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名人录
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赐姓普六茹氏。立过大功,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15岁因父望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任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时,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袭爵隋国公。武帝将杨坚长女聘为皇太子妃,从此,杨坚益加受宠。北周建德四年(575),杨坚率领三万水军攻打北齐。次年又随武帝平齐,进为柱国,出任定州(今河北定县
[] 中国十大皇帝 (541604)
杨绾
  杨绾(?—777年8月27日 ),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醴泉令杨侃之子。杨绾出身华阴杨氏,早年以聪慧闻名,中举后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因成绩优异升任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绾前往唐肃宗所在的灵武,随后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代宗李豫铲除元载-之后,拜杨绾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宰相。众人闻知其拜相后,都相互祝贺。杨绾为相不久,便因中风离职休养,代宗多次遣使探望,旋即病逝。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全唐文》收录其文。早年经历杨绾的祖父杨温玉,在武则天时任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杨侃,为开元年间醴泉的县令,都是以
[] 唐朝宰相 (?~777)
隋炀帝杨广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581)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开皇二年(582),设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杨广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他上任后,广揽人才,笼络人心,任用贤能,为人称道。开皇六年(586),又转为淮南道行台尚书令,拜雍州牧、内史令。开皇八年冬,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开始,隋文帝任命杨广为行军大元帅,率90总管51.8万大军南下江淮伐陈。隋军水
[] 隋朝皇帝 (569618)
杨愔
  杨愔(511~560年),字遵彦,小名秦王。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公元511年他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一个贵族官僚之家,祖辈在拓跋氏立国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父亲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杨愔生性颖悟,6岁开始读书,11岁时已通《诗》、《易》、《左氏春秋》。北魏孝明帝正光中,他随父到了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以西的悬瓮山(亦名龙山,或称汲瓮山、结绌山,在太原西南10里)读书。孝昌初年(525),杨津调任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刺史,杨愔随父赴任所。这时,北方六镇军民大起义席卷燕赵,柔玄镇杜洛周领导的起义军打到了定州。杨津出兵与杜洛周作战
吴筠
  吴筠 ,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从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师正,受授上清经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茅山,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吴筠 (?一778年)字贞节,华州华阴人(此据唐礼部侍郎权德舆撰《宗玄先生文集序》、《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仙鉴》卷三十七、《玄品录》卷四则云“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史,尤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又因性情高鲠,不耐沉浮于时,年十五即与同
[] (?~778)
杨侃
  杨侃(约487~531年),字士业。北魏末年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身于世代显贵之家,权势显赫,父兄叔侄同时在北魏做官,唯他不愿急于出仕,在家读书习画,以琴棋为乐。他的父亲、华州刺史杨播死后约四年时间(516~517),他承袭了父华阴伯的爵位。此时杨侃31岁,初任汝南王元悦的骑兵参军,后转任扬州刺史长孙承业的参军、统军之职。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五年(524),杨侃的叔父杨椿任雍州刺史(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这一年夏天,秦州(故治在今甘肃天水市)的羌族人民不堪忍受官府的残酷压迫,发动了大起义,关中形势紧急。杨椿奏准朝廷,调杨侃担任雍州录事参军、代理长安令,协助处理军政事务,实
杨丽华
