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名人录
虞姬
  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名虞(一说姓虞。因此现代人多称其为虞姬)。生卒年不详,民族不详,出生地不详(一说今沭阳县颜集乡人,一说绍兴漓渚镇塔石村人)。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后人也因此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佳话。 相传,项梁杀人避祸携项羽由下相奔会稽郡。虞氏为会稽郡(秦末置春秋吴、越地域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以山阴(今绍兴)为都尉治。项梁叔侄在此结交江东子弟。虞姬,慕项羽英名,嫁与项羽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说是项羽有幸得识虞姬,得此佳人,共谱华章。虞
[] 楚汉传奇
虞子期
  虞子期是项羽手下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龙且为楚军五大将。其与虞姬兄妹关系。项羽兵败垓下后,一直追随战死最后。 虞姬是宿迁沭阳人,她的哥哥叫虞子期,制造兵器远近闻名,项羽从吴中起兵到了徐州下邳驻扎后,兵力已扩充到6万多人,需要大量的兵器。于是就经常往返于虞子期家购买兵器。虞子期的妹妹才貌双全,听说是大将项羽,就经常与项羽在一起切磋武艺,时间久了。二人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后经虞子期撮合,就结为夫妻。现在我们宿迁和沭阳人见面仍有互称老表的习惯,其根源就在于此。
[] 项羽帐下五大将
李映庚
  李映庚(1845~1916),字耀西,一字啸溪。沭阳县马巷人,祖籍灌云县。清末廉臣,中国现代军乐创始人。他博学多才,于昆曲、京剧、声乐律吕尤为谙熟,且擅弹琵琶。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己丑科第53名进士。初任卢龙、迁安知县,勤于政务,为民兴利除害,颇有政声。任满后升任永平知府,后历任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他在去大名府接任途中,来到一家客栈投宿。店主见他穿着朴素,行囊简单,以为是寻常客人,就安排他与小童住在一间偏室。就在这晚,正房内灯烛辉煌,大摆筵席,嬉嬉闹闹。他感到纳闷,暗中询问才知是本地的新任知县在此。他让店主命知县来见。开始,知县不知道李映庚是何人,态度十分傲慢,狂言道:“为官一任,
(18451916)
季源溥
  季源溥(1906—1979),字汇川,江苏沭阳县人,出生于1906年,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一中学,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任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被中国国民党派往日本东京直属支部工作,继而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政治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回国,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南京、上海区区长,专门从事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季源溥变换身份,继续从事特务活动。抗战胜利后,季源溥任中统上海办事处处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员通讯局副局长,1946年当选国大代表,后任内政部调查局局长,并组织过大遂通讯社。1949年季源溥赴台湾,在台湾特务机关任职多
(19061979)
宋长荣
  宋长荣,1935年出生于江苏沭阳,曾用名宋宝光,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传人。主演过70多出传统和现代剧目,尤以《红娘》一剧蜚声海内外,多次晋京,两次赴香港、台湾、加拿大交流演出,被人们誉为“活红娘”。主演的《金玉奴》、《红楼二尤》、《霍小玉》和《鱼藻宫》等,先后被拍成电影、电视或被录音、录像。著有《活红娘宋长荣自述》、《我演红娘》、《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白莲与柳絮》等。
王洁予
  王洁予(1909~1937),一名远,字哲羽,号白水。沭阳县沭城镇人。左联作家。王洁予思想活跃,嫉恶如仇,擅长写作。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进县立初级师范学校。他初师毕业后,到小学任教。与城内进步青年李祥麟等一起组织共进学社,创办《共进周刊》。他们读进步书籍,宣传反封建,鼓吹革命思想。这引起县府恐惧,遂查封刊物,解散学社。王洁予、李祥麟等因此而名闻全县。沭城豪绅程肇湜财大名隆,且为北洋政府议员,横行县城,官民侧目而视。王洁予却写出署名文章《告程肇湜书》,张贴城内,揭露其劣迹。民国16年(1927年)冬,王洁予加入国民党,任县党部委员。次年元月,沭阳汪、孙两派国民党势力爆发争夺县印事件。孙派联络宿迁
(19091937)
孙汝春
  孙汝春 (1957~)笔名晓春。江苏沭阳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语言文学系。1989年历任《中外产品》报记者、《中外管理导报》主任记者、科技部《中国科技项目》杂志执行社长兼总,中政研经济政策委员会专题部主任,国务院高科技协作组织全国健康产业工委(中医药)专委宣传教育部副部长,-预防犯罪研究所传播中心副主任,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传媒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情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研究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血染的记忆》、《魂殇》、《醒域》、《风月无边》、《玫瑰吟》,诗集《金色的乡思》、《迷恋的人生》,影视作品
