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0)
191、吴泽英
  吴泽英,原名吴显超,1919年出生于新昌县南明街道桃源村。少年时期受曾参加过反清斗争、民国初年当过新昌县议长的父亲影响,青年时期受共产党员潘念之的影响,激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1941年12月,联合进步青年章一萍等自发组织一支抗日武装,活动于新昌。1942年后,利用宁奉游击指挥部第四支队特务中队、新昌县府突出队的公开番号,活动在桃源、分水乡一带,在青柴横沿、铜坑岭、何家庵等地伏击日军,拦截日
(19192010)
192、张云溪
  张云溪(1919—2000)武生演员。祖籍河北,生于上海。父张德俊为南派京剧武生。幼年随叔父张德武练武功,稍长后,受业于丁永利、李兰亭等,习武生。14岁进京,入尚小云的重庆社担任三牌武生。后与唐韵笙等合作去东北演出,以武打戏挑大梁。1945年以后,往返京、沪,声誉日著。1948年与张春华合组云华社。1949年后,率先加入中国京剧院,主演《三打祝家庄》、《三岔口》、《三盗令》、《三座山》、《猎虎记》
(19192000)
193、张向明
  张向明同志生平(1919-2007)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杰出民族工作者,原西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张向明同志,因病医治不效,于2007年9月6日晚21时在成都逝世,享年88岁。张向明同志1919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南雄县,1938年7月参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豫皖苏边区中心县区委书记,新四军四师锄奸部科长,豫皖苏八分区宿西县公安局局长,豫皖苏军区保
(19192007)
194、何步基
  何步基,号子升,又名荣达,男,江西省新余市下村松林何家村人,出生于1919年农历3月24日。除就学私塾外,曾在金峰小学,水北小学就学短期,1934年插入新余县立小学六年级。193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直至高中毕业,经江西省政府保送入国立浙江大学教育系就读,是年浙大由江西泰和迁往广西宜山,乃应狮峰小学之聘任国文教师一年,1942年独往贵州遵义就读浙大,大三之年,考入美军顾问团任翻译官。日寇无条件投
195、卢仲夫
  卢仲夫(1919——1940),又名卢步云,东莞东城峡口鳌峙塘人。原姓徐,因家贫,小时卖到东坑石狗前村给人当儿子。1930年考入东莞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在粤军陈济棠部队当文书。1933年初离开国民党军队,回东莞当小学教师,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7月参加中国青年同盟(简称“中青”),任“中青”东莞分盟组织委员,积极发展盟员,并参与组织东莞爱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一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
(19191940)
196、翟仲禹
  翟仲禹,1919年11月出生,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翟家村人。原名翟家乐,曾用名翟友乐。1936年6月参革命,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1935年,翟仲禹在北平上学时即参加了“一二·九”-。1936年6月,翟仲禹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8月调山东分局党校学习,期间,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军111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履难涉险,历尽艰辛,直至1942年8月参与组织该部起义,奔向革命根据地。1942
开国大校(19192002)
197、江清
  江清(1919—1948),原名江宜武,双旺乡汉和村旱塘屯人。1940年春考入博白县立初中26班学习。时值日军入侵广西,处于国难深重之境,他踊跃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中共博白党组织的读书会,阅读了《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革命读物。此后又投入博中的“倒刘运动”。他参加搜集博中校长刘运禧-舞弊、假公济私的劣迹,结果刘运禧被撤销校长职务,斗争取得胜利。1940年秋,王贞鹭接任博中校长,聘请了一批共产党员
(19191948)
198、任伯棠
  任伯棠 (1919—1968)女,演员。浙江嵊县人, 1933年进湖头文明舞台科班学戏三年,工老生,与章丹桂、许瑞春等为师姐妹,在浙江流动演出。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到上海老闸大戏院演出,任二肩老生。抗战开始后避难回乡。1938年2月再次到沪,由素凤舞台与四季春班联合演出于上海小剧场、老闸大戏院和大来剧场,与竺秦娥、袁雪芬等同台演出。1938年7月至1939年6月,参加姚
(19191968)
199、田畴
  田畴同志生平(1919-2012)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云南省教育局副局长(正厅级、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田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2年2月26日22:30在昆明逝世,享年93岁。田畴同志1919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黄陂县人。田畴同志于1938年2月参加革命,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中原局、华中局、华东局(新四军军部)任机要员、股长,1943年任机要科长;1948
(19192012)
200、严庆澍
  严庆澍(1919~1981)严庆澍,阮朗是他的常用笔名,其他笔名有:洛风、陶奔、江杏雨、沙为雪、葛夏、张璧、高山客、草山上人和颜开等,江苏吴县人。少年时代在上海半工半读,喜爱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投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春,到长沙参加“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工作,先后在“战地文化服务处”、“战时书报供应处”和“三一出版社”等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辗转于湘西、川东、鄂西和豫西各地。
(1919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