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历史人物介绍7
陈志昂
  陈志昂 (1927~)山东龙口人。1938年参加革命,在山东解放区从事文化工作。1950年调入空军。1957年错划为右派。197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中央电视台文艺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高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离休后曾任《中流》杂志编委、副主编。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抒情诗集《竖琴》,叙事诗集《春雷》,诗选集《草间集》,散
曹尧德
  曹尧德 (1937~)山东龙口人。195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高中语文教师,1988年在龙口市文学艺术创作室从事文学创作,任龙口市文联副主席,中学高级教师。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多幕戏曲剧本《盛世奇冤》,神话小说《大禹传奇》,传记小说《孔子传》、《孟子传》、《孙子传》、《屈子传》、《司马迁传》,主编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圣贤》丛书等。《孔子传》获1989年河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国第四届图书金钥
王云阶
  王云阶(1911-1996),曾用名雪林,山东黄县人(今龙口市)。1911年生,中国著名作曲家。主要音乐作品:《新闺怨》1948/《万家灯火》1948/《丽人行》1959/《三毛流浪记》1949/《林则徐》1959/《阿Q正传》1981等二十余部影片配乐及创作交响乐、室内乐和歌曲。其中歌曲《小燕子》(《护士日记》插曲)获第一届当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歌奖。《六号门》作曲获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个人三等奖。专著有《音乐与管弦乐配器
(19111996)
王守训
  王守训(1847-1897),字促彝,号松溪,清光绪年间武面殿协修、纂修。黄县城东逄鲍村(今兰高镇逄鲍村)人。自幼笃志好学,同治九年(1870)考中山东省同治丁卯、庚午并科乡试副榜。光绪十一年(1885)考中顺天举人,翌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继授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纂修等职。任职内,分管编修《国史·艺文志》。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王守训奉旨协助侍读王懿荣回乡办轩练,工作干练认真。王懿荣赞其为“合郡第一”。
[] 清翰林学士 (18471897)
丁佛言
  丁佛言(1878~1930)原名世峄,字佛言,号迈钝,别号松游庵主、还仓室主。黄县(今龙口市)宋家疃人。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 丁佛言幼年受家庭影响,聪颖好学,酷爱书艺,19岁为县庠生员、补廪生。后无意科举,专修经史。他目睹清王朝腐败,民生凋敝,心情十分忧虑。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梁-海外,他痛心疾首,不胜惋惜。自此,丁佛言趋向革新,自己带头剪辫子,动员妻子放足。这些行为被其父视为大逆不道,严加训斥,他负气
(18781931)
姜隐
  姜隐,字周佐,生卒不详。黄县人,明代著名画家,善画人物花卉。所画人物,形象生动,笔墨秀润峭利,工笔写意均佳。明代韩昂《续图绘宝见》和顾炳所刻《画谱》都选有姜隐的画迹。《画谱》排在唐伯虎之次,名列第二,足见姜隐在当时画苑中地位,明代刘少师对姜隐的“补衲图”跋日:“构景萧寂,寄神凝逸,尝一脔有余味矣。”
[]
柳彬
  柳彬,内地著名制片人,出生于山东黄县,出演《裸婚时代》中孙晓娆的父亲孙通达,而被人熟知。代表作《金婚》、《裸婚时代》、《AA制生活》等收视热播剧。
陈德霖
  陈德霖(1862年10月27日一1930年7月27日)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名鋆璋,号漱云,小名石头,北京人,汉族。幼年先后入全福昆班和三庆班坐科,习昆旦、京剧青衣兼刀马旦。以唱功著名。1873年12岁时,入恭王府全福班学昆旦,艺名陈金翠。不久,全福班解散,陈德霖又入四箴堂(即三庆班)科班,改艺名陈德霖。学习刀马旦,又从朱莲芬学习昆曲。1880年19岁时,出科,又从田宝琳学京剧青衣,同时搭三庆班演出。光绪十三年(1887)
(18621930)
陈秉聪
  陈秉聪(1921年10月10日—2008年9月1日),出生于山东黄县。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陈秉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志藻是留日博士,曾任青岛市卫生局局长。陈秉聪1937年于青岛礼贤中学高一肄业。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入侵,青岛即将沦陷,父母决定经洛阳赴西安。他考入迁至西安的北京师大附中,后又随附中集体徒步迁至陕西南部城固。1939年附中毕业后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12008)
山仑
  山仑(1933.1.19- )作物生理学和作物栽培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龙口。1962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旱地农业的学术带头人。提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及发展旱农生产的若干新论点。开拓了旱地农业研究的生理生态领域,证明有限水分亏缺对作物的补偿效应,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周丰峻
  周丰峻(1938.7.8- )防护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61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总参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防护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周丰峻研究员长期从事和主持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0效应试验、0理论计算以及防护工程抗冲击0作用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开创性的研究,对防护工程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已经完成的重点项目和课题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殷国茂
