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历史人物介绍3
齐安聚
   齐安聚,1919年1月25日出生,山东昌邑(现为市)双东乡东永安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毕业后考入昌邑县育秀中学。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第1旅政治部干事,第4旅10团营教导员、1945年4月入鲁中党校学习。后任鲁中军区第2师11团政治处副主任兼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副团长兼参谋长,华东
(19191963)
王滨
  王滨(1912—1960)原名王绍杰。昌邑县夏店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和中学。1928年,去烟台在美国教会创办的英语专科学校读书。1930年,考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设在北平的演员养成所。1931年,在影片《故宫新怨》中担任主角。1934年,被天一影片公司聘为编剧,编导了《海葬》《重逢》《母亲》等揭露旧制度的进步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从上海辗转到武汉。1938年初到达延安。 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同年1
(19121960)
刘景田
  刘景田(1900—1953)昌邑刘家辛戈村人。1917年由北洋政府招为华工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30年作为共产国际代表赴越南协助胡志明创建越南共产党,成立义安、河静地区苏维埃,与法国殖民当局和封建地主进行斗争。1937年受中共中央派遣参加“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起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回国后曾任某部团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直属托儿所所长。1953年在秦皇岛疗养院病故,安葬于北京八宝山。
(19001953)
卢志英
  卢志英(1905—1948)名宗江、子江,号育生,曾用名卢涛、王殿臣、周志坤等。 昌邑县望仙埠村人。8岁始读私塾,16岁就学于乙种桑蚕实业学校。毕业后,投身东北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后随-战,目睹军阀战争之暴虐,民众生活之惨痛,遂毅然脱离奉系军队,回到原籍。1925年2月,入洛阳陆军训练处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遵照党的指示去冯玉祥军队政治部。1927年调任骑兵第三师八旅十六团二营营长,后又任该师参谋主任。“四一二”-
(19051948)
曹爱华
  曹爱华(1886—1947)人称曹大娘。女。昌邑县北孟乡曲家七沟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担任曲家七沟村妇救会长。1947年任区妇救会长。她经常深入贫苦农民家中,组织参军支前。1947年被还乡团杀害。
(18861947)
王尚志
  王尚志(1906—1947)字子成。昌邑县南逄乡大营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并任参谋长。1935年,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冀边区游击队”副司令。同年冬又到临淄一带组建“鲁冀边区第二游击区”,并自任司令。1938年12月,日军再度进攻昌邑,他不战而逃, 将队伍拉到安丘、博山一带。1939年3月3
(19061947)
张智忠
  张智忠,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集东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读小学,1928年到烟台先志中学读书。193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中国学院教育专修科。在北平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看清了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坚定了投身于革命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民心激愤,他积极投入了逼蒋抗日的爱国学生情愿运动。他亲眼看到了反动政府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封闭学校,搜捕进步学生的暴行,义愤填膺。1932年,张智忠怀着满腔抗日的热
(19081943)
陆升勋
  陆升勋(1907—1942)昌邑县(现为市)人。1926年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回本村任教。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他带领30余名青年,参加了昌邑县瓦城抗日武装起义,并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中队队长,是年4月任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特务大队队长。 该部编入山东纵队后,他任特务团团长。1940年调任沂鲁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等职。1941年10月进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毕业后任沂蒙专署专
(19071942)
王炳亮
  王炳亮 (1913—1940)又名朱兴华, 字淑铭。昌邑县夏店村人。1937年创办“抗战剧团”,组建“抗战歌咏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他被任命为昌潍中心县委书记。 到敌占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0年1月17日,突遭汉奸队袭击,壮烈牺牲。
(19131940)
陈龙飞