  杨丽华(561年-609年),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隋朝时封乐平公主。人物生平五后并立建德二年(573年)九月十九日,北周武帝宇文邕为皇太子宇文赟纳娶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宇文邕去世,宇文赟即皇帝位,是为北周宣帝。闰六月初三日,宇文赟册封杨丽华为皇后。大象元年(579年)二月二十日,宇文赟传位给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立杨丽华为天元皇后。四月初一日,宇文赟立宇文阐生母朱满月为天元帝后。七月二十三日,改天元皇后朱满月为天皇后,又立妃子元乐尚为天右皇后,陈月仪为天左皇后,与杨丽华一起为四位皇后。大象二年(580年)二月,宇文赟下令在诸位皇后的封号中都加上“大”字。杨丽华
[]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杨坚长女 (561609)
杨津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杨津生性聪明,在宫中行为谨慎,口守机密,很少与亲友接触,且不趋附权贵。司徒冯诞原与杨津相交,这时,他也有意与冯疏远。后来以振威将军头衔,领监曹奏事令,再迁太子步兵少尉,成为皇帝的亲随。文明太后死后,魏孝文帝掌权,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巩固政权,便决定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杨恭仁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1-2] 杨恭仁原是隋朝-,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619年(武德二年),杨恭仁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又出任凉州总管。623年(武德六年),征拜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后改任左卫大将军。唐太宗继位后,杨恭仁出任雍州牧,又任洛州都督,以特进致仕。639年(贞观十三年),杨恭仁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谥号为孝。早年经历 580年(大象二年),杨恭仁因父亲杨雄的功劳被
[] 唐朝宰相 (568639)
杨秉
   杨秉(92~165年),字叔节。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的第三子。小时随父亲学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博览群书。学成后,广收学徒,隐居教学。四十多岁应司空的召辟,拜为侍御史。后曾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杨秉每到一处为官,均按任职的天数领取俸禄,多余的从来不要。汉桓帝即位,他以通晓《尚书》被召入宫为皇帝侍读,先后做过太中大夫、左中郎将、侍中、尚书等职。此时大将军梁冀把持朝纲,年轻的桓帝只知游玩,一次悄悄出来跑到河南尹梁胤(梁冀之子)的官邸。杨秉上 书,认为皇帝不应“降乱尊卑,等威无序,侍卫守空宫,绂玺委女妾”【注:见《后汉书·杨秉传》】,汉桓帝置之不理,他便称病请求辞
[] 东汉中期名臣 (92165)
杨椿
  杨椿(455~531年),字仲考,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命他改字为延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祖父杨珍在道武帝拓跋珪时任过上谷郡(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桑干河岸)太守。祖父、父亲均仕魏,担任太守之职。杨椿出身名门,依靠门第入仕,初拜中散,管理皇帝的御马房,后迁内给事,与其兄杨播同侍宫中。后来出任中都曹(魏设有内、中、外三都大官),专管刑狱事务。他处事小心谨慎,查办比较公正,受到孝文帝的赏识,转任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后来,孝文帝将他调任豫州刺史,再迁冠军将军,改任济州刺史。平原太守控告他为官不廉,廷尉提议免官,受皇帝庇护,只降职任梁州刺史。魏宣武帝拓跋恪即位后,北方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
严挺之
  严挺之(673~742年),唐玄宗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少年好学,举进士。中宗神龙元年(705)又制举擢第,授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县)尉。该县属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州刺史姚崇很赏识挺之的才干。景云元年(710),姚崇升任中书令,当了宰相,便举荐挺之入朝任右拾遗。睿宗皇帝喜好音乐,儿子李隆基又善音律。先天二年(713)元宵节时,睿宗令组织大型的花灯歌舞活动。据《朝野佥载》记载,当时在福安门外制作了一座高达二十丈的巨型灯轮。灯轮上悬挂五万盏花灯。并让“宫女数千人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在灯轮下轻歌曼舞;还从长安、万年县选来民女千余人,于灯下载歌载舞。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
[] (673742)
杨赐
  杨赐(?—185年11月4日),字伯献(又作伯钦或子献)。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元年(168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建宁三年(169年)拜光禄大夫,又代袁隗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178年),因屡现灾异,杨赐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光和五年(182年),升任太尉。黄巾起义爆
