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名人录
徐元太
  徐元太(1536-1617),《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亲徐衢的影响颇深。徐元太兄弟从小读书耽于游乐,不思进取,成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县学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个典史的小官,因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责打。徐衢羞愧难当,辞职归里,又见儿子们不求上进,“每流涕,忽忽不乐。”元太兄弟跪问其故,徐衢将遭辱之事叙述了一番说,“你兄弟二人又都失学在家,功名无望,看来我是后继无人了。”兄弟们深受震动,从此发愤读书,终于双双考中了进士。 考中进士后,元太恰好被分到
[] (15361617)
陈迪
  陈迪(?-1403),字景道,宣城县人。世居麻姑山西村。公元1403年,刚刚打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在大殿召见了建文帝的礼部尚书陈迪。永乐帝希望他归顺自己,说,“朕乃先帝之子,尔乃先帝旧臣,今大事已定,尔心如何?”迪应之曰:“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它。”再问,迪抗声不屈,并指斥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燕王怒不可遏,遂灭他三族,将他和6个儿子同时剐于东市。陈迪死后,骸骨无人掩埋,他家的仆人侯来保冒死拾其遗骸,偷偷送回宣城,安葬在计家桥圩埂上。当时,来保还从他衣带中发现了他在狱中所作的词意悲壮的绝命诗和五噫歌。其绝命诗曰:“三受天皇顾命
[] (?~1403)
贡师泰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贡奎皆为饱学之士,可谓家学渊源。他自幼天资颖慧,喜读经典著作,嗜习古诗词。天历二年(1329),由国子生登进士第,出任安吉路(今浙江湖州境地)太和州判官和徽州路丞;辟-行省掾史,调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治行业绩-第一。后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历任翰林侍制、国子司业、监察御史、吏部侍郎,迁兵部侍郎。授两浙都转盐运使,历户部尚书,转漕闽海。至正二十二年(1362)召为秘书郎。师泰在治政业绩和诗作方面,远远超过他父亲贡奎。据元史贡师泰本传称,他在任-行省丞相和两浙转运盐使期间,对辖地派遣差役,征收赋税、粮食和行管盐务方面
[] (12981362)
沈有容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又字瀛海,号宁海,宣城洪林人。幼年即从其叔状元沈懋学习诗学文。可是,他少年时便“驰马试剑,好兵略”,对习武兴趣更浓,立志从戎。万历七年(1579)他参加乡试,中武举而补任河北昌平州千总,后因抗击蒙古鞑靼部落有功而升为广宁中卫千总。他在三入澎台收复台湾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于定海任上写出他从戎纪实的传记体文章《仗剑录》。这篇力作诠释了他爱国的内涵,除排除个人恩怨和平海盗、识敌情,避免错杀裴光袍等交夷129人外,重笔记叙了三次在抗倭驱荷中同诡谲的倭寇勇敢决斗与拚杀的战斗实况。他第一次入台进行反侵略保卫战是万历三十年(1602),日本关白(即宰相)丰臣秀吉
[] (15571627)
梅询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城梅氏第三世孙。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询作为进士考官受到召见,谈论天下大事,极合真宗之意,把他视作奇才,升任集贤院,梅询也以真宗为知己。当时契丹屡次侵犯河北,首领李继迁又强攻灵州,边事危急。梅询-献策:将朔方授予吐蕃首领潘罗支,令其从后方牵制,使“蛮夷攻蛮夷”。梅询还主动请缨,说:“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真宗大为赞赏其忠心。梅询后来担任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常谈战事,结纳豪杰。夏子乔征讨西夏,梅询作诗相送。真宗即位初时对梅询颇为器重,几次打算让梅询知制诰,被宰相阻罢。“澶渊之盟”后,梅询因断案失实事牵连
[] (9641041)
清越
  清越(生卒年不详),宣城人。唐代著名僧人。自幼在敬亭山下新兴寺出家,唐武宗灭佛毁寺,会昌四年(844)新兴寺惨遭浩劫。清越栖身开元寺,发愿重建本寺。后来他到处挂单,结交官府名士,名重一时。宣宗大中二年(848),宣歙观察使裴休恭迎希运禅师驻锡开元寺说法。裴休家世代信佛,他在新安任内初遇希运时就以弟子自居。据宋笔记、诗话和佛典记载,宣宗登基前为逃避武宗-,曾师从希运出家,隐匿宣城泾县水西寺。即位后对希运礼敬有加,并下诏准许建寺。清越见时机已到,便会同众僧恳求希运帮助劝说裴休建寺。清越-裴休:“吾闻之新兴寺,大历初有禅师巨伟,南宗之上士也,与北宗昭禅师论大慧纲明实相际于此,始作此山道场。后有浩禅师
[]
梅庚
