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历史人物介绍23
孙毓滋
  孙毓滋(1892~1976年)梅山镇梅东村人,中医世家出身。1928年就读于广州中医学校,1931年毕业后回家乡与其父开设“杏林春”中药店。在行医中,以济世为本,悉心诊治,不计报酬。1935年,崖县梅山“天花”流行,孙毓滋主动联络同行挨家逐户给患者治病,不取分文。使梅山的“天花”得到及时控制。抗战时期,梅山伤员众多,医疗设备紧缺,孙毓滋慷慨解囊,资助抗日。抗战结束后,迁居崖城继续行医,1955年其门诊并入崖城卫生院,是当时崖县有名的中医
(18921976)
黎宗彦
  黎宗彦(1916~1940年)崖城镇水南乡人。第一个击落日本侵略军轰炸机的琼籍飞行员。1937年考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抗战爆发后,随航校迁武汉、昆明,学习飞行。1938年在昆明驾驶驱逐机(歼击机)实弹飞行演习,突遇敌机,由演习改为战斗,击落日本轰炸机一架,1939年夏至1940年春又驾机先后击落轰炸重庆日机2架。1940年春在一次空战中因机上燃油耗尽,飞机在四川达县坠毁,以身殉国。
(19161940)
孙毓斌
  孙毓斌(1865~1934年)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前清岁贡生。少年聪睿,品学兼优,精明事理,言行不苟。家虽殷富,却不重于利禄,凡有义举,皆率先支取。宣统二年(1910)任清崖州劝学所视学兼总董,推行“孝、廉、方、正”教育,获得嘉奖。民国初年,久居教界,常往来于穗琼之间,接受新思潮,并极力传播。民国10年(1921)国民党开始实行县长民主选举,孙毓斌被选为崖县第一任民选县长。任职后,主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兴师重教。首
(18651934)
郑绍材
  郑绍材(1877~1921年)字华轩,号贞山,保港镇临高村人,清末举人,保荐孝廉方正,广东省咨询局议员。17岁时,以州试第一、府试第二入庠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举,名列第一百二十。民国元年(1912)任崖县议会议长。民国3年(1914)与孟继渊筹集资金,将光绪二十六年(1890)开局纂修的《崖州志》携带到省城(现广州)印刷100部。民国7年(1918)6月28日,被地方各界推举为崖县代理知事。是年8月12日,专程向省长报告前任知
(18771921)
孙珠江
  孙珠江(1913~1983年)原名孙毓水,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1927年秋考入崖县中学读书,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农运活动,假期回家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发表后,共产党员陈英才回崖城恢复党组织活动,孙珠江经陈英才和黎茂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崖城、保港、梅山一带参与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夏,到广州学习,并考进燕塘军校骑兵专业。1938年秋返回崖县,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开展斗争。1939年5月任梅山党支部
(19131983)
廖树金
  廖树金(1923~1974年)崖县妇女运动的先驱。出生于崖城区水南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跟随父母躬耕,入过小学学堂。1938年参加抗日宣传队,用自己的一口好歌腔,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宣传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抗日热情。1939年2月日军侵略海南,冒着生命危险在崖城水南走村串户散发抗日传单,张贴抗日标语,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底,跟随县委负责人叶云夫等潜入梅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妇女运动。在县、区委领导下,协同梅山
(19231974)
孙亚九
  孙亚九(1921~1950年)女,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7年春,在其堂哥孙维青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39年参加妇女抗日救国会,利用唱山歌、讲故事的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上平民夜校,成为梅山地区第一批妇救会员之一。1940年秋冬,任乡妇女主任期间,妇救会人数增加到100多人。1941年秋至1943年秋,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围剿,物质缺乏。孙亚九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开山辟岭,种粮、种棉,发展,保障供
(19211950)
蔡大元
  蔡大元(1918~1950年)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秋,考入港门五高小学,在校长何绍尧和进步教师的教育下,常与学生一起向群众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1939年2月日军侵占崖县,蔡大元参加“抗日救国后援会”,跟随孙珠江等在保平、东盐灶、梅山一带进行抗日活动,破坏日敌交通设施,烧桥梁、砍电杆、剪电线、贴标语、散发传单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梅山区委建立抗日常备队,蔡大元任指导员。在任期间组织
(19181950)
符铭华
