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名人录
陈铭枢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广西浦北)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曾任军校同盟会组织联络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武昌参战,编入中央第二敢死队。民国元年(1912)初到上海,参加北伐军,任连长、经理局委员。同年3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3年底赴日本法政学校学习,1916年毕业回国。1916年夏到广东阳江任肇军游击营营长。1917年后任广东护-第二军游击四十三营营长,粤军第六军第一纵队司令、第五十四协统领。1920年11月,任邓铿组建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
(18891965)
张世聪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今廉州中学)。由于他聪颖好学、品学兼优,曾多次受到学校嘉奖。1935年秋,张世聪来到广州,考进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文史系。在中大求学期间,他认真学习,追求进步,关心国事,接近进步同学,积极参加“读书会”、“研究会”等进步团体的活动
(19091945)
林苑生
  林苑生(1836~1898) ,字敏立,号翰国,福旺乡人。从小机警、有智略,曾做过小买卖,后入学,成绩甚佳。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由同知加升知府衔。历任营务、管理营部的文武事工作,干得很称职。光绪十一年(1885)随广西提督冯子材克复谅山,表现出色,得同事推荐以补知府留在广西待用,后代理凌云县事兼护泗城府事,时值凌云县受水灾。他到职后,首先组织救灾工作,用木船把米粥运到灾区救济农民,当地群众对此十分感激。光绪十三年(1887),他又代理镇安府(今德保县)工作。政绩显著,尤其平息盗贼扰乱和捐款倡建秀峰书院,颇受县民赞扬。此后,因他事受株连,被误降为补通判,办理乡团工作。但他仍乐意为民,力除
[] (18361898)
香翰屏
  香翰屏(1889- 1978) 别名桂珍,别号墨林。石乡坡子坪村人。其先世本姓查,后来,因故而改查氏为香氏。9岁时丧父,太夫人陈慧敏将其扶养长大,躯干短小而胆略过人。1909年,强 盗数百人抢劫其乡,他率亲族子弟数十人追赶,名震乡里。民国元年(1912)赴广州学法政,加入国民党。1919年投笔从戎,考入广东护国军军官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供职于舰队,不久认为海军难扩展才能,改习陆军,先后任连长、营长。在广东讨伐战争中,治军六、七年,军纪严肃,尤得军民好评。1925年8月,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任团长;1928年3月任第十二师师长;1929年1月, 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统一番号,香任国民革命军
(18891978)
黄家祚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第三次反“围剿”后,白石水武装大队的供养、枪弹、药品更加困难,斗争日益艰苦。黄家祚根据组织决定. 把队伍拉进深山老林。边生产自救,边抗击敌人。直到1941年秋,武装斗争转为政治斗争,他奉命转移到合浦县白沙乡崩岭一带当盐工。1945年2月,他参加白石水武装起义.担任中
(19111945)
朱菊清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在甘子根小学为外出活动的老师(地下党员)代课。1939年秋,由张世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合灵地区地下党组织骨干。翌年6月,参加了白石水武装斗争,任白石水武装大队常备中队的文化教员。1941年底,转到合浦公馆盐田工作,组织当地青年自筹费用,编印课本,办起了夜校,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并
(19231945)
梁标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6日,在大窝山战斗年被捕。5月中旬,在张黄圩被国民党顽固派施行酷刑杀害。
(19151945)
张世柏