  梅庚(1640—1722),字子长,号雪坪,晚年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朗中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江南通志》、《静志居诗话》记录了他的事迹。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他自幼“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远承高祖梅守德讲学之风,近得曾祖父及父亲诗文书画之韵,同族长辈大画家、诗人梅清和大科学家、诗人梅文鼎非常欣赏他。梅庚在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次年进京。同乡大诗人施闰章看了梅庚的诗文,称其“
[] 清初著名画家、诗人 (1640172)
汪泽民
  元朝诗人、学者汪泽民(1273—1355),字叔志,宋代端明殿学士汪藻的七世孙。其先祖原系徽州婺源人,后寓居宣城,遂为宣城人。汪泽民少小时家中贫困,但勤奋好学,贯通诸经。元仁宗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授职宁国路儒学正。汪泽民兴学教士,和宣城世家旧族交情很好,常和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切磋诗文,还把妹妹嫁给梅氏后人。宣城历代文人雅士辈出,令汪泽民惊叹不已,他与宣城举人张师愚致力收集这些文人的作品和事迹,计划整理汇编成集。延祐五年(1318),汪泽民考中进士,授岳州路、平江路同知。朝廷征收江南包银,奉委办理,引起百姓不满而起事,为此,他被改任南安路推官。潮州路判官钱珍以私怨诬杀推官梁辑,牵涉到廉访副使
[] (12731355)
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县人。是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治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即喜观天象。27岁起,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清初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对梅文鼎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文鼎从小受家学熏陶,后从师学习天文历算知识,不仅能懂其历理,且能“发所以立法之故,补其遗缺”。他一生著述正多,绝大部分是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 他之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是对古代历算的考证和补订, 二是将西方
[] 清初著名天文、数学家 (16331721)
焦焕炎
  焦焕炎(?~?),字晦父,籍贯本是宣州太平(今属安徽省),但全家却长期寓居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南宋理宗赵昀绍定二年(1229)己丑科武举第一人。焦焕炎有一兄长,名焦炳炎,字济父,又字济甫。是南宋理宗赵昀淳皊元年(1241)辛丑科文进士第三名。其兄作谏官时,朝中有权臣主张“括田”,在朝廷内外造成很大混乱。为此,皇帝召群臣商量对策。面对满朝文武,其兄不畏权势,慷慨陈词数千言,力数括田之害。此举虽使皇上为之动容,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臣。宰相侧目怒道:“这哪里是议论什么时政?简直就是在攻击我!”不久,朝廷令焦炳炎除太常少卿,其兄知是权臣从中作梗,意在封其喉舌,使其缄默,故坚辞不就,拂袖而去。
[]
梅清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熏陶着伴随着他成长,自幼便显露与众不同之处:“尚在孺子时,束发功书史”,“英伟豁达,读书竟夜不寐。既长,以旅景负胜名”。少年时,他的诗文在江左颇负盛名,不过,他更钟情于翰墨丹青,“咏歌余,间作墨画”。梅清初期绘画题材大多取自于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是家乡的山水造就了他绘画的深厚功底,是家乡的风土人情铸炼了他艺术气质。清顺治十一年(1654)梅清中了举人,此后的他,象那个时代
[] (16231697)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12岁随梅询学习。26岁以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主簿,调任河南县主簿。天圣九年(1031),任河阳县主簿。河阳离西京洛阳很近。当时西昆诗派的首要人物钱惟演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还有尹洙等人也官西京。梅尧臣常与这些名人往还,很受推重,并与欧阳修成为莫逆之交。景□三年(1036),梅尧臣在建德县令任上,寄诗范仲淹支持改革弊政的主张。宝元二年
[] (10021060)
梅远
  梅远(生卒年不详),字维明,原籍吴兴。唐昭宗光化(898—900)年间,入宣州刺史王茂章幕中。一说梅氏远出梅伯,“世久而谱不明”。梅远到宣城后在城南双羊山下梅溪河畔筑室定居。并作《筑室》之诗:“昔住苕之南,今适宛之北。溪山故缭绕,往来等乡国。爱此太古风,不但占林越。岚气敬亭浮,波光响潭接。虽在城市傍,而与喧嚣隔。息心谢纷烦,投间遗一切。结构类芳茨,宁复事雕饰。草堂亦易成,经营岂木石。喜见野人来,渐与尘萏绝。把我盈樽酒,妻儿同一啜”。举家迁宣城后,梅远与文人士子相交,与淳朴乡民为邻,读书修身,治家教子,其乐融融。他的《迁居》一诗就是此时心境的绝好写照:百里犹乡土,千年亦比邻。愿言培世德,未敢咏维