  陈龙飞(1913—1939)昌邑县(现为市)人。1936年-卖给地主家去昌邑城充当国民党的训练员。1938年1月,日军侵占昌邑后,他带领18名训练员携枪20多支,到昌北、 潍北寻找抗日组织。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他参加了昌邑县瓦城抗日武装起义。3月,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12月,任胶东西方战区指挥部副指挥, 后任胶东五支队二十一旅六十四团团长。1939年2月, 他率部在龙池战斗中毙敌30余人。6月,在
(19131939)
孙汉三
  孙汉三 (1905—1938)原名朋杰,又名孙超。昌邑人。193 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参加了昌邑瓦城抗日武装起义。不久,起义队伍合编到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 同年4月,担任鲁东游击指挥部后方办事处主任兼中共昌北沿海中心区委书记。同年10月,被当地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19051938)
王兴选
  王兴选(1906—1931)字俊升。昌邑市新河头村人。1924年考入齐鲁大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到昌邑山火车站任“车务司事”,以此身份为掩护, 在铁路工人和周围村庄中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6月,他在完成联络站任务的同时,还与先后回乡的共产党员于培绪、黄复兴、黄世伍取得联系,在山站创建了昌邑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山支部, 并任书记。1929年7月,由于叛徒王复元的出卖,他不幸被捕,押往济南国民党监狱。1931年4月,被枪
(19061931)
于培绪
  于培绪(1901—1928)字赞之,别名茂宁,化名伯涛。昌邑县东南村人。1924年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学院。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任中共泰莱县委书记。 1928年6月回昌邑县领导农-动并准备举行-。同年12月被国民党杀害。
(19011928)
杨茂春
  杨茂春(1858—1927)字曦和。昌邑南裴庄人。自幼家道贫寒,勉强就读。19岁下学农务。伯父嵩山、父亲岱山于1878年(光绪四年) 负绸远下南洋至巴达威(今雅加达) 一带贩卖,备历艰辛,先后于1881年、1882年病逝。茂春闻讯,卖掉田产至南洋将遗骨背回。后在当地华侨帮助下,继承父业,继续销售丝绸。鉴于销售与运货不能脱节,又归国结交伙伴,筹集资金,于1885年与堂弟茂德、侄玉成再下南洋。随着销售的发展,在巴达威正式开办了“源兴泰”绸庄
(18581927)
陈干
  陈干(1880—1927)字明侯。昌邑县白塔村人。16岁随乡亲去东北谋生。1901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他义愤填膺,毅然前往北京投笔从戎。后因给《京话日报》撰文,揭露清军的种种弊病,-离营。1905年,他去东北锦州当演说员。同时,还创办了“讲报社”和“八旗学堂”。1906年,他东渡日本,往东京访章太炎。后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民报》一周年纪念活动。不久,受孙中山委派到东三省进行秘密活动。1907年,他由东北
(18801927)
宋占魁
  宋占魁(1845—1906)原名兆法,字捷臣,又字冠杰,号梅村。昌邑县王珂村人。他出身贫寒,幼时全家以卖粉、劈柴为生。他身材魁梧,力大超群,为武术教师夏胜魁所赏识,遂订下师徒之约。从此,他半日劳作,半日习武,寒暑不易,风雨无阻。几年后,学成一身坚实的武功。1871年(同治十年),他初试武科,考中生员。1882年(光绪八年)考中武举。事业上的成就,更激发了他习武报国的决心。他闻鸡而起,日落不息,勤学苦练,朝夕拼搏,终于练得十八般兵器件件精
(18451906)
张志栋
  张志栋(1648-1714),字敬修,别字青樵,清朝昌邑市奎聚街办南隅村人。仕至福建、浙江、江西巡抚,迁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张志栋处理朝政,勇于坚持己见,不畏权贵,他因保举人才之事,触犯同僚利益,被奸臣所参,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被革职,改授督修永河。他勤于工事,日夜劳作,终于积劳成疾,于次年六月卒于修河工地,享年66岁。归葬于昌邑城西南二十里豹埠营凤凰埠。幼年时期张志栋家境贫寒,自幼与其兄张志禧结伴同窗、刻苦读书。顺治十五年(1
[] (16481714)
张笑天
  张笑天 (1939~2016.2.23)笔名纪延华。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副厂长,一级编剧。现任吉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届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省优秀专家、高级专家,省劳动模范。中共-代表。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永宁碑》、《太平天国》、《孙中山》、《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19392016)
吴文泮
  吴文泮 (1934~)笔名卞水。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53年参加工作,历任工厂工人、工会主席、宣传干部、新闻记者,丹东市文化局创作室主任及文联创作室组联室主任、党组成员,专业作家。中国作协辽宁分会第三、四届理事,丹东市作协副主席。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话剧《薄膜问题》,长篇小说《风雨卧蚕岭》、《情缘·债》,长篇传记文学《沧桑赤子》,长篇报告文学《星,闪光的星》、《激流永进》等
魏丹
  魏丹 (1951~)笔名阿丹、禾女。女。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1968年赴辽宁北镇县插队,1971年回城工作。历任抚顺市文化局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文学舟》杂志主编,辽宁省作协理事等职。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散文集《冷月》、《寻找一枚太阳》、《在美人蕉缭乱的天涯》等多部。散文《伫立长街》获全国散文征文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