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萧守资
  萧守资,一位曾参加过湘西纵队的离休干部,自60岁起连任六届的县政协委员,他的苦乐年华和坎坷人生历经沧桑。无论在低谷还是顺境,他始终笃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定党的信念不动摇。他离休30余年却离而不休,借政协平台,调研社情民意,搜集编撰文史,笔耕不止,鞠躬尽瘁。1999年,萧老75岁高龄,他在县政协《委员之声》内刊登载的10条建议,字字珠玑,句句诤言,不仅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心声,更是耄耋老人忧国
72、赖善主
  赖善主,1924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贫寒的童年生活,给赖善主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其嫉恶如仇,坚贞不屈的性格和品德。在1947年鲁南战役中参军入伍。1947年国民党向沂蒙山区大举进犯,妄图实现其重点进攻山东的战略计划。我华东野战军右翼兵奉命围歼南麻之敌十一师。在一个漆黑的雨夜,四师十一团第二营冒雨接敌,营部重机枪排战士赖善主和排长查明敌情后,全排进入指
(19241948)
73、王丹凤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女演员。1962年被选为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代表作《家》,《海魂》,《女理发师》,《桃花扇》,《护士日记》,被称为“小周璇”,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90年代初移居香港。如今,深居简出的王丹凤在上海陕南村的家中安度晚年,与丈夫柳和清一起,享受着属于两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19242018)
74、李力
  李力同志生平(1924-201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优秀领导者,总参原通信部副部长,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月22日2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李力同志原名李潜修,曾用名赵宗李,1924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县。1930年进入当地一所私塾念书,后转至“宁波小学”、“齐鲁小学”,1937年夏考入芜湖私立“萃文
(19242014)
75、张志德
  张志德,1924年生于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山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张志德入当地的一所私塾念书。可是,仅一年时间,他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放羊鞭,做了羊倌。他非常喜欢上学,就这样丢下书本,他不甘心。于是,几经努力,后来又断断续续念了两年,终于在他16岁时有幸进入镇中心小学补习班学习。生活的煎熬,时世的艰辛,造就了张志德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毅力和意志。补习一年,学校破例将他插入五年级学习。两
(19241955)
76、顾锡东
   顾锡东 男,一级编剧。浙江嘉善人,1924年4月29日出生。他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活跃在浙江剧坛的著名剧作家。少年因战乱而失学,但自幼聪慧好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五十年代初期,提笔讴歌民主改革,发表了多种作品。中期,根据家乡田歌创作了大型清装剧《五姑娘》,语言生动,充满乡土气息,由浙江越剧二团首演,在1957年全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获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1958年晋京演出,周扬、郭
(19242003)
77、吴廷栋
  吴廷栋(1924-) 全国政协常委,贵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湖南省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侗族,1924年6月3日出生于晃县罗乡拱夫村岩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毕业于晃县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8月毕业于贵州省铜仁师范学校。同年冬回家乡先后在新民乡完小和晃县县立初级中学任教。1949年7月考入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1953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贵定中学任高中历史课教师,1956年8月调入
78、王孝和
  王孝和(1924~1948),浙江鄞县人,生于上海。出身于工人家庭。民国27(1938)年在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学习,结识中共地下党员许统权,参加读书会,读了《红星照耀着中国》等进步书刊,使他懂得中国的希望所在。民国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仅17岁。年底,投考邮局和上海电力公司,两处都被录取,党组织考虑上电是动力部门,需要加强力量,于是他于民国32年1月进杨树浦发电厂发电管理室当抄表员。他虚
(19241948)
79、陈乃智
  陈乃智(1924~1988),浙江建德人。民国37年(1948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在校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雷社”。1949年9月,任教于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学(今市一中学)。195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政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4年5月,调静安区教育局任副局长。1972年12月起,先后任区中心医院革委会副主任、区卫生局副局长。1979年9月,任区教育局局长
(19241988)
80、隋金山
  隋金山,1924年7月生于吉林省蛟河县横道子漂河川(今蛟河市漂河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那性情耿直的父亲因对日本鬼子表现出反抗情绪,在新站被日本兵扔进狗圈,被日本狼狗活活咬死。不久,母亲也含恨死去。不满10岁的隋金山孤苦伶仃,靠给有钱人家放猪,打柴维持生计。国恨家仇,使他对日本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恨之入骨,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0的种子,养成了嫉恶如仇、仗义豪爽的性格。一个秋天的晚上,隋
(1924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