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治区历史人物介绍6
梁济
  梁济(1858年-1918年11月14日)清末官员、学者。字巨川,一字孟匡,别号桂岭劳人,以字行,广西桂林人,北大哲学教授梁漱溟之父。光绪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教养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清亡后投水自尽。其父梁承光,剿捻军于山西,卒官山西。梁济八岁时随母从山西返回北京,嫡母刘氏寒灯授业。光绪四年,任愿学堂义塾教师。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清末任内阁中书(四品)官职,十余年不迁。1906年调京师巡警厅任教养局总办
清末官员、学者 (18581918)
唐筼
  唐筼(1898—1969),陈寅恪的夫人,1898年生,广西灌阳人。祖父唐景崧,清同治四年进士,爱国将领。唐筼自小读书,毕业于金陵女校体育专业,后执教于北京女高师,曾是许广平的老师。1928年在上海与陈寅恪结婚。她的一生默默地消融在丈夫的光环里。1969年11月21日逝世。唐筼(音云),字晓莹,生于戊戌变法那一年(1898年),其祖父唐景崧曾任甲午战争时的台湾巡抚。母亲因难产而去世,唐筼自幼便随着养母——她的亲伯母潘氏离开了广西的唐氏大
陈寅恪的夫人 (18981969)
李秀文
  李秀文(1891(辛卯年)—1992),李宗仁(1890—1969)原配夫人,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村头村人,生于1891年农历4月24日,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当时李宗仁正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随后李宗仁从军,从排长开始,逐步成为桂系首领。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历尽离乱之苦;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1973年,李秀文遵从李宗仁遗嘱,在中国政府的周密安排下,回国定
李宗仁原配夫人 (18911992)
吕芋农
  吕芋农(1871-1950),字春琯,广西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附贡生,旧桂系陆荣廷部的陆军少将。历任县丞、知州、道尹、陆川民团清乡督办,加晋为陆博四县边界清乡督办,郁林直隶州长,南宁地方警察厅长,邕南、四南道尹,南韶连绥靖处参谋兼警卫军一、二营统领,广西陆军中区步兵第一司令。1920年建谢鲁山庄,1932年向广西省政府申请开采合山煤矿,联合李楚凡成立“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战争期间倡修建陆川县内从北到南
(18711950)
李柏林
  李柏林男,1962年10月出生,广西桂林人,汉族。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委,成都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在西南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历任西南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韦绍怀
  韦绍怀(?-1934)广西罗城人,一九三零年八月红军在广西河池整编后,根据红军政委(邓小平)的批示,石老发(水口分县岑比村)受部队委托,与连-表韦绍怀同一同潜回黎平水口,以经商为名,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们在水口时,白天上门收山货、药材等,晚上走访贫苦农家,宣传红军为什么要革命的道理。由于他二人经过活动、宣传,做了大量工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团结了很多贫苦农民,如水口对门寨的吴仕德、滚厦的谢老才等人。一九三四年初冬十月的一天,韦绍怀、石
陈济恒
  陈济恒(1893—1944),广西桂林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号昆山。广西岑溪人。青年时代参加桂系军队,辛亥革命时支援武昌起义军。后在陆荣廷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参加过护国运动和护法战争。1921年,孙中山援桂讨陆,进兵广西,旧桂系瓦解,陈济恒率部投奔粤防的田南警备司令部,仍任营长之职,驻防百色,与黄绍、白崇禧等同属一个部队,后改任司令部少校参谋。1922年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将入桂粤军撤回广东,乱局之中,陈济恒所部由黄绍率领投
革命烈士 (18931944)
陈汉光
  陈汉光(1888~1943),字计达,广东省防城(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人,陈济棠堂兄。1925年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宪兵大队长、第一集团-卫旅旅长、琼崖绥靖委员、南路绥靖司令。1932年6月,任国民党军驻广东第三军独立第一旅旅长。同年7月,率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旅所属3个团、1个特务营和空军第二中队1个小分队共3000多人,在琼崖警卫处、各县民团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围剿”
(18881943)
曾馥平
  曾馥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1964年8月出生,1985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  曾馥平同志在国家级贫困县环江县扶贫攻坚战中创先争优。他牵头在环江县思恩镇建立了一个4000多亩的科技扶贫示范区,安置大石山区97户513位贫困农民迁入,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40元,高于环江县和河池市的平均水平。他敢为人先,成功探索了“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的扶贫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肯福模式”。经他竭力联系
植志毅
