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名人录
谢仲坃
  谢仲坃(1702-1777年),字孔六,号耳溪,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轮水(今属岗美镇)人。出身清贫,聪颖勤学,立志做个循良官吏,县著名学者刘裔招为婿。雍正元年(1723年)广东乡试第一名,登解元;雍正五年京都会试登明通进士。任长宁教谕,升崖州学正。乾隆四年(1739年)任湖南常宁知县,自带粮食行李下乡调查,常以生萝卜为菜。乾隆六年调任平江知县。先后任耒阳、衡阳、衡山、松滋、光化等县知县,道州、靖州、郴州等知州。乾隆十六年升任永顺府通判,调荆州通判。在荆州任内,相邻的宜昌府办理归州盗案,案连荆州,仲坃查悉该案是州、县官吏受当地豪绅重贿,串通真赃盗贼,诬害良民冤案,坚不会印,遂将案情
[] (17021777)
黎四贵
  黎四贵(1811-1854年),南厢都平坦堡下塘朝(今合水镇)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有姐弟9人,排第四,取名四贵。祖父攸六,拥有地租3000余石,他做贩牛买卖生意,善于经商,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地租收入增到8000余石;在新兴、春湾、合水、春城等地开设当铺9间,家财值毫银60万元。四贵受太平天国和天地会的影响,考虑再三,在咸丰三年(1853年)农历三月,组织农民队伍起义反清。自此,四贵以做生意为名,奔东山,跑西山,秘密招集壮年农民,并请来8名武艺高手教习武术。同时,与薪兴、云浮、恩平等地的天地会首领联系,还到春城农村、圩镇和清官兵中发展会员。经过一年多活动,组织起5000
[] (18111854)
马如杰
  马如杰(1914-1984年),又名德良,广东省遂溪县界炮乡老马村人。出身贫农家庭,少年时在家乡界炮村读私塾。1938年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老马村党支部书记、中共遂溪县西北区委委员。为掌握国民党政府的基层政权,以利于建立抗日革0据地,经中共遂溪县委、西北区委批准,出任老马村保长,掌握一批枪枝作基础,组织抗日联队,进而改编为由共产党领导的南路抗日游击队。其同胞兄弟四人均参加革命。1946年6月,如杰奉命北撤到山东解放区,进华东军政大学读书,1947年秋,受党组织派遣南返家乡组织武装斗争,担任中共遂北县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区纵队第二支队第八团政治委员、第二支队副
(19141984)
刘经画
  刘经画(1887-1952年),号豫州,三甲下乡礼耕(今三甲镇东门)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末,毕业于广东省公立法政学堂,成绩优异得校长邹鲁赏识。民国元年(1912年)在本乡联集民军响应辛亥革命,赴广州加入同盟会,随邹鲁、胡汉民奔走南北,联络宣传。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贼四起,三甲成立联团以保乡里,经画任三甲联团局副局长。民国7-8年(1918-1919年),多次击退徐东海匪帮对三甲圩的围攻。民国8年9月25日,被推选为广东省参议会第二届参议员。是年秋,桂军林虎部团长黄任寰兵驻两阳,任黄伯龙为营长驻潭水圩,伯龙营汇同团部武装,突袭包围三甲联团局,经画脱险赴香港转广州。不久,三甲
(18871952)
谭敬昭
  谭敬昭(1773~1830),字子晋,又名康侯,号选楼,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阳春县城人。其父谭元阳任乐昌训导,自幼随父到乐昌。敬昭生性聪颖好学,4岁习读书文,8岁能写文章,10岁作《崆峒赋》及诗,得乐昌知县蒋涑庄赏识。12岁郡试名获榜首,受曹习庵、戴士莲等学使器重。嘉庆十一年(1806年)郡试第一名秀才;十二年广东乡试十一名举人,选充武英殿校录官;二十二年京都会试第二百三十二名,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寄寓于北京广东会馆。宰相穆彰阿闻其名,托人带来一把名扇,请其题诗。敬昭知穆为人奸诈,不受厚礼,拒绝请求,得罪于当权者,致令其才高而官不显。其并不为官小俸薄而后悔,反之,感到不与权奸同流
[] 粤东三子 (17731830)
廖绍琏
  廖绍琏(1901-1986年),乳名玉生,原籍河口萧背迳村。幼年时,其父因风俗矛盾被人打致重伤死亡,寡母带幼儿,生活十分贫困,幸亏祖母带全家到阳江城做酒饼维持生计,便能在城读小学和中学。1926年春考进国立广东法科学院,是年秋,与两阳籍就读于广州的同学,组织“两阳革命青年社”,被选为常委兼组织委员,积极团结同学,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冬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1927年2月与阳春县农-动特派员吴铎民同返春城向各界人士募捐,支持省港大-撤回广州的失业工人。3月由严中孚、陈勋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1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受党的委派任宣传组长。起义失败后巧逃香港,再返肇庆,转
(19011986)
莫益兰