  殷国茂(1932.1.29- )轧管工艺与设备专家。山东省龙口市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成都无缝钢管厂高级工程师,曾任总工程师、厂长。长期从事轧管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研究工作。在我国第一套自动轧管组机上,提出并实施了用减径方法生产大直径无缝钢管新工艺及负公差控制轧制新技术;在技术上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套周期轧管机组;在测试的基础上推导出了216周期轧管机轧制力能参数的数字方程式;提出并领导建成国内第一套短流程精密轧管机组,多项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徐士高
  徐士高(1908.5.16-1990.12.31),高电压技术专家。山东黄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1943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著作有《变压器油问题》、《变压器油的混合问题》、《链条炉排锅炉的燃烧与改装》、《先令电桥和介质损失与电气设备的检验》等。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81990)
邹志刚
  邹志刚,材料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55年3月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6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的基础研究中,提出了调控光催化材料能带结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了新一代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拓宽了光催化材料的响应范围,实现了可见光下水的完全分解。通过构建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新体系,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
中国科学院院士
隋森芳
  隋森芳,生物物理学家。1945年2月4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籍贯山东黄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2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9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生物系系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蛋白质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主要利用电子显微学和三维重构技术, 并结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
贾桢
  贾桢(1798~1874),字筠堂,山东黄县人。清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朱昌颐榜进士第二人。贾桢的父亲叫贾允升,是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进士,由庶常授检讨,累官至兵部左侍郎。他的弟弟贾樾,字促翰,是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进士,由庶常授翰林院编修。可见,贾桢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贾桢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八年,贾桢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九年,贾桢出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一年四月,为贵州乡长试正考官。道光十二年,贾桢任贵州乡试主考官。道
[] (17981874)
李忠
  李忠(?-43年),字仲都,东莱黄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五位。公元24年(更始二年),李忠和任光、万脩迎接刘秀入信都。被拜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随刘秀灭王郎、平河北。刘秀称帝后,李忠任五官中郎将,被封为中水侯。此后又参加平定庞萌、董宪的战争。天下一统之后,李忠担任丹阳太守多年,治绩天下第一。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李忠去世。早期经历李忠的父亲担任过西汉王朝的高密(山东高密)都尉。汉平帝元始年间,因父荫,李忠被任命为郎官
[]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43)
范复粹
  范复粹 (1580——1658),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十三年六月至十四年五月(1640年-1641年)任大明内阁首辅。范复粹中进士后在河南开封任推官,崇祯元年进京任御史,在毛文龙是否迁移回内地等问题上对崇祯作了进言,极力为袁崇焕辩解。因告发董懋中等,受到崇祯赏识。之后范复粹先后巡按江西,陕西,对两地的财政、防务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受到崇祯褒奖再次回京在大理寺任职。不久竟直接升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已大理寺之职
[] 明内阁首辅 (15801658)
徐镜心
  徐镜心(1873~1914)又名文衡,字子鉴。1873年12月21日出生于黄县(今龙口市)馆前后徐家村。其父徐德生,初在本村务农,后经营杂货,开办油坊、粉坊,逐渐致富。徐镜心5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即以品学兼优、胆识过人而著称于乡里。1893年适逢大比,长兄徐镜清赴考怯场,在家长的逼迫下,徐镜心虽对清廷腐败深恶痛绝,却不得不陪同前去登州应试,考中第3名,其兄名列榜首。考官对这兄弟双双得中暗暗惊奇,特赠“FDD9兄乃弟
[] (18741914)
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太史慈年轻时好学,在郡府中任奏曹史。时郡守与州牧有矛盾,不可开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在这种情况下,谁先上章说明情况,谁就可能先入为主。当时,州里弹劾郡守的表章已经送走,而郡守的表章尚未送出。郡守情急之中,寻求能够完成送章使命之人,选中了二十一岁的太史慈。太史慈日夜兼程,直抵洛阳,来到公车门下。公车,是当时的官署,由公车司马主持,天下汇报情况、上
[]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16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