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恽子强
  恽子强,化学家 曾用名恽代贤。1899年4月28日生于湖北武昌。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3年2月22日逝世。 早年在其兄——著名青年领袖恽代英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宁、豫、辽、粤、鄂、沪等地从事过教育工作。194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数理化学部副
中国科学院院士(18991963)
22、李剑农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人,少年时代,李剑农在旧式私塾度过,熟读经史古籍。早年深受维新派南学会邵阳分会樊锥的影响,对变法维新表示支持。1904年,入长沙湖南师范史地科专攻史学,并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春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积极参与中国同盟会的各项政治活动。辛亥军兴,赶回国内响应,并于武昌起义40天后在上海《民国报》上发表《武汉革命始末记》。1912年,与
中国商业会计学的奠基人(18801963)
23、蔡方荫
  蔡方荫(1901年4月27日—1963年12月13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土木建筑结构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蔡方荫,1920年考入清华学堂(现清华大学),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在清华学堂土木科毕业。同年,公费留学美国,在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学习研究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1928年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成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通讯会员。1928—193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1963)
24、王子元
  王子元(1891~1963)名玉堂,原籍山东长山县(今邹平县)。光绪初年移民,全家入陕,落户于本县太和村,后迁居安乐村。王幼读《四书》《五经》,后潜心研究“西学”,自学英语课程。后入“三秦公学”,因成绩优异,英语尤为突出,被该校破格聘为英语老师。1918年参与组织靖-,任外交处长,曾赴上海接于右任返陕任总司令。1921年,靖-解体后,与他人同护送于右任经西路南下入川赴上海。1924年,受约赴北京,
(18911963)
25、张凤桥
  张凤桥,草河口区棒槌岭村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一次,连山关的铁路警察到张凤桥家00。由于家泼不出好东西招待,便惹怒了警察,第二天上午将他带到警察署,毒打一顿,最后家人托亲求友才保了出来。日本人修安奉铁路(今沈丹铁路)时,他又被抓去当了一年劳工。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八路军解放了他的家乡,成立了人民民主政府,张凤桥积极参加了反奸、反霸、清算和减租减
26、冯钦哉
   冯钦哉(1890~1963)原名敬桂,又名精一,后改名敬业,字钦哉。山西万泉(今属山西万荣)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运城宏道学堂学习,宣统元年(19 09)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考入太原山西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冯参加学生队上街维持秩序。后回家乡组织武装,成立万泉县独立大队,任队长。次年中华民国成立,又回太原继续上学。1913年夏入伍,同年冬任山西陆军暂编师直属骑兵
(18901963)
27、刘兴
  刘兴(1887~1963),号铁夫,衡永郴桂道祁阳县过水坪乡(今衡阳市祁东县过水坪镇会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名将、爱国和平起义将领。1887年11月22日(清光绪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过水坪乡会塘村。1905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26年北伐战争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三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18871963)
28、苏祖馨
   苏祖馨(1896—1963) 号馥甫。容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三年转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就读。1926年随李宗仁北伐,率先入湘,参加贺胜桥、箬溪、德安等战役。1927年升团长。蒋桂和解后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十一军一三五师师长,率一三五师驻安徽中部,先后参加明光、太湖、宿县、广济、浠水的对日作战。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少将。193
(18961963)
29、尹仲容
  尹仲容(1903~1963),名国墉,字仲容,流光岭人。尹少时就读其母创建的南昌正蒙女校,民国14年(1925)以第二名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先后二次供职交通部电政司,将一向分设的邮政和电信、电信局和电台合并;收回外商控制的沪(上海)一烟(烟台)一沽(大沽)水线;筹建9省长途电话网。初展才识。工余从事著述;编纂出版了《吕氏春秋校辑》、《电磁学》、《工程数学》等。 民国25年,尹出任建设银公司协
(19031963)
30、赵尔春
  赵尔春,1941年农历九月初三生于浙江省临安县中塘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位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勤劳善良但体弱多病。为养家糊口,父亲终年在地主的土地上劳作。然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只是吃糠咽菜、朝不保夕的苦日子。有一年,父亲由于劳累过度病倒了,生活失去了依靠,借贷无门,无奈之下,只得将年仅3岁的弟弟赵尔坤卖给了一家富农,换得几担粮食,以维持生计。母亲为此伤透了心,从此,身体也愈
(1941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