  张世柏(1920~1940),大成乡勾刀水村人,张世聪烈士的胞弟。在东馆小学高小毕业,后于1934年秋考进廉州中学就读,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1938年春辍学回家参加革命;1939年春参加共产党合浦抗日自卫武装大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反对奸商运米资敌斗争、散发革命传单和筹集枪弹等。1940春年,参加武装训练并说服家里卖田买枪迎接武装斗争,6月8日,在勾刀水保卫战中,他营救了被抓的蔡琳和罗德崇两位女教师,最后,遭袭击而中弹牺牲,年仅20岁。
(19201940)
张体宽
  张体宽(1911~1945),大成乡下底坝村人。1938年,张世聪等人回到白石水地区进行宣传抗日,开办民众识字夜校,他才有机会读书;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过反奸商运米资敌斗争,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散发八路军通电《告全国人民书》,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参加了保卫勾刀水村战斗。1941年秋,先后转移到多蕉乡和灵南的回头岭工作。1944年底回乡参加白石水武装起义,任新编合浦县手枪队队长。 1945年3月在大成乡符竹园子村,被化妆成游击队员的国民党顽军一五五师四六五团的便衣队击中而牺牲。
(19111945)
洪荣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战士转战廉江、化州、吴川一带。翌年12月,部队扩编为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第二大队(称洪荣大队),他带领战士挺进合浦、灵山等地,开辟新区。3月间,在大成乡黄羌坪遭到国民党顽军袭击,因地形不熟,且敌众我寡,他带领战士暗渡武利江时牺牲。
(19161945)
张勇
  张勇(1948~1980)白石水乡江村公所中间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读书时,历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公社工作时,是先进通讯员。1968年4月,应征入伍,在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某部八连当战士。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那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入党是我的愿望,但不是目的;加入组织是为共产主义奋斗起点,我要把整颗心献给党的事业。”后提升为某部八连副指导员。在部队12年里,他带病工作。时时想着连队,处处记挂着别人,时常抢着挑重担。1973年春,连队在广州执行国防施工任务. 他接到父亲病逝的电报后。领导催促他回家处理后事,因战备施工紧张,他只给家里写了一封安慰信,寄回80元钱后,又投入了紧张的施工
(19481980)
冯恩珍
  冯恩珍,女,汉族,1978年4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卫生院妇幼专干。付出青春时光,用心照顾身落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和瘫痪在床的公婆,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冯恩珍用自己的不离不弃和无怨无悔谱写了孝老爱亲的赞歌,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义”的大爱美德。22岁,冯恩珍在最美的年纪,与关少华认识并喜结连理。2010年7月,关少华在腌渍橄榄的水池中救人时,不幸二硫化氢中毒,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却变成了口齿不清、流着口水、大小便失禁、智力如3岁小孩的半瘫病人。从此,冯恩珍的生活完全变了样。丈夫每天要换洗的裤子十几条,水井旁、家门口、客厅里随处可见粪便。冯恩珍每天帮丈夫按摩,陪他说话,默默
覃炳璋
   覃炳璋(1903~1974),别字若海。乐民乡马突村人。1934年秋于上海法政大学毕业。1935年筹建合浦县简易师范学校(寨圩中学旧址) ;同年8月正式上课,担任校长兼国文教员。1938年10月,上级党组织在简师开始建立共产党支部. 并不断在师生员工中发展党员,他对此心照不宣,暗中默契;并从校经费中拨款,支持党支部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队下乡宣传和开办30多个民众识字班,还发动师生参加抗日救亡先锋队。1940年春. 他因病辞职回家,但仍关心学校,当时,地下党先后发动了反对奸商运米资敌的“ 米案”斗争和“反汪”学潮.他都表示积极支持和设法加以维护。为此,国民党顽固派对其施加压力。 他不但没有动摇支
(19031974)
宋家培
