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61、王凌波
  王凌波(1888~1942)王凌波,又名恕平,字抚之,宁乡县八都八区陈家塘(今枫木桥乡袁河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13岁就读于“小金陀蒙馆”,与谢觉哉、姜梦周、何叔衡为莫逆交。三十年,他考人湖南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宁乡、益阳县立高小、师范讲习所任教。1915年应友人邀赴广东,先后在河源县署、高雷镇守使署、高雷道尹公署任科长、秘书等职,后因感军阀混战,弃职还乡。1918年他由姜梦周、谢觉哉
(18881942)
162、汪德祥
  汪德祥(1916-1942),1916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早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黄安中心七里坪红四方面军也随之组成。红军在皖西六安、霍山一带开展了土地革命,汪德祥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当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年他刚满15岁。同年,他说服母亲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到部队后,
(19161942)
163、黄润堂
  黄润堂(1885~1942年)黄润堂,字励身,号恥庵,泉州城区灵慈宫沟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15岁起,先后当笔店学徒、南货店店员。19岁,父去世,兄弟相继罹时疫殁。其母忧患致痨,终不治而逝。由是润堂立志学医,转充中药店学徒。日间配药,留意名医处方,探询患者病情,服药效果;夜自学古文、练字,攻读中医典籍,积10年之功,医道渐通。常免费为贫苦患者诊治,医术、医德为社会所公认。民国8年(19
(18851942)
164、叶逢樟
  叶逢樟,化名蚁,长汀城关人,民国六年(1917)生于手工工人家庭,13岁进饶太丰药店当学徒,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过通讯员、卫生员。二十二年(1933)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十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因负伤被俘,押往九江感化院。二十四年(1935)被遣散回汀。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闽西各县红军游击队集中龙岩后田,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开赴抗日前线。逢樟闻讯即赴龙岩找梁国斌,被编入教
(19171942)
165、江任之
  江任之(1906~1942),小名梦麒,连平县元善镇人。连平县高等小学堂毕业。曾任小学教员、银梅(陂头)区立高等小学校长、广东省立仲元图书馆馆员等职。著有《思母篇》,主编过连平地方性刊物《铅刀》,是当时“连平三怪”之一。江聪颖过人,心高气傲。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对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作品以及历代诗、词、歌、赋,均喜好研究。对新文学著作,也广泛涉猎,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则是梁任公的作品。他
(19061942)
166、张建亭
  张建亭(1913年~1942年) 字映暄,又字楹轩,化名李建勋。滑县桑村乡贯道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考入简易师范。1931年毕业后当小学教员。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与李广禄、张海月等人在滑县桑村一带发动有700多贫苦农民参加的秋收起义,以抢收地主的粮食、蔬菜等为主要活动。1935年,张建亭遂任国民党的八里营路寨联保处主任,以此身份为掩护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 抗日战争
(19131942)
167、许高倬
  许高倬(1901~1942年),生于阳江直隶厅阳江城(今江城区太傅街道)攀桂巷。家中兄弟二人,高倬居幼。青年时代在阳江县立中学毕业后赴上海求学,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许高倬离开上海。其后,广东发生了“四一五”事变,阳江党组织被破坏,他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回阳江重建党的组织。是年冬,成立了中共阳江县委,他以县立中学
(19011942)
168、侯宜禄
  侯宜禄(1912~1942)侯宜禄又名侯光中,张店区王舍庄人。侯宜禄家境贫寒,幼年曾跟随父兄在张店卖过烧饼。15岁时离家出走,浪迹关外。适逢东北军招兵,他报名入伍,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1936年4月作战勇猛的侯宜禄在张学良卫队机枪排担任了排长。是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侯宜禄直接参予了捉蒋。后来,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南京,侯宜禄被调至东北五十一军军长兼河北省主席于学忠的部下,任特务
(19121942)
169、尹昌龄
  尹昌龄(1869—1942)近现代。字仲锡,晚号约堪,四川华阳人。清翰林,官陕西关中道,有循声。工诗、善书,入民国,居成都,办理慈惠堂。先世居郫县(生于郫县两路口东风村“今属安德镇”),祖辈来成都经商,遂入华阳县籍。是成都的五老七贤之一,著名慈善事业家。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十八年入翰林院,散馆选为庶常。历任陕西白河知县、长安知县,继升为商州知府,兼摄凤翔、延安西安知府,对清末陕省兴学、
蜀中五老七贤(18691942)
170、刘治平
  革命先辈刘治平(1904—1942年),亦名刘英、刘胤,化名李麦麦、李建芳,竹山县潘口塘人。幼年家中清贫,随父亲在竹山县潘口塘开小药店,兄弟3人,排行第三。幼时聪明伶俐,在潘口塘私塾读书数年,后借族人刘胤的文凭到武昌考入商业学校,从此对外就使用刘胤的名字。在武昌读书时因家中困难,刘治平常受到施洋、董必武等经济上的帮助,并接受他们政治思想上的教导和培养。1925年,刘治平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
(1904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