寺卿。卒年不详。辑有《性理诸家解》三十四卷。杨维聪正德十四年(1519)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正德十五年(1520)会试第十。因武宗当时正在南京“巡幸”,
[] 明朝状元 (14901550)
张知謇
   张知謇(634~713),字匪躬,固安人。兄弟五人,知玄、知晦、知泰、知默,皆明经高第,通晓吏治,清高耿介有操守,公卿争相引重。调露年间,张知謇任监察御史。查询经历十一州刺史,所到极有威严。武则天降玺书慰问。武则天万岁通天(696~697)年中,张知謇自德州刺史入朝廷人事登记。武后因其相貌堂堂而惊异,称知謇兄弟的相貌和才能堪称两绝。中宗复位,拜知謇左卫将军加云麾将军,封范阳郡公。历任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将军,同华州刺史、大理寺卿。开元元年(713)卒。张知謇聪敏,颇具高风,对于钻营利禄或不才之人冒居其位者视之若仇。教育子孙:经不明不得举家法。
[] (634713)
张缵
  张缵(499~549),宇伯绪,张缅三弟。以梁武帝第四女富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为秘书郎时固求不徙,遍览阁内图书。数年后迁为太子舍人。23岁迁太尉谘议、参军尚书吏部郎,出任吴兴太守。其治理政务省烦琐,求清静,民吏皆得其便。梁武帝手诏称其为“外氏英华,朝中领袖,张华以后名冠范阳(含今固安)之人”。迁湘州刺史,途中作《南征赋》。后授领军,改平北将军,雍州刺史。为岳阳王萧登所害。谥号简宪。著作有《鸿宝》100卷、《文集》20卷。是南朝梁著名文学家。
李蕙仙
  李蕙仙,汉族,1869年出生,出生在北京南边的固安县,是梁启超的第一任夫人。1889年时任朝廷维新派大臣李端棻以大学士身份典试广东时,他非常重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才,所以特别赏识梁启超,还亲自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1869年,李蕙仙出生在北京南边的固安县。她幼承庭训家学,熟读古诗,善于吟诗作文,且擅长琴棋书画,有才女美誉。她慧眼识英才,不爱金钱爱文章。尚书指婚1891年,李蕙仙23岁时与19岁的梁启超结婚。李蕙仙比梁启超大4岁,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光绪十五年(1889)李端棻以内阁大学士衔典试广东,当时年仅17岁的梁启超参试,他的文章立意新颖畅达,受到李端棻的赏识而中举,李端棻当即看上了
梁启超的第一任夫人 (18691924)
张绾
  张绾,字孝卿,张缵四弟。以才高口辩驰名。初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并掌管记。后又迁国子博士,北中郎长史,兰陵太守,员外郎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豫章内史。安成人刘敬官依仗妖道叛乱,犯豫章,张绾修城设防,旬月间平复叛乱。复为御史中丞,又为宪司,弹劾人等无所避,迁吏部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公元557年,梁朝灭亡,江陵陷落,朝中大臣被俘入关,独张绾因病获免,后卒于江陵。
张缅
  张缅,字元长,张弘策之子。天监元年(502)袭洮阳县侯。18岁出任淮南太守。梁武帝因其年少,恐对政事不熟,取其文书审阅,见审断处理十分恰当,甚为赞赏。徐勉推荐为殿中郎,出任武陵太守,拜太子洗马中舍人,迁豫章内史。张缅施行德政,官民称善。梁武帝令人画张缅像悬挂于台省,以鞭策激励官员。后迁侍中未任逝世,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
释靖嵩
  释靖嵩《537~6l4),固安人,隋朝高僧,俗姓张。15岁出家,神气俊越,抱负不凡,屡投名师,解难质疑,探求深奥玄学。深得琅玡王器重,但因河东摒弃释教,于是南下江左,隋开皇十年(590)北还。撰写了《摄论疏》6卷、《杂心疏》5卷,以及《九识》、《三藏》、《三聚戒》、《二生死》等元义并传于世。释靖嵩生平酷爱文史,喜诗颂,工篆隶。大业十年(614)卒于彭城,年78岁。
[] (537614)
杨维杰
  杨维杰于嘉靖四年(1525)乡试中举。翌年,又高中榜眼。其兄杨维聪是正德十六年(1521)状元。他们兄弟鼎甲,在明朝并不多见,一时被传为佳话。但兄弟二人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却很少,只知嘉靖十四年(1535)二月,杨维杰以九年秩满,由编修升为侍讲。官至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 余事不详。
[]
张弘策
  张弘策,字真简,方城(今固安)人。随梁武帝西征,为辅国将军,迁卫尉卿。天监初加洮阳县侯。尽忠奉上,所能为者无不为。重友情,惜人才,尽力提拔举荐。东昏余党孙文明作乱,张弘策于卫尉府被杀害,年47岁,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追谥为愍。
宁鉴
  宁鉴(?~1104),字晦之,固安人。举进士,历任著作佐郎、顺州军事判官、大理评事、中京内省判官、秘书郎、秦州乐康令、平州掌书记、朔州观察判官、敦睦弘义延昌宫判官、加太子洗马。因上奏深得辽道宗(1055~1100);器重,任枢密院令史、加尚书户部郎中。天祚帝(1101~1125)中,奉诏覆张孝杰狱。授枢密户房主事,迁左司郎中,又转兵房承旨、加少府少监。后因接待宋朝使臣,出任忠顺军节度副使,深得民心。乾统四年(1104)病逝于官署。
