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林汉达
  林汉达(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镇海龙场乡林家村(今属慈溪市龙山镇)人。1900年2月17日,林汉达出生于今龙山镇林家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寄1129817864.bmp读邻近地主家,9岁入私塾读书,但大半时间帮父母干活。14岁后至上虞、宁波等教会学校读书。1919年夏中学毕业,在母校任教,后于1921年秋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同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第一名。毕业后,任宁波四明中学英语教
教育家(19001972)
72、杜继曾
  杜继曾(1896~1972.5),字省吾,别字省物,河南省杞县北万寨人。寓居开封,生于官绅之家。幼读家塾,继入官立高等小学、中学,学习勤奋,追求进步。五四运动中在开封与各校进步师生一起-,声援北平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1920年入国立北平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12月12日参加北京学生--,反对北洋政府与日方谈判山东问题。1924年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26年1月杜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18日,在北
(18961972)
73、阙汉骞
  阙汉骞(1902—1972年),字拨云,湖南省宁远县清水桥乡阙家村人,中学毕业后上过法政学校。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武汉教导团,加入国民党,不久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营、团长、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副军长、军长、广州警备司令、浦东兵团司令等职。曾以战功获国民党云麾勋章、宝鼎勋章等多枚,还得到过美国的棕色勋章。1949年去台,先后任台湾中部防守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东部防守司
(19021972)
74、释持松
  释持松(1894-1972),俗姓张,法名密林,字持松,学密后师赐灌顶号入入金刚,自号师奘沙门。湖北荆门直隶州沙洋张家潭(今沙洋县城南青泥村)人。曾任上海静安古寺住持,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家世业儒。父张绪炳,为沙洋天主教学堂教师,母宫氏,昆仲三人,持松居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6岁入学启蒙,攻读四书五经。光绪三十三年(1907),14岁,父病逝,幼弟夭折,母哀伤过
佛教学者(18941972)
75、竺基焕
  竺基焕(1903—1972) 男,笔名竺钧,绰号“羊脚骨”。演员、办班人、戏教师、导演。浙江嵊县后山村人。1913年进“新大三庆”绍班,工二花脸。他勤奋苦练,练就一身武功,尤以大刀见长,以“大刀三圈”而闻名。1932年起先后任“群英舞台”、“大华舞台”、“新群英舞台”教师。他教基本功甚严,一天早晚两堂功从不间断,并结合排练《铁公鸡》、《盗仙草》等小戏练功,以致学用结合。在个人举办的“新新群英舞台
(19031972)
76、麦长龙
  麦长龙(1922—1972),原名昌隆。出身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农家。在云浮中学读书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初,他参加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云浮县独立支队,任独立支队副队长。是年,发动100多名同学加入抗日先锋队,创办《云浮青年》墙报,在校内外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6月,由徐文华、余渭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云浮中学党支部书记、云浮县特别支部委员等职。1941年3月,麦长龙受中共
(19221972)
77、顾孟余
  顾孟余(1888—1972),1888年出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原籍浙江上虞。幼读译学馆,后留学德国,毕业于柏林大学。1917年31岁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德文门主任、继而任经济系主任兼教务长。1925年遭北京政府通缉乃南下广州,12月1日出任广东大学校长,1926年6月辞职,10月任中山大学副委员长等职。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5月被指定为整理党务审查委员。1927年3
(18881972)
78、周春林
   周春林(1897-1972)周春林,雀塘乡黄旗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生。少时随父酿酒、打豆腐谋生。民国17年(1928)10月在江西枫城做毛笔生意,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民国19年(1930)3月在江西桥头集体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纵队。是年秋,国民党第十八师在江西东固被红军击溃,溃兵四散逃命。当时任红军第三纵队班长的周眷林,率领全班战士在东固搜查,与一股逃敌相遇,周春林手摇红
(18971972)
79、韩光琦
   韩光琦(1894~1972)字威西。陕西兴平人。五岁丧父,母亲靠纺线织布持家,在艰难困苦中把他抚养成人。韩14岁考入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在校长张渊、教员南兆丰等人的教育与熏陶下,接受新思想。清宣统元年(1909)张渊在西安任实业学校校长,韩即随张入该校学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同盟会员联合新军、哥老会于10月22日在西安响应。韩参加了由学生编成的巡缉队,上街维持秩序。此后,他考入陕西省陆
(18941972)
80、曾季肃
  曾季肃(1891~1972),女,江苏常熟人。民国20年(1931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杭州女子中学任语文教师和教导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避难来沪,执教于培成女中。同年底,她与避难来沪的杭州女中教师相聚,大家深为杭州女中学生失学惋惜,认为可在上海汇集杭州女中的-学生复学。民国27年春,取得振粹小学(今常德路北京西路口)的支持,借用该校校舍下午上课,登报招收杭州女中在沪失学学生,取名上海私立
(1891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