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9)
81、冯家遇
  冯家遇(1888-1953),直隶(河北)天津人。民-阀冯国璋的第三子,相声演员冯巩的祖父。清光绪32年(1906)在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赴德国柏林工学院留学,攻读化学冶金专业。1910年回国后,当过一段直隶兵工厂帮办,因无用武之地,失望地离开了。袁世凯称帝时,冯家遇脱离北洋军队,改为从事工商业,先后主办东方油漆厂,参与创办保定电灯厂、天津恒源纱厂等。投身实业后,创办了天津大陆银行、大城银行,投
(18881953)
82、王林肯
  王林肯 (1888—1960)原名王麟阁,曾用名王书山。高密县王家苓芝村人。9岁入本村私塾就读。 1906年, 考入高密县高等小学堂,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他调查揭露了高密县教谕兼高等小学堂堂长尹曰遴与劣绅张某、傅某相互勾结作弊-,制造的高密“孔子借钱案”。1909年,高等小学毕业后,联合盟友唐寿先等到康庄创办英林小学,并以学校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考入山东
(18881960)
83、成伯仁
  成伯仁(1888—1958),名日新,耀县城内城隍庙巷人。成伯仁自幼刻苦读书,在耀州高等小学读书时,受到耀县早期革命党人任师竹爱国民主思想的熏陶。在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上学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因进行反清活动被学校除名。辛亥革命爆发后,愤而投笔从戎,奔赴潼关前线参加对清保皇军作战。辛亥后,考入上海同济医工大学预科。民国4年(1915),毕业后回陕西,在省立第一中学任教。7年(1918),成伯仁
(18881958)
84、陈隆恪
  陈隆恪(1888-1956),字彦龢。诗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散原次子,陈师曾二弟,国学大师陈寅恪次兄,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一九二七)陈隆恪四十岁,任南浔铁路局局长;(一九二八)隆恪任汉口电讯局主任。(一九三一)陈隆恪任九江税务局主任,继又改任江西财政厅科长、秘书。(一九三一)陈隆恪任职广州粤桂闽区统税务局。(一九四六)陈隆恪
(18881956)
85、郑恻尘
  郑恻尘(1888—1927),浙江永嘉人。温州浙江第十中学毕业后到北京浙江学堂和杭州王氏工艺讲习所学习,立志实业救国。1910年回到温州,积极探索建立新式工业的道路。1918年他创办“中一公记机织花席厂”,自任总技师,产品远销南洋群岛,最盛时工人多达1500人,成为当时浙南最大的工厂。1924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温州城乡广泛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
(18881927)
86、戴岳
  戴岳(1888-1970)戴岳,号希鹏,壕塘乡冰塘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生。l8岁入长沙陆军小学,后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民国5年(1916)参加讨袁(世凯)之役。后跟随谭闿、鲁涤平,参加驱汤(芗铭)、驱傅(良佐)、驱张(敬尧)及0援鄂等战役,任炮兵营长、骑兵团长、炮兵团长、湘军第二混成旅旅长等职。民国12年(1923)谭延问被赵恒惕赶出湖南,
(18881970)
87、崔广秀
   崔广秀(1888—1974年)又名广福,原籍南海县沙头乡,出生于江口(今飞来峡镇)。幼年时读私塾,民国元年加入同盟会。民国3年(1914年),自筹资金开设文轩印务局,并参加国民党。民国14年(1925年)被选为国民党南洋支部主席。次年,代表吉打支部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选为海外英、荷属地南洋总支部主席。崔曾任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民国20年(1931年)12月,当
(18881974)
88、吴藻汀
  吴藻汀(1888~1968年),名堃,泉州东街菜巷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生。吴藻汀15岁进入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在校的进步教师、同盟会会员江大疆经常引导他阅读孙中山在日本出版的《民报》、《复报》等革命刊物。当时府中学堂学生为反对不合理的管教,曾发起多次-,吴藻汀都是发起者和带头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吴藻汀从中学堂毕业,赴省复试,获优良第二名,奖“优贡”。宣统元年(1909年)春
(18881968)
89、罗一农
  罗一农(1888~1937),名恒才,西充县群德乡人。他考取秀才后,两次留学日本。第一次是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早稻田大学主习音乐,精七弦琴。第二次是1912后(民国元年)在早稻田大学主习政治。1914年毕业回国后,先后任县教育会会长、顺庆联合中学教员,保宁师范学校校长、四川大学学监、重庆《巴蜀日报》等职。 他崇尚墨子的“兼爱”、卢梭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关羽的“义
(18881937)
90、王天培
   王天培,原名伦忠,进贵州陆军小学堂时始改名天培,号植之,侗族。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农历戊子年腊月初四生于贵州省天柱县执营(今名“织云”)乡。父大瀛曾任清朝“绿营兵都司,三十六岁解甲归里,娶妻立家室,生天培弟妹十五人,天培行四。天培在少年时代进私塾读《四书》、《五经》,清末废科举改学堂,始在天柱县官立高、初两等小学堂肄业。嗣于一九o七年,与剑河县李世荣同到贵阳,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一九0九
北伐名将(1888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