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1)
101、莫文祥
  莫文祥1923年10月出生于山东夏津。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通讯员,河北抗战学院十五队指导员,八路军一二〇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秘书,政治部巡视团副团长,晋绥军区连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干事,四野军工部第三兵工厂政委,沈阳五三工厂监委(政委)、副厂长。1952年起,任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党委书记、厂长,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厂长,沈阳市委委员。1961年后,
(19232013)
102、杜明
  杜明(1923~1992),原名孙树栋,今东古镇张查村人。出生农家,自幼读书,冠县师范讲习所肄业。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宣传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中共馆陶县第七区区委巡视员等职。1940年2月,调鲁西军区工作,根据保密要求改名杜明,一直沿用。后历任鲁西军区无线电班学员、八路军343旅和344旅团电台队长。在抗日战争中转战南北,参加了不少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
(19231992)
103、刘光甫
  刘光甫是安徽合肥人,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政工队员、干事、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朝阳集、泗县、方塘河、讨郝、界湖、益林、临南、郭楼、渡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师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总参某部副部长、部长,
(19232017)
104、肖流
  肖流同志生平(1923-2011)我校正厅级离休干部、新四军老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镇江船舶学院党委书记肖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8月16日上午10时30分逝世,享年89岁。肖流同志192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1939年8月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肥县抗敌工作团和抗日武装队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肖流同志一生忠于中
(19232011)
105、宋德清
  宋德清(1923—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 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土家族,1923年生于大庸县桥头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0岁当保丁。1950年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临津江258高地挖坑道时,奋勇掘进,被团部授予“掘进尖兵”。 1953年春参加了激烈的老秃山战斗。老秃山在临津江东岸,是敌人阵地的制高点,对志愿军造成很大威胁。为粉碎敌
土家族(19231953)
106、李炮兵
  李炮兵(1923~1989) 商县人,自幼家贫,未入校读书。商县解放后,于1958年到商县大荆煤矿当采煤工人。由于他在采掘中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个儿高,力气大,工人们亲切地称他“李大炮”。 1969年2月12日,煤矿三号矿井发生煤气自燃,李炮兵与矿领导韩清廉第一批下到井下,在七、八百米长的坑道内,烟雾弥漫,毒气熏人,呼吸异常困难,李炮兵奋不顾身直奔着火地点。当矿领导和技术人员决定建密封
(19231989)
107、江泽培
  江泽培(1923.10.4-) 安徽旌德人。概率统计学家。 1923年10月4日生于上海。3岁随家移居南京,在当地读小学和初中。1937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到重庆,考入南开中学。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1946年毕业。同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55年被派往莫斯科大学进修概率论,1958年回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概率统计室主任。1963年至1972年任二机部第
108、王平
  王平,又名王思顺,字雨生,1923年3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茶园铺乡桂花村姜家祠的一户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自耕六亩稻田为生,家境清贫。王平8岁入学读书,聪颖好学,过目不忘。因家庭生活困难,王平只读完初小便辍学在家。他一边帮父亲耕种,一边坚持自学,熟读《岳飞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他能把书中的人物说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邻里老少乡亲有空便请他说书讲传。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熏陶,既培育了王平忧国忧
(19231953)
109、吴燕丽
  吴燕丽 原名雪娟。女,演员。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县圳塍村。1937年小学毕业,与妹妹水娟进本村科班,拜在金铨师傅门下,改名燕丽,工生。她在同科姐妹中是个“秀才”,机灵聪慧,学戏既快又好。启蒙戏《绣鸳鸯》中饰蔡文华获师赞扬,后又在《三看御妹》、《双珠凤》中饰封加进、文必正,奠定了“台柱”基石。1938年加入王湘芝剧团,并拜王湘芝为师,人称小湘芝。她体态矫小,师命改旦,意在培养她与己师徒配当。王
110、张俊德
  张俊德(1923~1977)又名克明。陕西户县人。1944年初中毕业在家乡户县终南小学任教,开始研制月地运行仪(又名三球仪)。由于天文学、机械制造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和器材条件困难,曾几次-停止试验,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51年获得成功,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的嘉奖,被推荐为模范人物代表,列席了195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
(1923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