[]
梅鼎祚
  梅鼎祚(1549-1615)明代文学家,戏曲、小说家。字禹金,号胜乐道人,宣城(今属安徽)人。父守德,嘉靖间进士,官给事中,以忤严嵩出知绍兴府,累迁至云南参政,归建书院讲学,世称宛溪先生。申时行为内阁大学士,荐举他入朝,辞不赴。归隐于书带园,又建“天逸阁”、“东壁楼”、“鹿裘石室”等处为藏书和著述之所。先后藏书达数万卷,一生以读书、藏书、著书为乐,曾说“吾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与著名藏书家焦竑、冯梦桢、赵琦美订约,各为访求博采遗书逸典、珍本秘籍,每隔三年聚会于金陵,各出所藏精本,互相勘写,后来事未成。与汤显祖交谊最深,两人相互批评所作文章、诗赋。所抄书用蓝格纸,版心印有“东壁
[] 明代文学家,戏曲、小说家 (15491615)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施闰章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19年1月6日)出生于江南名邑宁国府宣城双溪,其家为“一门邹鲁”的理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理学家。闰章自幼父母早逝,
[] (16181683)
张曲肱
  张贵,字待举,号“曲肱”,宣州城西人,北宋庆历壬午年(1042)进士。科举时,殿试之后,皇帝传旨召见新考中的进士,依次唱名传呼,为“胪唱”。张贵生性恃才傲物,自恃清高,狂放不羁,“胪唱”时不遵礼仪而失常态(唱其名时坐立不起),而被罢免。仅做过忠州司户参军、监、簿一类的小官。后来,张贵干脆弃官归隐,放浪于江湖,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以文会友,诗名显于当朝。张贵以《论语》中“曲肱而枕之”中“曲肱”二字为号,建亭名“曲肱亭”,斋名亦称“曲肱”,“日醉其中,不与俗人交”,一生过着隐士的生活,不愿再谋朝廷事。曲肱亭,嘉庆《宁国府志》记载:在宣州“城西桃花源,宋张贵监簿植亭于此,黄太史留题,今遗址漫灭,不可
[]
江干臣
  江干臣(1906~1982),原名江涛,化名江瑞卿、汪赋诚,宣城县孙埠镇人,农民家庭出身。民国10 年(1921 年)入宣城县立第一小学,民国14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共产党员田道生、王子堂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思想日趋进步。民国16 年3 月,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政治部主任萧劲光抵宣城。江干臣联络几位学生面见萧劲光,表达自己的报国热情,受到萧劲光的热情鼓励。在北伐军支持下,他参与组建了国民党(左派)宣城县党部,并担任组织部长兼农工部长。“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右派篡夺了县党部,-严重,江干臣-到农村隐蔽。是年冬,他由田道生、祖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61982)
章绶
  新校点的清光绪《宣城县志》两册已出版,清代原版全志共四十卷,由宣城知县李应泰、范葆廉主修,章绶撰修。章绶(1827-1896年),宗名显扬,字淮州,号蓬樵、行拱十,宣州区狸桥镇横路章村人,系宣城南姥章氏三十一世孙。章绶出身于书香门第,其高祖麟书,国学生。曾祖父菊,十七补郡庠生,时称卓荦士,有少年翰林之称。祖父美,国学生。父浩,邑廪生,长年设馆教授。章绶自幼受其父学风熏陶,故大有长进,以致出类拔萃。为清咸丰辛酉科拔贡、四品封典、候选直隶州州判,同治元年补行,是晚清宣城北乡的著名人物。其逝世后,宣城大儒之一的袁一清为之撰写了《淮州先生家传》一文。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宣城知事李应泰重修《宣城
[]
梅光迪
  梅光迪(1890—1945),字觐庄,又名迪生,宣城县西梅村人。6岁始随其父攻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14岁应童子试,中秀中。时值晚清,国势孱弱,国人倡洋务,废科举,崇尚西学。遵从父命,他于1905年考取安徽高等学堂,为堂长(即校长)严复得意门生。三年后,转学至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20岁毕业。1911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后赴美国。初入威斯康辛大学,后考入芝加哥西北大学文理学院攻读西洋文学,获文学士衔。是年秋,为继续深造,又考取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研究院,从师于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专攻西洋文学,五年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0年梅
(18901945)
全部宣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