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名人录
刘墉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相传刘墉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生平】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
[] 清朝大臣、书法家 (17191804)
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 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官,贬为庶人,后老死家中。人物生平刚直有节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因通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闻名。贡禹任御史大夫时,任命诸葛丰为属官,并推荐他为侍御史。后汉元帝提拔诸葛丰做司隶校尉,他侦察揭发没有回避任何人,京师人送了他个俗语:“间何阔,逢诸葛。”汉元帝欣赏他的高尚节
[]
翟銮
  翟銮(1478~1547),字仲鸣,明中期大臣,祖籍诸城,洪武初移居京师。1505年(弘治十八年)举进士,授庶吉士,正德初改编修,继为刑部主事,进为侍读。嘉靖初,升为礼部右侍郎。1527年(嘉靖六年)升为内阁大学土,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渊阁,皇帝亲赐银章一枚,文曰“清谨学士”。内阁大臣杨一清、桂萼、张璁先后去职,他独掌内阁事务两月余。后因母死,回乡守灵3年。复起后,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巡视北部边防,诸边文武将吏皆受其节制,且赍50万两白银犒边。回京后以原官入阁。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大学士夏言罢职,他继为内阁首辅,而实权远处于严嵩之下。受严嵩暗算,罢职为民,初居政府,颇为廉洁;后以诸边文
[] 明朝首辅 (14781547)
赵明诚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从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曾四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
[] (10811129)
赵挺之
  赵挺之(1040—1107)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石林燕语》卷三),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坐不论蔡确,出通判徐州,移知楚州。入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即位,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诸臣不遗余力。崇宁元年(1102),由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五年(1106),进拜尚书右仆射(《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既相,与蔡京争权,屡陈蔡京0恶。大观元年(1107),蔡京再相,赵挺之罢相,授佑神观使(同-卷一二)。未几,
[] 宋朝宰相 (10401107)
张择端
  张择端(Zhang Zeduan,1085年 --- 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艺术大师。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人物生平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作品大都
[] (10851145)
师丹
  师丹(?~公元3年),字仲公,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臣、政治家。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师丹师事匡衡,研治《诗》,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因事免官。汉成帝建始年间(公元前32—前29年),州举茂材,复补为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后经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举荐,入朝任光禄大夫,不久又为少府、光禄勋、侍中,很受成帝的尊敬和重用。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任师丹为太子太傅。定陶王继位后,师丹为左将军,赐爵为关内侯,领尚书事,不久又代王莽为大司马,封高乐侯,以后又升为大司空,位居三公,甚得信任。西汉末年,政治腐败。豪强大族,
[] (?~3)
樊崇
  樊崇(?—公元27年),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新莽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他英勇善战,富有谋略,使赤眉军由最初的百余人,发展到上百万人,与绿林军一样,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两支农民起义武装。他率部同绿林军一道,血战六年,推翻了以王莽为首的封建王朝,摧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绝大部分封建政权,写下了农民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始建国元年(9年),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新莽残酷统治。他推行“王田制”、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管”法等一系列所谓“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人民负担,加上连年征战、灾荒频仍,到了天凤元年(14年),已经是“缘边大饥,人相食
[] (?~27)
李澄中
  李澄中(1629.8.7—1700.6.22)字渭清,号雷田,又号渔村、怡堂,晚号“秋水老人”、“艮斋老人”。山东诸城箭口镇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诸城无忌李氏十世祖。康熙版《东武李氏族谱》主修人。生于明思宗崇祯二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年七十二岁。清初著名文人、史学家、诗人、藏书家。一生著作颇丰。其诗、赋墨迹部分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李澄0生于明末诸城李氏书香之家。祖父李旦,万历丙子科举人,官至山西蔚州知州、平凉府同知;父李凤郊,字兆文,18岁为秀才,恩赠翰林院检讨;母邱氏,明吏部尚书邱橓孙女;兄李敬中,1679年进士;李述中及弟李用中为秀才。家族先后出仕为官者众多。少年时期澄中少颖
[] 清初著名文人 (16291700)
梁丘贺
  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西汉时,诸城称东武,始为侯国国都,吕后七年(前181年),设东武县,县治并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盛行,朝廷设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就是经师,任务是记诵和解释儒家经典),专门传授五经。一些有名的儒士,也自设塾学,传经授徒,世代传经。东武出现了“匡伏之学”、“梁丘之学”、“徐氏之学”、“伏氏之学”等等。梁丘贺先是从京房(京房是杨何的弟子,杨何又是王同的弟子。王同是在东武设馆传经最早,且卓有成效者之一)
[] 麒麟阁十一功臣
刘统勋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书香门第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祖籍山东诸城(今高密),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出生于陕西羌州。父亲刘棨是康熙朝进士,生刘统勋时担任羌州知州,后调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统勋出身于书香门第,
