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5)
141、毛万里
  毛万里(1903—1982),浙江江山人,毛人凤的胞弟。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八期,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中美联合办公室少将主任。与籍贯江山的军统人员戴笠、毛人凤、毛森并称“三毛一戴”。后逃到台湾,毛万里到台湾后先后担任过国防部保密局内湖训练班副主任、中美联合办公室主任。1966年3月17日,国民党为纪念戴笠逝世20周年,着手编撰《戴雨农年谱》,毛万里就被打发去编书了,编到1978年才算完成。19
(19031982)
142、方石波
  方石波,字彩壁,又名宗琅,县时雍团上庙村(今山溪乡)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民国12年(1923)秋,考入长沙公益职校。次年转入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曾书“古今皆我友,天地亦吾庐”以示抱负。民国14年五卅惨案后,长沙爆发反帝-,方积极参加--,参加--。署假前,经陈树华介绍,加入国民党。8月,经肖三介绍加入共青团,翌年春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其间,在旅省新化学生会主办的《新化》期刊上,陆续
(19031931)
143、王维纲
  王维纲(1903-1984),河北省磁县辛庄营乡王庄人。生前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是我国司法战线著名的领导人。生平大事记1923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学生时代即投身革命活动。192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中共磁(县)(临)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发展党员,掩护同志,壮大革
(19031984)
144、杨学哲
   杨学哲(1903~1930),又名杨新培,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万城镇后朗村人。1903年杨学哲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杨之耀,母亲欧氏。他家兄弟5人,1个妹妹,他排行第三。杨学哲家境清贫,父母亲仅靠租种地主薄田,挣得微薄收入,养育兄弟妹6人。由于家中人口多,耕地少,生活难以接济。20世纪20年代,杨学哲的二叔父以行医为业,在长定墟开设中药店。杨学哲8岁时,跟随其二叔父生活,一边当药童,一边读私
(19031930)
145、李咸清
  李咸清,奶名牛矮子,1903年10月出生在余江县高公寨乡鸿鹤嘴村一个雇农家庭。父亲李海春,靠租种地主几亩田为生,膝下有四子,咸清排行老大。童年砍柴、放牛,到17岁便给地主打长工,挑起家庭生活重担。1928年7月间,黄道到贵溪县周坊秘密开展革命活动,鸿鹤嘴与周坊仅一山之隔,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咸清的耳朵里。饱受豪绅地主压迫的李咸清,犹如从黑夜里见到了光明。他几次晚上翻山越岭摸到周坊,终于通过亲友关系在乐
(19031935)
146、白超然
  白超然(1903—1981),又名仕倜,陕西省绥德县人。 民国9年(1920),超然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4年(1925)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5年(1926)8月,白超然按照绥德师范校长、中共党员李子洲的指示,从北京大学肄业回到绥德师范任教。20年(1931)夏,重新回到北京大学复学,并兼任北京宏文中学训育主任。23年(
(19031981)
147、赵伯经
  赵伯经(1903—1959) 麟游地下党游击队及西府总队负责人。原名文鳌,又名幼麟,麟游县人。民国10年(1921)在三原第三师范上学期间参加“渭北青年社”。民国12年(1923)暑假返乡成立了“雪耻救国会”,-宣传反帝反军阀,鼓动工农与腐败政府作斗争。民国14年(1925)参加“陕西援沪后援会”,声援“五卅”运动,同年加入共青团。民国15年(1926)被三原特支派往三原西关筹备成立农民协会
(19031959)
148、邓玉琢
  邓玉琢(1903—1937),字温璞,1903年生于安东县前阳乡石门村(现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石门村)。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07师参谋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早年考入东北讲武堂。1935年,张学良集训东北军高中级军官时,他被聘为战术课教官。1936年12月,他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总部参谋处长。西安事变时,他积极协助张学良将军筹划一系列军政措施,为推动全国抗战做出了贡献。19
著名抗日英烈(19031937)
149、朱宪彝
  朱宪彝(1903-1984)天津人。我国著名的内分泌学家和医学教育专家。1922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30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并以连续五年以上得第一名的优等生资格,荣获温巴姆奖学金。毕业后留协和任内科住院医师。1934年开始系统研究钙磷代谢。1936年秋,去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系进修,完成了肌肉细胞内液电解质及血清钙离子测定等课题的研究。1937年秋回国后,继续从事钙磷代谢研究,直至太平洋
(19031984)
150、向希平
  向希平,又名何国治、何依萍,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县。母贺氏,善书画,精刺绣,性刚毅,教子尤严,向希平为遗腹子,深得母亲的教诲。他参加革命后,为纪念母亲,化名为贺子虞、贺伴影。向希平幼读私塾,稍长入小学。192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巴县国民师范小学。他师范毕业后,被留在该校附属小学任教。中共党人在渝主办《新蜀报》,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向希平是她的忠实读者。他接受了新思想后,一心追求革命,于1924年
革命烈士(190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