徐岫青
  徐岫青(1873~1943),名永鍼,字岫青,以字行。爱国民主人士。生于海州。祖辈原居沭阳,民国2年(1913年)举家迁居今响水县响南乡。民国13年,被民国灌云县政府聘为县农会会长,任职一年多因痛恨政治腐败而辞职回乡。他曾请来一位教书先生,自办私塾供子侄及庄邻小孩上学。他乐善好施,民国17年冬,被北平华洋义赈会聘请到蒙古一带放粮赈济灾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岫青之子徐禹民从上海回到家乡,同表弟等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积极支持并资助他们,还主动把家里的两支长枪、一支短枪献出来,并动员劝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献0持。他还与世交挚友之子——民国淮阴专员王关宇联系,搞来40多支苏制毛瑟枪,武装徐禹民等所建
(18731943)
吴印咸
  吴印咸(1900~1994)江苏沭阳人。曾担任过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东北电影制片厂技术部长、副厂长、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全国文联委员。1937年“八一三”上海沦陷后,吴印咸接受袁牧之邀到延安、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拍摄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生活与战斗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39年,电影团在延安拍摄后,开赴华北晋察冀地区抗日战场,摄制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和根据地人民的支前活动。为了拍摄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战场上的活动情景,吴印咸从晋西到冀中用
(19001994)
吴印禅
  吴印禅(1900~1959)吴印禅,江苏沐阳人。早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民国17年(1928)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系任教。民国23年由校长邹鲁派赴德国柏林植物园及植物博物馆学习,在著名教授L.Diels的指导下研究中国植物。翌年夏曾到苏联参观访问。民国29年(1940)回国,继续在中山大学任教。民国31年冬,转到同济大学。民国35年重返中山大学,任植物研究所代所长。吴印禅早年从事蕨类植物研究,著有《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在德国学习期间,进行广西植物区系的研究,其成果《南方草本状补遗》陆续发表于1941年至1942年的德文植物学年鉴上,对华南的山茶科、木通科及虎耳草科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同
(19001959)
吕茂盛
  吕茂盛1959年4月生,男,汉族,江苏沭阳县丰收乡人,大学文化程度,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9月,到焦作矿务局韩王矿干农民轮换工;1988年12月,转为全民合同工;1984年,任韩王矿采二区生产组长、班长、党支部书记;1995年9月,被推荐选送到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习3年;1999年,任韩王矿副矿长。1985年以后,连年被评为市、局劳动模范;1989年,被河南省政府和能源工业部分别评为劳动模范;1988年、199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政府评为优秀生产能手,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同年3月起先后当选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1月,
方谦
  方谦,1918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至1939年11月,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先后任干事、民运股长。1939年11月至1942年4月,先后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导营和一二九师炮兵营任副政治教导员。1942年4月至1943年1月,历任一二九师政治部干事、民运工作队队长、党支部书记。1943年1月至1945年10月,参加太行军区政治部整风队学习。1945年10月至1947年10月,历任晋冀鲁预三纵队七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和纵队教导团政治处主任。1947年10月至1949年12月,历任大别山太平
(19182006)
张振余
  张振余(1918-1946),江苏省沐阳县马厂人,自幼家境贫寒,少年读书期间曾受革命教育。1930年5月1日张振余在家乡同全校的师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800条扁担”大-。胜利后,出现了农民分麦、店员说理、士兵闹饷、学生-、新河大暴-动等革命行动,张振余受到熏陶,坚定了革命意志。1940年他参加了乡自卫队,是年又参加了区中队,在抗日斗争中屡立战功。1941年被首批推荐到沐宿海抗日分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沐阳县警卫团任文书工作,1943年3月参加了新四军第三师主力部队,随-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升为连长职务。1946年初,奉命北上派到我县任七区(新站)区长职务。他代表人民政府去同反动大地主徐
(19181946)
乙晓光