  莫益兰,别号安民(生卒年不详),春北新围人(今春湾镇安民村委会),元末农民起义首领。他从小爱习武艺,青年时,已是刀、枪、棍、棒、剑、戟件件精通。当时,民族压迫十分残酷,抽壮丁,服劳役,连年灾害,农业失收,还要交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各地群雄起义。益兰组织阳春农民起义,杀-,保乡里。益兰与各村头人反复磋商,经周密策划、联系,组织了几百名农民队伍,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夏历八月十五日,突袭元朝阳春官署,一举消灭元朝官吏,占领县城。益兰下令释放囚犯,张贴文告,树起“保境安民”旗帜,自称莫知州。他治理阳春县政13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归顺明朝,时人称“莫安民”。他治理县政期间,看见
[]
林丛郁
  林丛郁(1896-1986年),字增华,小名茂生,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生于大铛湾堡社塘村(今属河镇)农家。18岁才进菁苹高等小学,毕业成绩优秀,戚友支持,升入肇庆中学。在学校积极投身“五·四”爱国-,担任肇庆学生会会长和肇罗阳学生会会长。1922年夏,中学毕业无旅费还乡,得总务助款买船票,赴广州投靠同乡,考进广东公法学校(后并入广东大学),呼吁父兄戚友支持,仅供给一年的膳食费。由于他积极参加“新学生社”革命活动,1924年8月,得中国共产党组织介绍,担任广东省平民教育委员会实施部总干事,半工半读,终能在广东大学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称共青团)。同年9月,当选为
(18961986)
刘宗湘
  刘宗湘(1700-1759年),字亦广,号曲水,三甲堡旧院村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生。他自幼聪颖勤学,雍正四年(1726年)广东乡试,中式丙午科举人,年方26岁,恪守庭训,不求仕进,居家侍奉高堂。雍正八年(1730年),县令王博厚编修《阳春县志》,特委其为主事。宗湘在双亲殁后,出任刑部湖广司主事,钦命为秋审总办、户部东城监督,升任江苏司员外郎,兼管漕运事机处行走,乾隆十九年(1754年)会试、二十一年顺天乡试、二十二年会试均任防官,特授朝议大夫,诰赠中宪大夫。宗湘在京任职7年,多次奉命出巡地方,重视审阅刑犯案卷,发现不符刑律而偏重定重罪的多给予平反,颇得同僚敬重。乾隆二十四年(175
[] (17001759)
曾昭常
  曾昭常(1919-1952年),崆峒乡黄竹头村(今春城镇)人。其父曾仲书家有地租,在春城开药店“永生堂”。1938年1月参加广东青年群社阳春分社。同年,毕业于两阳中学高中部,后出任《阳春日报》新闻,借该报开展抗日宣传。1939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4年3月,中共党组织调他往珠江三角洲参加抗日部队,后随主力队伍挺进粤中。1945年1月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5年2月22日,解放军部队在新兴县蕉山被国民党军袭击,昭常因足部受伤,突围后赶不上队伍,隐蔽于天堂一农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后托人带信到春城“永生堂”告知其兄昭烈,假称读书回乡途中遇贼劫,复患大病。其兄遂派
(19191952)
郑宏璋
  郑宏璋(1911-1983年),先农乡(今春城镇七星)白坟寨人。家世农耕,少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入县城镇小学,1932年7月于阳江县立中学初中毕业。1932年秋进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1933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停学,至东莞县上步乡任小学教员。郑在广州时与邝任生、邝叔明、邝鲁直及单容沛等人友善,共同学习唯物辩证法理论,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欲寻找共产党组织,未得门径。1934年春,以“广州工人运动委员会”名义编印传单秘密散发。单容沛在寓所油印传单时被反动-逮捕,郑于同年3月返乡,先后在阳江县上洋小学、阳春县第一区第一小学,岗尾乡思与小学任教。1936年秋兼任《阳春日报》撰稿。1938年2
(19111983)
陈轩
  陈轩(1927-1976年),原名婉霞,参加革命时曾化名陈玉;因她胆略过人,有男子汉气概,阳春解放后,领导给她改名陈轩。1927年出生于春城十字街(今前进街),小手工业家庭。1944年秋,陈轩考进县立中学;1945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4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团结大批进步学生,先后发展了范梅芳等3名党员。1947年秋,陈轩初中毕业,通过-关系安排到崆峒小学任教师,担任中共中区特委两阳特派员李信的机要交通员,经常往返于党的几个秘密联络站(春城永生堂、先农乡沙田垌与阳江城均祥店、广源店)之间,巧妙避过国民党-、特务和暗探的跟踪、盯梢,准确无误地送交机要信件和物品,受到同志们赞赏。1948
(19271976)
谢方端
  谢方端(1724-1813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生于岗尾轮水(今岗美镇),谢仲坃长女。她幼年丧母,随父习文,聪明善读,记诵不忘,其父十分钟爱,教授声韵学,喜欢填词、工诗,出口成章。其时,人称才女。方端幼年随父遍游粤东名胜,以香艳之笔,写山水之奇。年青时与三甲堡新楼村刘宗衍结婚。其诗表现了琴瑟唱酬之乐。她刚而立之年,夫去世,子方三岁,还有两代遗孀,赖其操持家业,夜纺授经,四时不绝。晚年随子芗谷居于官署,慕其名登门拜访者甚众,凡有求教的均一一指教。工余与儿孙们谈古论今,以名人的史实激励晚辈奋发学习,其孙士荦童年能诗文,为殿撰姚秋农赏识。方端80余高龄回归故里,来送行的人满道,翰林院编修冯敏