[] 清朝政治家 (16981773)
丁耀亢
  丁耀亢(1599—1665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60岁后患目疾,又号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清初文学家。丁耀亢出生于仕宦之家,父惟宁,嘉靖进士,官至郧襄兵备副使。其弟耀心、从子大谷,崇祯间中举,独耀亢负才落拓,以诸生(秀才)游江南,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问学。北归,郁郁不得志,取历代吉凶诸事,著《天史》10卷,“以献益都钟羽正,羽正奇之”(《诸城县志》)。后此书在南都被焚,不传。明季政治腐败,耀亢在其传奇《蚺蛇胆》中,借黄门之口,予以抨击,“过于贾生之流涕,有如长孺之直憨。”(郭棻《蚺蛇胆序》)将自己一腔郁愤,倾注于其中。清兵至诸城,耀心、大谷组织抵御,城破殉难,侄豸佳为清兵所伤,跛一
[] (15991665)
徐会沣
  徐会沣(1837~1906)字东甫,山东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进土。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年(1877年)后,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乡试正考官、会试副考官,礼部、工部、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为慈禧和光绪宠臣之一。工书法,风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宫大殿有其书写的联语。徐会沣是诸城县城西南隅孔戈庄(今属龙都街道办事处)人。高祖父徐栋,字梁卿,监生,治家严明,好施与,人感其德;曾祖父文启,字肇生,监生,慷慨好义,人称颂之;祖父徐懋,监生,官布政司经历;父亲徐子瑜,廪贡生,官钜野县教谕;叔父徐子璐,监生。徐会沣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幼年聪慧过人,喜读书,善辞令。咸丰十一年(1861
[] (18371906)
王恩多
  王恩多(1944年11月18日—),女。出生于重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加入九三学社。王恩多1944年出生于重庆,祖籍为历史文化名城山东诸城。小时候她惊叹于科学的奥妙和神奇,从少年时代就立下以科学为终生职业的志愿。她博览群书、刻苦学习,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1965年她考取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邹承鲁先生的研究生,是“文革”前最后一届研究生。10年“文革”期间,她在研究所参加“抓革命、促生产”,在天津农场劳动1年半,1975年为解决与丈夫的两地分居,对调到山东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做教师。“文革”结束,研究生制度恢复,1978年,她第二次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42004)
童恢
  童恢(生卒年不详),字汉宗,东汉时姑幕(今山东诸城市西南)人。 童恢的父亲是一仗义好施之士,曾倾家赈灾,救济邻里。童恢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影响,发愤读书,立志济世。后来曾出任州郡小吏,因办事干练,廉洁奉公,受到司徒杨赐的赏识,于公元182年(东汉光和五年)举荐其任不其县令。时值东汉末年,朝廷中宦官专权,地方上吏治腐败,人民生活穷困不堪。童恢到任后,决心革除积弊,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执法公平,赏罚分明,对于属下和百姓违犯各种条规的,皆好言相劝,以理说服;对于秉公办事的属下和做了好事的百姓,则赐以酒肴,加以勉励。同时,建立各种规章,鼓励恢复和发展生产。时间不长,不其县即男耕女织,“一
[]
严高
  严高,生卒年月无考。西晋琅琊郡(郡治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后,于太康元年(280年),在吴所置的建安郡地,增设晋安郡,下辖候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等5县(其范围相当今福州市、宁德地区、莆田、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域)。太康三年(282年),严高为首任晋安郡太守,原计划在闽越冶城旧址修建郡城。后嫌故城地势局促,不能容纳更多人众,乃计划改建于白田渡,又嫌非南向而作罢。后有人建议,闽越故城以南小山阜前地势平坦,有发展余地,可以筑城。严高采纳此议,遂动工筑成郡城(位于今福州市区冶山以南、鼓楼口以北)。城有5门、12桥,规制较冶城为大,后世称为“子城”。严高来自北方,带来中原文化及先进
[]
伏寿
  伏寿(?—214年),汉献帝皇后,徐州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是学者伏完,母为阳安长公主刘华。作为皇后二十年,于建安十九年被曹操幽闭而死。立为皇后伏寿,徐州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伏完,沉着器度大,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女阳安公主刘华,为侍中。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到长安,伏寿跟随,此时她已入掖庭为贵人。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立为皇后,伏完任执金吾,当时汉献帝14岁,伏寿15岁,两人相差1岁。不久,汉献帝东归,李傕、郭汜等追击打败汉献帝于曹阳,汉献帝于夜晚0黄河到山西境,六宫妃嫔都步行出营跟随。伏皇后手持细绢
[三国] 汉献帝皇后 (?~214)
赵士程
  赵士程,生卒年不详。宋太宗玄孙赵仲湜之子,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与陆游、梁克家等属于同时期人士,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婉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乾道七年,赵士程任宗正司时,陆游年已四十七岁。陆游与唐琬在沈园相遇时,“实绍兴乙亥岁公元年也”,当年陆游才三十一岁,“未久唐氏死”。赵士程曾任过武当军承宣使,他在唐婉死去十余年,来到福州任宗正司,两年后离任去了,唐婉死后终身不娶。宋代大诗人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故事,最早见于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陆务观初娶唐氏阂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
[]
伏完
  伏完(?-209年),琅邪东武(今属山东)人,东汉末大臣,汉献帝伏皇后之父。历官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伏完,沉深有大度,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官拜侍中。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生六子一女。六子: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伏典,一女:伏寿(袁宏《後汉纪》:(伏)后,琅邪东武人也。父完,深沉有大度。举孝廉,稍迁五官中郎将、侍中,以选尚阳安长公主。(公)主,桓帝女也,生五男一女:长男德,次雅,次后,次均,次尊,次朗。后以选入掖庭,为贵人。完迁执金吾。)兴平二年(195年),伏寿为汉献帝刘协立为皇后,伏完升迁为执金吾。建安元年(196年),伏完官拜辅国将军,仪同三司。汉
[] (?~209)
全部诸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