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介绍(5)
41、陈甫仁
  陈甫仁(1882—1911年),广东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人,何子渊的门生。别号:辅仁、陈文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早年在家乡加入洪门会,欲推翻清政府,屡谋起事,未成。后随叔父去南洋经商,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旋归香港,参加黄兴组织的革命统筹部,负责运输军火。1911年4月初,奉命运枪械至广州接应黄花岗起义,因事机不密,在澳头登岸时被清巡防营逮捕。被捕后,他向清军官兵宣传革命,使部分官兵深受感动
(18821911)
42、王荷波
  王荷波(1882~1927年),原名灼华,化名满王纲、彼得洛夫、汪一喜。祖籍山西太原,生于福州。民国5年(1916年),进铁路浦口镇机厂当钳工。民国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徐州、济南等地从事工人运动。翌年1月底,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决定京汉铁路实行总-。他在津浦路天津、沧州、德州、泰安等地发动工人响应,率领“两浦”二千工人卧轨-。“二七”惨案发生后,转移上海,转入地下活动。6月,在中
(18821927)
43、刘先俊
  刘先俊(1882~1911)刘先俊,宁乡县道林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湖南长沙、江苏镇江等处新军任教习、管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后,为了早日推翻清朝,策动各省早日独立,他决计去新疆开拓新的革命阵地。经舅父陶森甲的推荐,他投奔新疆巡抚袁大化,被任为新军督练处督练官。他利用这个合法地位,暗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运筹起义事宜。联络革命党人田昔年
(18821911)
44、张文光
  张文光(1882-1914),字少三、绍山,云南腾越(今腾冲)县城五保街人。辛亥志士,云南提督。清光绪八年(1882)5月生,出身富商家庭。父张大纲,字纪三,经商边地,学精称准,家昔丰隆。张文光少有大志,师王开国先生,以忠义自勉。后随父经商,往来于腾越和缅甸之间。生性刚强,不畏权势,仗义疏财,仿孟尝君行事,结交英雄志士,义名日增,引起当地官府猜忌。光绪三十年(1904),被清迤西道石鸿韶逮捕,后借
革命烈士(18821914)
45、何羽道
  何羽道,本名金榜,字远耀,1882年7月22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南河渡兰家岭。祖父及父亲都是以农为本的贫苦农民。何羽道的少年时代,正值清政府摇摇欲坠之时,国家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些,使年幼的何羽道产生了对世道黑暗愤然不满的心情。18岁那年,何羽道通过应童生试。不久,与同乡尹氏完婚。后为求学入武昌湖北省立文普中学学堂。在校期间,他接受不少新知识,开阔了眼界,并结漱教仁等一批先进青年,忧国
革命烈士(18821928)
46、李仪祉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后改仪祉。陕西蒲城人。父亲李桐轩、伯父李异材,均为学界骄子,又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会员。他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爱国主义的熏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胞兄约祉参加同州府试,名列榜首。是年入泾阳崇实书院,后又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受陕西著名爱国教育家刘古愚、柏景伟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孙中山十分敬慕;写有《女子不缠足歌》等,积极主张妇女解放。光
(18821938)
47、金慰农
  金慰农(1882~1955),原名猷澍,晚号眇翁,休宁徽光乡瓯山人。爱国民主人士。金慰农17 岁中秀才,次年进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学习,与吴樾等爱国志士相识,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创办《直隶白话报》,宣传推翻满清政府,为准备暗杀清廷-,曾与马鸿亮、杨积厚去东北买武器,密谋起事,未成。改往东北速成武备学堂任教,担任化学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金慰农转赴美国留学,先入阿迈士高中、渥士特工业大学攻读
(18821955)
48、罗元鲲
  罗元鲲,字瀚溟,县敦信团利村(今洋溪)寨边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光绪三十二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成绩冠首,监督谭延闿留其在堂服务,不就而归。罗元鲲返籍后,连续在新化速成中学堂、新化公立中学堂、新化县立中学授课6年。民国2年(1913),罗仪陆(原游学预备科副监督兼教务长)在长沙恢复清末被勒令解散的游学预备科,改名“复初”,罗元鲲应邀前往执教。自此至民国26年冬,在省历任复初、明德、妙高
(18821953)
49、陈可钰
  陈可钰(1882—1944年)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9月,乳名阿书,字景瑗,石潭镇雷坑田心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后被选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加入同盟会及参加辛亥革命。民国2年(1913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先后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 民
(18821944)
50、潘文治
  潘文治(1882~1949),番禺鹿步司朱紫乡(现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珠村,黄埔第一、二次建区时,东圃、珠村均属黄埔区辖)人,出身于贫苦家庭。1900年,得老师帮助,考入黄埔水师学堂(黄埔军校前身)学习驾驶,为第八届学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派往英国留学深造。归国后,于1919年任永翔舰舰长。1922年,陈炯明怂恿他签名反对孙中山,被他断然拒绝,并愤然辞职回乡种田。后经孙中山动员,才继续从
(188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