   植志毅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1983年8月出生,2005年1月入党,大专文化。作为一名“80后”女民警,植志毅同志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在练就过硬本领中创先争优。从实习民警到“无畏警花”,她不仅认真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练就了过人的摩托车驾驶技术和嫌疑车辆车牌识别技巧。2010年1月她在巡逻时发现-摩托车,顺藤摸瓜进而捣毁了一个偷车团伙。她热心善良、挥洒大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己出钱给吸毒人员和艾滋病人
贾学秀
  贾学秀女,回族,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四星级驾驶员,1974年9月出生,2003年7月入党,高中文化。贾学秀同志作为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一名党员,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是企业信得过的好司机。在十米车厢内,总是把乘客当亲人一样对待,让乘客感到温暖和亲切。她坚持做好车辆回场每趟一小扫、收班一大扫,始终保持车厢洁净明亮的状态,她的车也成为单位卫生检查的免检车辆。她驾驶的21070号车的技术状况全站最好,车组从未因车辆故障影响营运。经多年实践,她
贾学秀
陆兰军
  陆兰军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哨所哨长,1966年10月出生,1998年8月入党,初中文化。22年来,陆兰军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守在祖国南疆边防线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忘我的精神投身于工作中。在父亲病重到去世两个月的时间里,只回家看望父亲4次。自己也因积劳成疾,患上了颈椎病。近两年来,他共派出不规律巡逻执勤小组96次,参加巡逻、观察任务630多次,处理突发事件3次,行程88
朱澜清
  朱澜清,又名黄志刚,广西合浦大成乡北村人。1917年10月生,1938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合浦县第一任县长、广东省雷州师专校长。
赵璧
  赵璧(1906~1950年) ,字完白,湘漓乡义和村人。家境富裕,有水田40多亩,租谷100多担。其父赵鸣轩,系地方劣绅。赵璧8岁入学,民国10年(1921年) 在湖南零陵诸圣中学肄业。12年,随吴中柱到广东当兵后送韶关讲武堂学习。13年,进广西政治专门学校。14年,入南京东南大学政治系肄业。为人奸刁狡猾。民国15~27年(1926~1938年),曾先后任国民党军队的排长、副官、营长、师参谋、副团长等职。在这期间,共-军费420块光洋、
(19061950)
钟福标
  钟福标(1905~1950年) ,绰号“鬼头蜂”,兴安镇人。出身于富豪家庭,有房屋2座,出租田100多担。 小学毕业后,20年代时就出外当兵,曾任排长、连长和营长等职。为人凶恶,众称“民间恶虎”、“地上毒虫”。民国30年(1941年),在桂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直属保安大队任大队长。33年日军入侵时,钟福标的队伍疏散在深山中,为筹军饷,枉杀本县南陡口村艾文氏的儿子和丈夫。在其任保安大队长期间,滥杀无辜达10余人。35年,钟福标升
(19051950)
陈上乾
   陈上乾(1928~1987年),原名陈向前,广西贵港市三塘乡大同村人。民国30年(1941年)春考入贵县初中。37年毕业于梧州高中,10月考入桂林广西大学教育系。1950年10月,毅然弃学参加土改工作队。1950年12月, 土改训练班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资源县参加土改运动。1951年1月,在资源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 7月,任资源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科员。1952年10月,调全州县民政科任主任科员。 12月任县人民政府秘书室主任统计
(19281987)
蒋金亮
  蒋金亮(1911~1984年),湘漓乡力头村人。童年时,家境贫苦。10岁与胞兄蒋金凯随父蒋伯川(人称蒋老炳)到荔浦马岭金字科班习艺,学桂剧花脸。后独自到湖南祁阳、永州、宝庆一带拜师访友,曾拜祁剧著名花脸夏福洪为师。18岁那年,父亲去世,蒋金亮转到桂林,后在水东门一带唱戏。以演《荆轲刺秦》中的荆轲,《专诸刺僚》中的专诸而闻名。21岁时,与同行陈顺英结婚,婚后在平乐一带演出。民国36年(1947年)与兄蒋金凯、嫂梁起笑在桂林三明戏院演戏。解
(19111984)
蒋宗海
  蒋宗海(1899~1966年),界首镇石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三岁丧母,其父出外谋生,生活无着落,靠外祖母抚养长大。因外祖父执教,便跟随识字,后入乡村初级村校念书。民国8年(1919年)冬,县高等小学堂毕业后,经老师推荐,政府委派为兴安县唐家司初小教师。任教4年,一面教书,一面读书,后考入师范学校(校名无考) 。毕业后,由县教育局推荐委任为教育局视学员。民国17年(1928年)加入国民党。20年选为县党部委员。同年,入南宁党政研究所受
(18991966)
王葆贞
  王葆贞(? ~1945年),女,出生于兴安镇董田村岩门前屯,家境富裕。幼年曾入私塾读书,后靠在私塾学到的语文知识自修了《四书》、《五经》,平时好吟诗作对。成年后,嫁给县城曾官棠为妻。婚后几年,丈夫病故。曾家是书香门第,眼界比较开阔,交游比较广泛。王葆贞在这里结识了不少与曾家有来往的知识界人士,也学到了不少的新知识。她深感妇女读书识字太少,有新知识的妇女则更少,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于男子一等,决心创办一所私立女子小学。民国7年(1918年),
周瑞年
  周瑞年(1908~1943年),字有余,金石乡新文村人。民国17年(1928年)毕业于桂林师范养成所。先后在桂林清风、向智小学教书。民国23年(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过金石新文时,周瑞年赞颂革命。民国25年,在桂林参加过“六一运动” (1936年,在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方针影响下,桂系军阀为反对蒋介石的领导而发动的以军人和学生为主体的广西抗日救国运动),阅读进步书刊,其中有《苏俄观察记》,接受了民主主义思
(1908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