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2)
211、彭新民
  彭新民(1885—1940),名权,字方瑞,湘乡县城关镇直四牌楼人。1904年投湖南新军,为教官蔡锷赏识,次年随蔡去桂林创办陆军小学堂。11月与葛谦、谭道源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随蔡锷去云南训练新军并举行五华山起义,继武昌起义促成西南反正。1915年随蔡讨袁,任护国军中校军官。翌年蔡锷逝世,转投湖南永属区司令谢国光,任上校军官,先后随谢护法、驱张、援鄂、镇守衡阳、反赵、援粤,以上校军衔入黄埔军校
(18851940)
212、贾二焕
  贾二焕(1885~1947)女。雄县亚古城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7岁与本县崔村贫苦农民周福田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贾二焕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先将长子送到冀中十分区二十七团当兵,继而又将次子、三子送到抗日部队,1945年又将年仅15岁的四子送到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当兵。四个儿子牢记母亲的教诲,在部队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次子、三子先后牺牲在战场上。抗日战争胜利后,雄县人民
(18851947)
213、高树屏
  高树屏,又名高延翰,1885年生,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重村人。早年,于济南山东省蚕业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原籍教私塾。1922年6月,因教育有方,被委任为临沂县乙种农业学校校长。后历任县职业学校校长、县建设局农场主任、县政府第四科技术员、三乡师农室主任等职。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深受世人尊敬。抗日战争爆发后,临沂告急,学校处于解散状态。高树屏毅然返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
(18851941)
214、柏日红
  柏日红 (1885-1911),又名孝辉,九峰溪下折木坳人,世代务农。他从 14 岁在九峰读私塾时便开时接受民主思想,痛恨清政府腐败,17 岁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 (1911),参加了同盟会在广州举行的武装起义,在激烈巷战中牺牲,葬于红花岗,墓地与温生才烈士墓相连,有“柏君日红”墓碑。
(18851911)
215、孔福生
  孔福生(1885~1955)孔福生,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长沙县明道都一雇农家庭。7岁丧父,长期为地主家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乡农会委员长、区农会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孔福生转入地下,同年6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始终不屈,不久逃脱去江西贺龙部参加南昌起义。临行前他吟诗言志:“动身陶公庙,寄恨明道乡,倾心去革命,胜利再还乡
(18851955)
216、庄武
   庄武 (1885—1958),字希安,定军乡元山村人。曾留学日本,日本明治大学及政法大学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武昌起义。北伐时任21军作战参谋。两次回陕,发展同盟会员,为陕西督军张凤翙运军火。民国24年(1935)在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审计部科员,后回县。27年(1938)后任县建设局长、县动员委员会秘书、县禁烟委员会主任委员、黎坪垦区管理局科长、县初级中学副校长、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为人正
(18851958)
217、孙兆征
  孙兆征(1885-1932),壮族,出生在那琴乡那琴村,那琴农民运动领导人。兆征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二。农运初期,在那琴圩开铺店经营小杂货,以生意为名经常聚集志同道合的农民商量农运事情。民国15年(1926年) 初,孙兆征经常来往苏圩、吴圩,考察那里的农民运动。同年9月,作为那琴乡农民协会的代表应邀前往参加邕宁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回来后,在省农运特派员的指导下成立县第六区农民协会筹委会。 翌年3月,
(18851932)
218、谭昌朝
   谭昌朝(1885—1944年),龙塘镇木棉村人。出身贫苦,自幼立志求学,十多岁时,入雷州府 学习。戊戌变法后,雷阳书院改为雷阳中学,谭昌朝成为陈乔森的得意门生。 ? 清朝末年,谭昌朝赴省府考拔贡,他名列全省第五,被选为雷州三县“拔元”,故称为“三 县拔”。? 民国初,广东省政府选派谭昌朝和何荦去保定军校深造。到校不久,昌朝愤于军阀割据残 民,说“文人不宜当武将”而毅然返徐,自
(18851944)
219、常自新
  常自新(1885~1920)字铭卿。陕西蒲城人。早年肄业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清末举人。曾任蒲城县高等小学堂教习、蒲城教育分会会长。光绪三十二年(19 06)井勿幕自日本回陕,发展同盟会会员,他首批加入,任东路负责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常在纂修县志和改革城乡小学教育问题上,与知县李体仁多有争议;加之他又派员清查劣绅原烈十多年管理教育的账目,反对陕西督抚借用外债修筑西潼铁路,引起李体仁和原烈的愤恨,蓄
(18851920)
220、陈瑞祺
  陈瑞祺(1885~1950)陈瑞祺,名祯祥,字文典,广东新会人。自幼在家乡受教育,13岁到香港续学,18岁辍学从商。一年后赴法属东京湾(今越南海防)等产米区作实地考察,先后在海防和西贡开设广和兴和广中兴(后改名广正兴)号,专营大米生意。30岁时总管商号业务,西贡的粮食加工业扩展为日产大米300吨的大厂,旋购置一艘1000多吨的“黄石公”号货轮,从越南运大米至香港。民国25年(1936)增设“正心有
(1885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