[] (17241813)
李希果
  李希果(1911-1964年),岗尾乡隆岗村人,出生名门家庭。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阳春县中学和广州市培英、大中、兴华等中学。1935年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上海沦陷,返回家乡。在上海读书期间,希果深刻地体会到:上海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是资本家的天堂,工农群众的地狱,还亲眼看到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学生,活生生的事实激发他爱国主义热情,使他投身抗日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1937年冬,希果从上海回到县立中学任教,担任语文、英语、音乐等课程。其时,他参加了广东省青年群众文化研究社阳春分社,积极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9年9月,由
(19111964)
刘世馨
  刘世馨(1752-1837年),号芗谷,字德培,以号行世,是谢方端之子,生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甲新楼村人。乾隆四十五年优贡。授长宁训导,调钦州训导,升番禺教谕,历任龙门、和平、新安、东安、西宁、翁源、清远、丰顺、龙川、陆丰教谕,署雷州府教授。他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任陆丰教谕时,把荷兰豆引进阳春种植,《广东通志》49卷有诗载:“新种荷兰豆,传来自外洋。时当重阳节,买自十三行。采杂中原菽,燃添外国香。晨葩鲜莫匹,馨膳此初尝。”他生性聪颖好学,自幼随母亲习读诗文,学有所成,其诗名噪岭海,著作有《粤屑集》。翁覃溪、钱辛楣、李雨村三位学者究其原因,芗谷遂将其母亲诗稿呈送辛楣,三学者阅
[] (17521837)
罗升棓
  罗升棓(生卒年不详),字瑄琳,号次桓,原籍大铛湾(今河镇),后迁居春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广东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嘉庆二十四年京都会试第二百五十名登进士。授浙江常山县令,时遇旱灾,令富商筹粮赈济,救活饥民。历任钱塘、石门等县令,升玉环、温台、乌镇同知,调甘肃循化同知,泾州知州,平凉、庆阳知府。常协同总督富海帆对甘南藏族出征,献计策获胜。调四川酉阳直隶州知州,俘获太平军梅昌明等1000余人,分别处决释放,名闻于朝,调潼州、重庆、夔州知府。军机处内记名,尽先遇缺即补道,赏戴花翎。69岁告老还乡,此时新兴县天地会江阿戊及恩平客家军犯境,遂协助阳春县令组织民团镇压起义军,县境平定,倡仪、指
[] 罗升棓
邓泰升
  邓泰升(1911-1961年),又名临安,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先农乡(今春城镇七星)沙田垌村农家。少年时在乡读私塾,1932年进阳春县立乡村师范读至毕业,先后在先农乡下瑶小学、先农乡中心小学任教。1940年11月由郑宏璋、周道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经党组织决定,他出任国民党先农乡第六保长,以此作掩护,组织壮丁武装队40余人,为建立阳春抗日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3月,泰升参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任第六团司务长,负责后勤给养工作。国民党政府破孩革命军人家属,他的家被封,妻儿被抓进监牢,他得知两个幼儿惨死在狱中,毫不动摇,即奋笔书下:“革命英雄志气周,五湖
(19111961)
林丕洲
  林丕洲(1897-1980年),原名肇基,第三区大铛湾堡(今属河镇)社塘村人。民国6年(1917年)考进广东省立肇庆中学,民国7年因患脚气病停学,回到罗阳圩万和堂药房跟随父亲林荫棠学医。民国11年(1922年)丕洲开始独立行医。他先后在社塘、罗定县塘任医生,直至1949年阳春解放。1950-1980年在阳三乡联合诊所、河诊所和河卫生院任医生。丕洲治病时善于运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开处方用药,不管内外科、急慢性疾病,常应手而愈。阳春石菉铜矿领导尹某和工程师陶某,外伤留下脑震荡后遗症,长期头晕头痛,曾到湛江、广州等大医院住院医治无效。林医生接医这两位患者,详细询问了病因及治疗经过,反复查阅、分析
(18971980)
刘光
  刘光(1881-1912年),原名显凖,在同盟会中改名刘光,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祖居三甲堡(今三甲镇)曲岗村,后迁居潭水堡龙窝村。少年立志,跑马舞剑,练习-;至青年,马术精良,骑马赛跑时能飞身换马,百余米距离开枪百发百中,曾在曲岗村前当众枪击200米远河中帆船的缆绳,枪响缆断。清光绪末年,刘光在广东陆军小学堂学习,后赴香港参加同盟会。1911年10月参加革命军光复广州。广东军政府曾给他一批枪弹,回乡组织队伍光复阳春。当时阳春民军首领萧士计队伍已逐走清朝县令邹兆夔,先占春城。刘光与刘铁戎在三甲、潭水共招队伍,领兵驱走萧士计,进阳春县城安民。旋即奉命赴阳江城开军事会议,会后乘船返春城。船
[] (18811912)
全部阳春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