[] 东汉时期名臣 (?~185)
杨宽
  杨宽(?~561年),字景仁(《北史》作蒙仁),西魏、北周朝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少年习文,亦爱好练武。20岁时,被除奉朝请。孝明帝元诩神龟末年,他的父亲杨钧出任恒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他要求随父赴边镇立功,被改授将军、高阙戍主。正光元年(520)九月,奉命护送朝使陆希道等去迎接茹茹(亦称蠕蠕,即柔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北)酋长阿那环归魏,以功拜为行台郎中。528年,孝庄帝元子攸即位。杨宽原与元子攸有交情,被拜为通直散骑侍郎,领河南尹、行洛阳令。永安二年(529)五月,北海王元颢由江南率部北返,攻入洛阳。孝庄帝北逃河内(在今河南沁阳县)。杨宽随上党王元天穆赶去保护,被拜为
[南北朝] (?~561)
严武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与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旧唐书》说他“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而在《新唐书》中道:“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而问其母,母语之故。武奋然以铁锥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严挺之的个性可谓强悍得有些可怕。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
[] (726765)
杨奉
  杨奉(?-公元197年),东汉末年将领。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跟随凉州军阀李傕。李傕与郭汜相争,杨奉先是帮助李傕对抗郭汜,不久后即自立门户,并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因此功受任车骑将军。公元196年(建安元年),献帝为曹操接向许县,杨奉失势投奔袁术。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袁术攻打吕布,杨奉又投向吕布,助其大破袁术。同年杨奉受吕布之命进犯刘备,被刘备诱杀。叛傕自立公元189年(中平五年)二月,黄巾起义军余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东汉朝廷,史称白波军。杨奉初为白波军手下将领,后跟随凉州军阀李傕。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把持东汉朝廷大权的凉州各路军阀之间的不和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阶
[三国] 东汉末年将领 (?~197)
刘志
  刘志(?~570年),北周大臣。原名“思”,宇文泰命改名“志”。祖籍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417~418年间,他的高祖父刘隆因避战乱,迁居到汝颍(泛指今汝河、颍水流域,具体地址不详)。刘志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既通儒学,又有武略。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朝廷以明经征拜他为国子监助教,除行台郎中。永安元年(528),加授宣威将军头衔,任给事中。永熙二年(533),除安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广州(故治在今河南鲁山县)别驾。这时,控制北魏朝政大权的高欢和孝武帝元修之间矛盾激化,朝廷0为两派。次年,高欢发兵南下逼近洛阳,孝武帝-西逃关中,北魏政权从此0为东、西魏,刘志守在广州城,不肯依附高
[南北朝] (?~570)
杨慎矜
   杨慎矜(?~747年),唐玄宗朝财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炀帝杨广的玄孙。其父杨崇礼(原名隆礼)在武则天朝任天官郎中。中宗时,历任洛、梁、滑、汾、怀五州刺史。玄宗开元初年,迁太府少卿,在任清勤严谨,钱物出入皆亲躬查看,清楚无误,甚有政声,被擢为太府卿,加银青光禄大夫,封弘农郡公,在职20年,清廉如一,入库实物凡是经过他手的,无不精好,深得玄宗宠信。且“每岁勾剥省便出钱数百万贯”。【注:《旧唐书·杨慎矜传》】开元二十一年,崇礼九十余岁,授户部尚书致仕。约开元二十三年卒。慎矜有父风,初仕汝阳令,已有政声。其父卸太府卿之职后,玄宗命宰相在慎矜兄弟当中挑选能继父任者,宰臣启奏以慎矜最有才,
[] (?~747)
杨彪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并被州里举为茂才。后被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在任内揭发了黄门令王甫让门生0各郡的财物七千余万的-行为,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王甫,国人无不拍手称快。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颖川、南阳太守,经三次升迁后任永乐少府、太仆和卫尉。其后历任三公,在董卓打算迁都时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献帝定都许县,杨彪被曹操诬陷下狱,后被释出,又任太常。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丕受禅,欲以杨彪为太尉,遭推辞,拜光禄大夫,待以客礼。
[三国] 东汉末年名臣 (142225)
全部华阴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