  宋家培(1915~1945).江城乡西坡村人,中共小江区委领导成员。1938年在合浦一中(今北海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日军侵扰北海,合浦一中迁至小江,他随之回到家乡后,与中共党员,抗日先锋队员和进步师生,举办农民夜校,深入农村演戏、演讲,宣传抗日救亡-。1940年4月, 小江区委在米行召开数千人大会,声讨奸商运米资敌罪行,会后举行--,宋家培与大会选出的数名代表一起向国民党小江镇公所-,镇公所慑于-群众的压力,-同意拦截待运大米出境的船只。几天后,镇公所请求急调县自卫大队到小江,对拦米出境的群众实行突然袭击。半夜围村捉人,开枪杀伤群众,小江笼罩在-之中。为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把暴露
(19151945)
潘孝彪
   潘孝彪(1901~1945),字寅文,小江镇潘屋村人,家庭拥有田产外并在马路坡开设广仁栈堂瓷厂和商店。1931年任小江商会长。是合浦一带的著名民主人士。1934年,他以小江商会名义,与土豪恶霸黄阳交涉,要求降低马江东侧博白境内的太平圩税卡的税率。经交涉和控诉,最后,迫不得以发动和组织小江、福旺等地民众1000多人,几百支枪,摧毁了变本加厉、横征暴敛、作恶40多年的太平圩税卡。从此,他成了清廉刚正、为民请命、敢于和-势力作斗争的群众首领。1937年,他到广州、香港等地经商。1938年回乡后,结交了共产党员宋家培,他们曾一同到白石水会见张世聪,共商抗日救亡大计。他回到小江发动群众,组成了一支抗日
(19011945)
宋安枢
  宋安枢(1854~1938),字星垣,江城乡六新村公所西坡村人。光绪七年(1882)考取廉州府学生员,十一年补增广生员,十六年报捐贡生。光绪二十四年,他创办了进诚书院。同年.报捐同知。10月加捐三班,分广西试用。光绪二十七年,他在广东账捐局报捐蓝翎,随后赏换花翎。同年因“剿匪”有功被奏保以知府留用广西。翌年,他统领振新八营,随令剿办廉州土匪,在大成、白石水、张黄、马栏、六罗水一带围剿,擒提匪首翁光佳,随之以道员之职仍留用广西,并加二品顶戴。驻防张黄时,创立了上八团(即今浦北)学堂(现张黄中心校旧址)。光绪三十年七月,奉两广总督岑春煊令更定营制,改为管带广东续备军第十营,他任钦防帮统,统领廉防续
(18541938)
宋以梅
  宋以梅(1874~1933),字伯芳,是江城乡六新村公所龙湾坪村人。幼读诗书,聪颖好学。光绪二十年(1894)他应廉州府考取廪生。宣统元年(1909)拨贡,钦授东三省盐知。孙中山革命之声兴起后,以梅东渡日本,进宏文书院攻读化学科,时与胡汉民、邹鲁诸先生结纳聚集同志创八属学会,并加入了同盟会。学成回国后,民国初年(1912),被任广东省东莞平柜(征税机构),并被推举为省参议会议员、国会议员。同年12月赴南京出席监选大总统的国会会议,嗣后,任省盐运使署平南运销缉私总局督办,驻节廉州、东莞等地,经营盐运。1913年.孙中山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以梅随之避难香港,后与家乡联系,在香港创办“合和祥”店
(18741933)
练炳强
   练炳强(?~1946)又名陈汉雄,广东省云浮人。原是个孤儿,后被青平盐场主任收养。自幼在青平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合浦公馆中学就读。1937年秋考进合浦一中。后来,因故退学,曾在青平、高雷等地当教员。他喜爱篮球、唱歌、绘画,擅于诗文。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月,任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第三大队长(称陈汉雄大队),1945年春参加吴(川)化(县)廉(江)武装起义后,进军合浦,支持合灵武装起义,同年2月中旬,与小江中队在金街会师,接着北上小江。小江中队扩编为小江大队,练炳强任大队长。他带领这支由农民和学生组成的队伍,在合博边境边战斗、边进行军训,后来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他既是
龚知敏
  龚知敏 (1948~)笔名老弓。广西浦北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侦察排长、新闻干事,《解放军文艺》见习,武汉军区文化部干事,广州军区文化部干事、《战士文艺》主编,广州军区体工大队副政委、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广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二级编剧。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血光·族魂·人马恋》,话剧剧本《无花果》,电视剧本集《绿风·情结·燕子窝》等。小说《人马恋》获1981年广东小说一等奖,电视剧《无花果》、《故乡的独弦琴》、《绿风》、《情结》等获中南、西南和全国骏马奖奖项,话剧《无花果》获全军优秀奖。另外,担任责任、文学
全部浦北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