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7)
61、徐永弟
  字仲义,号曼陀,杨通乡人,1904年3月生。父代益,母冷氏,颇有文化教养。徐代益办起私塾,请来塾师。徐永弟被关进书房。枯燥的四书五经远远不能满足徐永弟旺盛的求知欲。他捧起了侠义小说。书中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形象吸引着他,他爱不释手,常常废寝忘食。看到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徐永弟竟急得号啕大哭,发誓道:等我长大有了力气,一定要铲除人间不平事!随着年岁的增长,徐永弟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父辈念叨
(19041932)
62、方国华
  方国华(1904~1984),乳名荣厚,贵池县城东嘉琅方村(今里山乡白沙村)人。方国华7 岁丧父。一家人靠母亲帮工维持生活。他9 岁入小学读书,14 岁失学,在大通镇和悦州占万隆烟铺当学徒。21 岁时被老板辞退,回到家乡贵池方村帮工放牛。但他自幼好学,即使是在野外放牛,也手不释卷。民国14 年(1925 年),方国华经亲友介绍,在贵池西门外的乡村师范当了校役。民国16 年春,风起云涌的大革命使方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041984)
63、汪奠川
  汪奠川,原名汪世杰,1904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现红安县)火连畈汪权村一个地主家庭,其父汪立义和伯父汪立仁没有分家,共有田地180余亩,雇工收租,家境富裕。他幼时就读于本村私塾,后进本县高级小学学习,1924年考入武汉中学。喜游好动的汪奠川,从贫穷的山区来到繁华的市区显得十分活跃,对于新鲜事物、进步思想异常敏感。在这里,他亲耳聆听了董必武、陈潭秋的教诲,阅读了《共产党宣言》《俄国新经济政策》《共
革命烈士(19041928)
64、沈建华
  沈建华,原名沉传勋、沉木火,化名宋家珍。1904年10月7日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沈祖照因积劳成疾,于1908年去世。1910年母亲张氏因生活所迫改嫁他处。6岁的沈建华和4岁的童养媳张金娣与瞎子祖母在一起,祖孙三人相依为命。他们家里只有两间茅屋,一亩多薄地。祖母不分昼夜帮人纺纱、推磨,年幼的童养媳一年四季提着破竹篮到处捡柴禾,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他们一家省吃俭用,供沈建
革命烈士(19041930)
65、方方
  方方(1904~1971),原名方思琼。广东省普宁县人。父亲是卖布匹杂货的小商。青年时代受“五四”-的影响,方方与杨石魂、方临川等进步青年组织“洪阳集益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国13年(1924),他考入广州第二届农-动讲习所,参加了“新学生社”,结识了彭湃、阮啸仙等一批共产党人。1925年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带领农军配合东征军进入潮汕,为地
(19041971)
66、王明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陈绍玉),字露清,安徽省金寨县双石乡(时属安徽省六安市)码头村人。家庭出身贫民(一说小商人)。自幼聪颖,有深厚的旧学基础。早年参加过-,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国民党。1919年夏进入与其家乡邻近的河南省固始县陈淋子镇志成小学学习。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六安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受到进步师生的思想熏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夏,在家乡金家寨联络在外地学习
中国共 产党的早期领导人(19041974)
67、陈铁军
  陈铁军(1904~1928),女,原名燮君,原籍新宁(今台山),生于南海佛山镇一个华侨商人家庭。民国8年(1919)受“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影响,参加散发“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传单。民国9年转至实行新学制的佛山季华女子小学读书。毕业后,便冲破封建婚姻束缚,到广州找寻革命真理。到广州后她进入位于西关的坤维女子中学(现为市二十九中)读书,在中共党员谭天度老师的介绍下,经常阅读《
(19041928)
68、李辉高
  李辉高(1904—1969),新中国开国少将。 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浏阳县东乡红军游击队。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生于浏阳县溪江石岭村。少时家贫,读私塾一年,做长工9年。大革命时期,投身农-动,参加农民自卫军。1928年(民国17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游击独立师。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团第四师一团班长、第四师一团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041969)
69、朱湘
  朱湘(1904~1933),字子流,太湖县弥驼寺百草林(长岭村)人,著名诗人。朱湘出生于其父在沅陵的任所,6 岁开始读书,7 岁学作文,13 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民国6 年(1917 年)下半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备科。民国8 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民国12 年,被开除离开清华。民国15 年7 月,清华校长曹云祥爱他“绝顶聪明”,同意他复学。民国16 年7 月毕业,8 月同柳无忌等公费赴
(19041933)
70、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原泸县小市镇(今划属龙马潭区)人,自幼喜欢绘画。七、八岁时,已能对画谱临摹,对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十二岁起为生活所迫,开始走上以画炭精像为生的道路。1926年去上海,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他面向社会,创作出了同情人民疾苦,暴露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处女作《黄色车夫的家庭》。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后,蒋兆和以笔作枪、赶制出数十幅大宣传画,往返于硝烟
(1904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