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0)
91、吕坤秀
  吕坤秀(1888~1914),行名贤满,字坤秀(一作昆秀),近代女诗人,吕碧城之妹。先后在吉林、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为侍奉母亲未嫁,27 岁病卒于厦门女师,名声不如诸姐显扬。生前诗稿在沪被窃。惟其父《静然斋杂著》后附诗九首,《安徽名媛诗词征略》录其诗2 首。诗集《灵华阁诗稿》和《撤珥集》均已散佚。
(18881914)
92、高平子
  高平子(1888~1970年),名均,字君平,别署在园,因慕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故自号平子。本县张堰乡秦望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高煌为清末举人。延顾莲芳为塾师,深植国学之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攻读拉丁文及法文,并学习物理、几何及西方哲学。民国元年(1912年)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先于佘山天文台实习,得台长蔡尚质神父(法国人)悉心指导,遂得通天文之学。民
(18881970)
93、王明五
  王明五(1888-1946.6)王明五,原名王权政,吉林省农安县元宝洼子村人。少时随父学习中医,在多年实践中,逐渐通晓内、外、妇、儿等科。1922年举家迁到呼兰县城,1923年在大十字街路西开中医药店兼坐堂先生。1927年同侄子王景戎创办呼兰中医学社。中医学社地点在县城北大街路西,共有26间房舍,其中11间为办学教室。授课以王明五,王景戎为主,还聘请几位著名中医任教,先后有常东山、王子君、庞奠川和
(18881946)
94、贺维珍
  贺维珍(1888~1976),男,字宣廷,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蓉岭村人。幼年就读於道南书院,毕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3年后毕业,再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深造。学成,贺维珍被派到部队带兵。1944年日寇侵占长沙、衡阳,长驱直入,由湖南向广西黄沙河进犯,直接威胁桂林。桂林当时是广西省的省会,是祖国的南大门。加之香港、澳门、广州、武汉、长沙、衡阳沦陷后,所有这些地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以及工商企
(18881976)
95、曹颖僧
  曹颖僧(1888~1962),名思聪,号“圁滨山人”,横山县响水堡人。曹出身书香门第,父子正(字端卿),前清拔贡。他在其父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私塾,两年读完《三字经》、《千字文》等书,之后入怀远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进榆林中学,宣统元年(1909)经县、府选送西安两级师范学习。民国二年(1913)曹于师范毕业,适逢省大都督府考选留日生,他以第十七
(18881962)
96、王绍鏊
  王绍鏊(1888~1970)字却尘、恪尘,江苏吴江人。幼年就读于同里同川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教育总会法政讲习所学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回国后,与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曾任众议院议员等职,并参与讨袁等活动,民国12年(1923年)拒绝曹馄贿选,遭通缉,离京来沪,住拉都路(襄阳南路)446号。先后秘密组织新苏公会和苏、浙、皖
(18881970)
97、王鸿恩
  王鸿恩(1888-1942) 王鸿恩,字锡三,呼兰莲花乡大东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下读完私塾,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呼兰做小学教员、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校长。1918年10月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激起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各地的声援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呼兰县广大爱国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呼兰县沪难后援会、呼兰县学生联合会。教师、学生和一些爱国工
(18881942)
98、江董琴
  江董琴(1888~1933),原名栋卿,古竹乡高头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漳州简易师范。因参加反清革命事泄,只身逃往南洋,在槟榔屿华侨殷商、同盟会负责人吴世荣处工作。次年,由吴世荣介绍加入同盟会,负责具体会务。其间得识孙中山和许多革命党人。民国6年(1917年)回国,在孙中山左右任护国军政府咨议。民国12年任广东梅县县长。次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赞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18881933)
99、郭明嵩
  郭明嵩(1888—1944),字中庵,洵阳县赵湾熊耳沟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陕西法政学堂,曾任大荔、城固二县司法承审,后因病辞职归里。历任赵家湾铺铺长、息讼所所长、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朱荫梧(1884--1942),字起凤,洵阳县张坪人,系郭明嵩之妹夫,青年时在郭府从郭明良(生员)读书,郭氏家族世代书香,名士辈出,朱荫梧深受熏陶感染,以致道德高尚,学识渊博。1920年前后,曾随杨济川到北京游历,为济
(18881944)
100、李纪才
  李纪才(1888~1961)字乾三。祖籍湖北均县(今湖北丹江口),清光绪十八年(1892)随父母兄长逃荒到陕西蒲城落户。本姓印。清末因生活无着,冒名顶替“李纪才”当了兵,从此即以此为名。曾在陕西讲武堂学习,后参加陕西新建陆军第一混成协,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了同盟会联合新军、哥老会发动的西安起义。1916年陈树藩督陕时任独立骑兵营营长。1920年随陈部第二师参加直皖大战。皖系陈树藩失败
(1888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