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5)
郝贵林
  郝贵林(1900-1937)郝贵林,原籍热河,1900年生。童年给地主扛活,后只身逃荒来到珠河县,落脚于黑龙宫的一个山沟里,以开荒种地和采山货为生。1934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珠河反日游击队,在黑龙宫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时,郝贵林参加了赵尚志领导的珠河反日游击队,并很快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秋,郝贵林被任命为司令部政治保安队长,担负保卫司令部的任务。1934年9月,在保卫黑龙宫游击区
(1900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师长
秦庆武
  秦庆武(1903~1937)秦庆武,别号炬冬,浏阳县丰裕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他仅读私塾一年半,因生计所迫,14岁去长沙学理发。两年后弃艺从戎入湘军何键部,1926年秋随军北伐,以战功擢升连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由何键资送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返原部任营长。他对国民党的-政策持消极态度,常对好友说:“北伐时,我回过家乡,耳闻目睹本地共产党人田波扬、潘心源、邵振维、徐骐等
(190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0军19师113团团长
高鹏振
  高鹏振(1897—1937),1897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里。1917年,新民县文会中学毕业后,进沈阳文会书院读书,不久辍学。先在自卫团里当差,因厌恶官场,辞职后,曾参加绿林组织,杀富济贫。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高鹏振以旧部为基础,联合其他绿林好汉,于1931年10月,组织了抗日队伍“东北国民救国军”,高鹏振任司令,驰骋转战于辽西大地,多次率部痛歼日寇。
(18971937) 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
唐惠洽
  唐惠洽(1908~1937),字熙如,海南省万宁县北坡镇南福村人。少年时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州市广雅中学)就读,1927年越级考入国立中山大学预科。1929年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研读军事。1931年回国,任南京中央步校少校军事教官兼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军学》杂志社。1932年冬,进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1935年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处中校参谋兼江阴要塞
(19081937) 上海保安总团参谋主任
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
  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1913—1937)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1913年,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生于乌拉尔州伊尔比茨克区伊尔比特市(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伊尔比特市)。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正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随后决定派遣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10月下旬,苏联飞行员驾驶战机抵达中国西北地区,随后奔赴一线战场,掀开了中苏并肩抗击法西斯
(19131937) 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
黄纪福
  黄纪福(1902—1937),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第十一教导队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在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任团长。主要事迹1937年黄纪福率部在刘行、广福等地奋勇抗击日军,予敌重创。12月,任四七七旅副旅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拒敌。汤山失守后经麒麟门退大水关集结待命。10日随一五九师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光华门的一五六师。1
(190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
曹炳
  曹炳(1900—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2师433团团长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2师433团团长
尉迟凤岗
  尉迟凤岗(1903—1937),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字毓鸣,山西朔县人。自幼聪慧好学,诚实勤奋,深得长辈喜爱。青年时代,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颇有燕赵义士风骨。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军阀统治的腐败无能,痛心疾首,遂投军入伍,开始了戎马生涯。后考入步兵专科学校学习,由于训练刻苦,成绩优异,深受校方的好评和同学们的赞赏。毕业后,到第三军任排长,因在作战中足智多谋、身先士
(190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7师21旅副旅长
韩宪元
  韩宪元(1906~1937),字则垂,号如潮,海南省文昌市迈号镇水北村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88师524团团长。 1924年离乡赴穗,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6月回师广州。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1月毕业后,参加北伐。1934年,调任陆军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中校营长,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受训,结业后派任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副团长、代团
(1906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88师524团团长
谢振平
  谢振平(1892—1937),字存岗,1892年12月5日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百福村。其家中二十口人靠一个破车店以及其兄做高小校长的薪金生活。祖父自幼勤学,1918年考入北京陆军军医学校医科,1922年第十四期毕业。毕业后直接入西北军从事军医工作。1937年参加七七事变中督率卫生局所属员役构筑市内防御工事,并协同中央防疫处筹办市民防空、防毒器材。1937年被日军抓捕残酷杀害!在七七事变也即谢振平遇害七