  符铭华(1918~1946年)出生于林旺镇风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入风塘初级小学读书,1929年9月考入崖县第六高级小学,因家庭经济困难,于1933年毕业后便在家务农。农民的贫苦使他产生对政局不满的情绪。1941年冬,张开泰率领琼崖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往六连岭途经仲田岭而遭到突袭时,符铭华冒着枪林弹雨,自告奋勇地为部队当向导引路,机智地带领部队绕过敌人的-,胜利地到达六连岭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带领8个人的短枪班跟随张开泰进
(19181946)
陈秋夫
  陈秋夫(1919~1946年)又名陈鸿翔,崖城镇遵道村人,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父亲陈英才是崖县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中共崖县委主要领导人之一。7岁时入崖城一高小学读书,1937年秋考入崖县中学。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向往革命。“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在崖县中学与陈国风等组织一支抗日宣传队,深入城乡开展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在崖城的日升坊、官塘、拱北、马站等村创办平民夜校;自编课本教农民学文化、学政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忱;以《义勇军进行曲》
(19191946)
徐成佳
  徐成佳(1922~1945年)原名徐日光,崖城镇遵道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进入本村小学就读,高小毕业后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升学,只得在家务农。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崖县后,在陈秋夫的发动下,踊跃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秋,经陈秋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驻崖城日伪军成立自警团,为了解日军情况,党组织派徐成佳打入自警团。1940年秋,策反几名伪军携枪投奔共产党。1941年春,县委派徐成佳在郎典村参加筹粮工作。第二年跟随县
(19221945)
孙家本
  孙家本(1920~1945年)梅山镇梅东村人。1936年小学毕业考上崖县中学,在录取名单中名列前茅。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文章、出墙报,上街头、下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大道理。1940年7月,被党组织选送到“琼崖抗日公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到琼总政治部当文书并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调琼总第二支队任行政秘书,1943年9月调回昌感崖联合县委,后被派去感三区任区长。几个月后调回联委任民运干事。1945年9月调任崖县区区长。1945年
(19201945)
孙有华
  孙有华(1918~1945年)梅山镇梅东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学就读于五高学校,1935年临近毕业时,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接触上级党组织派来崖县工作的林茂松、刘秋菊、叶云夫等领导人,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7月,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深入,崖县委领导相继到梅山发展党组织开展救亡工作。孙有华等进步青年主动接受任务,密切配合共产党员孙珠江、孙维青再次创办读书会,把它作为党的宣传教育群众的阵地。从7月25日起,他们奔走于梅山各村
(19181945)
黎国献
  黎国献(1901~1944年)俗名文正,出生于三亚市西岛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1924年9月考入崖县第一高级小学读书,追求进步。1926年春,参加崖城地区反对国民党崖县县长陈宗舜掠夺民马的斗争;同年秋,举家从西岛迁往马岭圩,在马岭小学任教。大革命时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192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马岭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1930年春,与吴秉明等人开辟了一条从藤桥仲田岭经红塘、港门、角头、望楼、莺歌海的海上红色交通线。黎国献多才
(19011944)
黎秀基
  黎秀基(1920~1943年)崖城镇遵道村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7岁进入小学读书,后考入崖县中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课余喜读革命书籍,《什么叫马列主义》小册子对其影响较大。“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参加了陈英才等在崖城成立的“抗日救国后援会”;参加抗日宣传队,以漫画、标语、歌曲激发群众的义愤;在崖城的闹市和大众场所,慷慨激昂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举办平民夜校、识字班,推销革命书刊等。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
(19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