[] (?~1104)
刘放
  刘放(?一250),字子弃,方城(今固安)人。汉广阳顺王之子西乡侯刘宏后裔。郡举孝廉,时逢乱世,曾游说渔阳王刘松,后跟随曹操,深得器重,参司空军事。魏文帝曹丕即位(220),任中书监,赐爵关内侯。文帝三年(222),进爵为魏寿亭侯。魏明帝时尤受重用,进爵西乡侯,不久进爵左乡侯。刘放善写檄文,三代帝王的诏令多为其所作。景初二年(238),因平定辽东进爵为方城侯。齐王正始元年(240)为左光禄大夫,六年(245)转骠骑大将军。嘉平二年(250)逝世,谥号敬。其子刘正于咸熙年中封为方城子。
[三国] 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 (?~250)
傅好礼
  傅好礼(?~1613),字伯恭,固安县马庆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泾县知县。提升云南、山东等道御史。万历十四年入朝为监察御史。上疏提出六条意见:通上下,诛奸欺,节宫宴,停内操,止山林行幸,罢外戚世封。语颇剀切,为人所不敢言。巡按浙江时,自行决定发放库银漕米赈济饥民,百姓一致称颂。改按山东时,弹劾不法官吏,朝野为之震动。后以病归,迁光禄寺少卿,再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升太常寺卿。此时税使四出,天下为之骚然。好礼于二十六年上疏极言其害,奏折呈入四日未见回音,又持疏跪伏文华门请求面对,左右扶持三日不起。神宗震怒,传旨降官,调为广昌县典史。大小诸臣,交相疏救,神宗一一斥责,并手书傅好礼之名于翻
[] (?~1613)
王普
  王普(1727—1799),字德辉,小集人。自幼习拳练武,粗读兵书。清乾隆六年(1741)任永定河外委,不久补把总。因河决堤而落职。投江南营;代理天妃闸闸官事务。历任江南副总河、山东总河左营把总、中营把总、济宁卫南汛河常印千总、黄运河营守备、济宁城守营都司、河标右营游击、山东抚标参将、文登营副将。后山东王伦起义,连续攻古寿张、临清等地,守军无一能战,皆败退而去。九月初,山东巡抚徐绩自东昌发六百里檄文急召王普赴鲁御敌。王普昼夜兼程,与义军战于临清周家店,因其武功出众,加之对朝廷愚忠,袒膊上阵,身先士卒,自晨至夕,杀人无数,终使义军撤退,被升用参将。与朝廷援兵一道,大战义军于临清等地,连拔数城,义
[] (17271799)
王复
  王复(1416年-1485年),字初阳。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沙垡屯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王复之父王骐,官至裕州同知。王复天性宽厚,沈静寡言。三岁丧母,侍奉继母亦十分孝顺。王复少年时即博闻强记,得到知县刘敬赏识,入县学。正统六年(1441年)中举人,七年(1442年)成进士。九年(1444年),授刑科给事中。史称其“声容宏伟,善敷奏” 。升任通政参议。土木之变后,瓦剌部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进犯京师,邀请大臣出迎,众人畏惧,王复请求前往,于是改官右通政,假充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敌人出刀要挟,王复不为所动。归返后,仍任通政,迁通政使。天顺年间,历任兵部左侍郎
[] (14161485)
于影波
  于影波(1912~1969),河北省定州市四合庄人。早年在本村教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曾在定县、高阳任区助理员、区秘书、区长、县教育科长、县政府秘书,保定专署办公室研究员。1952年9月调任固安县副县长,同年10月,固安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三次会议上当选为县长。此后连选连任县长,并于1961年8月至1962年3月和1964年10月至1965年7月两度代理中共固安县委书记。1967年初被“造反派”夺权。  他任固安县长和代理县委书记期间,廉政爱民、统筹全局:抓治安、兴教育、办工业、修水利,大搞植树造林,提倡科学种田。为地方治安,全力支持县公安局长马振声及公安干警的工作,19
(19121969)
杜之秩
  杜之秩,字振衡,固安县马庄人。自幼入官为太监。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白成率农民军自山西进逼北京,宁远总兵唐通入援居庸关,明帝命杜之秩为监军共同守关。闯王军长驱关下,之秩首议投附,唐通遂开关迎降,农民军不折一兵占据险关,直叩京门。闯王命杜之秩与杜勋入城游说明帝。内监王承恩欲杀杜之秩,以坚定守城将士之心,被明帝制止。杜之秩又与守城太监曹化淳密谋,献彰义门迎农民军人城,城因此而破。杜之秩死后葬于原籍。新中国成立时其房基旧址尚在。独流李姓人家存杜之秩庄基契约一张。
[]
杨承湛
   杨承湛,字阆仙,固安人。幼年家贫,发奋读书。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任江苏南江知县。南江滨海,西连申江,干河要工为闸港,潮汐往来,岁久淤垫成灾。杨承湛到任后,筹资兴工,历50余日疏浚干河三千数百丈,深广逾昔,使当地居民免遭梅雨漂泊之苦。庚寅年(1830)升海门同知,因父丧北归。乡人思之,绘鹤南飞图,赋诗赓和,承湛和之韵,有“北向哀鸿方戢影,南飞孤鹤尚祈年”句。后调苏州府海防同知,因平息青浦百姓以漕聚斗而政绩卓然,历任川沙同知、常州松江知府、江宁知府。65岁逝世。
[]
全部固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