  乙晓光,男,汉族,1958年6月生,江苏沭阳人,197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毕业于空军保定学校,国防大学军事硕士学历。上将军衔。1974.03—1977年,空军保定学校学习1977—1979年,东北空军飞行员、中队长1979—1989年,某军区空军飞行大队长、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军训处射击主任、航空兵团团长(其间:1984-1986,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学习)1989—1992年,成都军区云南空军航空兵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航空兵师参谋长1992—1996年,空军航空飞行师师长1996—2003.10,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云南航空兵训练基地司令员、成都军区
詹兆东
  詹兆东(1924.11~2013.4),汉族,江苏省球阳县人,小学文化,1942年11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抗日救亡参战人员、南下干部。1932年至1935年在家务农,1935年至1942年在家乡一家私人砖瓦厂当小工,1942年10月至12月在本区联防队当战士,1942年12月至1944年3月在新四军一支队警卫连任战士,1943年7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3月至1945年8月在新四军一支队29团2营6连任战士,1945年8月至1946年1月部队调到东北后,改编为四野战军二纵队五师后勤医院当休养员。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任二纵五师十四团三营营部通讯员,1947年3月至1949年1
(19242013)
胡道才
  胡道才,男,汉族,1962年9月生,江苏沭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一级高级法官,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0官。1981.09—1985.07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1985.07—1988.07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1988.07—1991.06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审判员、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1991.06—1993.05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判员、副庭长1993.05—1996.12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1996.12—1997.12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刑事审判庭庭长1997.12—200
鲁锐
  鲁锐(1922~1948)。沭阳县韩山镇尚庄村人。烈士。出身农民家庭。民国29年(1940年)9月,考取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在沭阳县张圩举办的随营学校,从此踏上革命道路。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团支部书记、连指导员、副营长、营长等职。民国35年12月,新四军发动宿北战役,时鲁锐为三纵队九旅第二十八团八连指导员,任务是攻击敌六十九师师部驻地人和圩。18日晚,他带领连队摧毁敌工事,直逼碉堡。由于碉堡较高,所携梯子太短,影响战斗。他挺身立于碉堡下,梯子架在肩上,弓着腰,让战友顺着脊背登梯,轰坍碉堡,攻占人和圩。在这次战斗中,他立了一等功,并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次年元月5日,《大众日报》以
(19221948)
吕昌际
  吕昌际(1735~1807),字峄亭,号莱园。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生,沭阳县人。著名清官吕又祥长子,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贡生援例授县丞,到广西就职,改捐布政司理问。河督李清时推荐留用河东,补商虞通判,不久调捕河通判。他舟行至戴庙闸,见堤北积水无处宣泄,且水高出运河数尺,遂决定开运河堤放水,得良田百顷。后升任山西平阳府知府。时大旱,他力请轻徭征,借社、义两仓存粮济民。修平阳书院,栽培人才。金川之役,军需要银37万两,他劝谕大户捐银,10日内完成,平民分文未出。他任太原知府,旧有应差铺户太多,他一律革除。太原豪右欺压百姓,官府奈何不得。他断然捕数人,严加惩治,合
(17351807)
苗鹏生
  苗鹏生 (1946~)笔名蓬生、六塘人。江苏沭阳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曾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班学习。历任总参谋部参谋、局长,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曾供职于新华社香港分社多年。直接参与香港回归有关工作,任特区筹委会秘书处香港办事处副主任。后从事军事外交工作,出任我国驻英国大使馆武官,驻爱尔兰大使馆武官(兼)。少将军衔。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年为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副刊专栏撰稿。出版散文集《香岛随笔》、《快活谷散笔》、《泰晤士河上那座蓝桥》等,发表翻译作品《农夫之怨》、《查利的午餐》及散
全部沭阳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