(18921937) 北平市卫生局局长
蓝运东
  蓝运东(1899—1937),国民革命军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字阜伯。1899年生。湖南醴陵人。醴陵第二中学、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冬到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蓝运东编入第六队。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六团排长、连长,第二十师六十团营长、中校团副,1928年任补充第四团中校团长,后任军事委员会军务局少将专员、预备第
(1899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10师参谋长
雷震
  雷震(1902-1937),原名雷汝勤,今四川省蒲江县成佳镇里仁村人。少时,先后就读邛大蒲联立中学、成都法政学校、熊克武建武学校。1924年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炮兵科。1925年9月毕业,留校任军校第三期军械处中尉-表。学习期间,他参加第一次东征、镇压滇桂军杨刘叛乱、第二次东征。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雷震被派任北伐军司令部副官。旋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蔡廷锴
(19021937)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
路景荣
  路景荣(1902~1937),原名精荣,字静吾。阳湖县(今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乡丁庄村人。抗日烈士。民国14年(1925年)投奔广州考进黄埔军校,以第四期第一名毕业,被留校工作。随后参加北伐军,历任排、连、营长、副团长、处长、团长、师少将参谋长。民国26年淞沪抗日之战前夕,路景荣任国民党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上校团长,部队驻武汉桥口。因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吴淞口一带不断增兵,他在当年8月4日午夜,接到
(190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98师583团团长
解固基
  解固基(1888-1937) 四川郫县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解固基(1897—1937)解固基,字体泉,原崇宁县竹瓦铺(现郫县新胜镇)人,生于1897年,1916年在崇宁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肄业,1918年考入彭县中学,因参加-,被勒令退学。解固基富于爱国热情,眼见列强入侵,国家多难,毅然弃文就武,于1919年春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四川宪兵兵弁学校
(188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
雍济时
  雍济时(1901—1937), 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7年10月25日,在上海大场一线与侵华日军交战,战至26日晨,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军33师195团团长的雍济时不幸喉部中弹受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到午后,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2015年8月,雍济时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1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军33师195团团长
蔡如柏
  蔡如柏(1898—1937),广西南宁市长塘镇人。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历任排长、营长等职。1936年任第一集团军第十一师参谋长,后调任六十六军一六O师上校参谋处长。主要事迹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负责一六O师作战补给等工作。上海失守后,调任一六O师九五六团团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曾随部在汤山阻敌。8日,汤山失守,随六十六军奉命退大水关休整。13日,随部突围至汤山时遭遇日军第十六师团
(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60师956团团长
于文彬
  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 ,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早年考入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后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他为发展奠定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的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时任中共冀鲁边工委书记的于文彬于1938年2月牺牲,解放后,又迁葬于盐山县烈士陵园。于文彬出生于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先在家乡读私塾,后就读于临河乡高等
(19161938) 中共冀鲁边工委书记
马德山
  马德山(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一师师长。原名金乘浩。朝鲜平安北道人。因其祖父、叔父、堂兄参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朝鲜三一运动而身亡。为免遭日本宪兵的破孩,其父带领全家来到上海,后辗转天津、沈阳、长春,于1927年,同几百户招募来的朝鲜族农民一起,到马德山黑龙江萝北县梧桐河两岸人烟稀少的千里荒原开垦稻田。两年后,父亲病倒,马德山成了全家的生活支柱,从而失去读书的机会。
(1911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1师师长
马骥德
  马骥德( -1938)奉令于安徽萧县阻敌。5月18日与敌激战时,腹部不幸中弹。日军攻入城内,临近身边,他拉响两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自杀殉国。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139师2旅副旅长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139师2旅副旅长
王麟
  王麟(1902~1938)抗日殉国烈士。重庆荣昌人,1931年任四川省北川县长,并致力于减轻赋税,倡导官员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1932年3月赴庐山军官训练团、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受训,1936年夏任29军团长。抗战期间,任22集团军124师739团团长。1938年3月,在台儿庄会战时,率部守卫滕县阻滞日军南下,与敌人英勇拼杀,壮烈牺牲。毛泽东为此送挽联“奋斗守孤城,宾至如归,是革命英雄本
(1902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4师740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