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6)
51、盖钧镒
  盖钧镒(1936.6.5-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7年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1968年该校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大豆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发表论著430余篇册,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52、顾国彪
  顾国彪(1936.06.02- )电机学专家。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力设备新技术实验室主任和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对不同沸腾温度、循环原理、冷却结构的蒸发冷却系统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共同建立了相变传热应用于大电机冷却的理论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53、谢瑞麟
  谢瑞麟1936年,出生于香港。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后跟随父亲以收集废品为生。13岁那年,父母为了让他有一技傍身,把他送到一间金铺当学徒,他在那里学了7年师,捱尽了苦头。当一切的工夫都学会后,谢瑞麟便自己创业开金铺,那时他只不过是21岁。1957年,凭着一个赏识他的行家借给他的3000元,谢瑞麟买了50两黄金,租了一间房子和买了一些生财工具后,开设一家小金铺。便正式开展了他
谢瑞麟珠宝(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
54、洪富强
  洪富强(苗族鼓舞)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洪富强,男,苗族,湖南省保靖县葫芦镇米塔村人,一九三六年元月三十日生,从小无父无母,靠爷爷、婆婆拉扯长大。洪富强的爷爷和婆婆当年曾是吕洞山区最好的鼓手,爷爷洪荣科打的是男式矮桩苗鼓,婆婆张大姐打的是女式高桩苗鼓,男式苗鼓动作雄壮有力,女式苗鼓动作轻松活泼优美。洪富强八、九岁时即在爷爷、婆婆耳濡目染中爱上了苗鼓,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会了打
55、刘大炮
  刘大炮(蓝花布印染技艺)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大炮,本名刘贡鑫,男,1936年出生,凤凰县沱江镇人,刘家蓝印花布-传承人,师从其父刘元成。刘大炮先生出生在一个染匠世家,从他的曾祖起,大约在清代道光中期就开始了染布行业,其祖父刘裕兴染布业十分兴隆,其父刘光成开始也盛行了一时,传到刘大炮的手中时,沱江镇地区染行基本倒闭,染技技艺也随之消失,唯有刘大炮因其全面地继承了祖业,时至
蓝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
56、姜文汉
  姜文汉(1936.5.9- )光学技术专家。浙江省平湖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早年从事大型光测设备研究,在精密轴系理论和技术、固定式光学测量系统等方面有开创性工作。1979年在我国首先开拓自适应光学方向,建立整套基础技术并研制多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他在自适应光学和光束控制两方面均作出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7、孙忠良
  孙忠良(1936.8.26- )微波毫米波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1980年首先提出体效应谐波振荡器原理,研制出94GHz体效应谐波模振荡器。(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介质谐振器基波稳频谐波输出毫米波微带振荡器;3毫米短槽耦合器级联耦合谐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8、荣廷昭
  荣廷昭(1936.1.5- )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壁山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现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教授。 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59、余贻鑫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0、潘自强
  潘自强(1936.6.1-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湖南省益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1963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