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顾述之
  顾述之(1872~1938),名倬,以字行,别号云窝。清同治十年十二月十八日(1872年1月27日)生于无锡县城凤光桥(今无锡市区三凤桥)顾家弄。近代中国中等师范教育家。21岁考中秀才,后肄业于东林书院、南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和侯鸿鉴一起由学校资送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一年。归国后历任东林学堂校长、上海中国图书公司、直隶提学使署教育科长等职。光绪三十一年自办新民小学。宣统元年(
东林书院(18721938)
72、任福黎
  任福黎(1872~1946)任福黎,字寿国,晚号遐思山人,长沙县新康都长塘铺(今望城县乌山乡长塘铺)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幼从父习诗文,10岁丧父后于近山密林中筑一小屋刻苦攻读,16岁时与兄任寿文人岳麓书院学习。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投身军旅,在陆军统帅刘坤一幕下,随军出山海关,筹御日事宜。二十九年,应江西巡抚夏时邀,担任右江水师统领。次年,东渡日本,人东京宏文书院学
岳麓书院(18721946)
73、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2),字润琴,河北省肃宁县人,后曾迁居天津。青年时即以诗文、学识称道于士林。清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夺魁,成为天津第一个金榜题名的状元。他是天津封建文人中第一个中状元的人。此后第二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清末曾历任翰林院修撰、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堂提调。辛亥革命后,在北洋政府任大总统秘书、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直隶教育厅
(18721942)
74、张际升
  张际升(1872~1932年),乳名顺德,字纯清,祖籍书洋塔下。清末、民国时期有名的知县、县长和名医。清光绪年间,县学科试,张际升名列前茅。后随父去南洋,厌倦经商,以极大的兴趣自学中医学,并有所成就。不久回国继续攻读诗书,获贡生。而立之年涉足仕途,曾任广东从化知县,替百姓办许多实事、好事。未满3年荣调。百姓捧清水一碗,清香一束,夹道欢送。此后,他历任高明、四会、三水、香山等县知县和广东省候补道台等
(18721932)
75、郑谟光
  郑谟光,原名赞襄,字慕蔡,号弼臣,浦源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谟光小时聪慧好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取生员,宣统三年(1911)录取优行增生。民国6年(1917)考入财政部财政讲习所,毕业后,录用于福建省财政厅。民国7年,当选为省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萨镇冰委任他为省谘议。民国12年受聘为闽海道署谘议、县谘议,并任宁德县自治筹备处副处长、宁德县教育指导委员,周墩自治议员、禁烟委员
(18721941)
76、吴瑞甫
  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号黼堂,出生于同安县同禾里石浔村,世居同安后炉街,祖辈七代都以行医闻名。吴瑞甫自幼力学不倦,14岁时奉父命学医,博览历代医书,精研思考,推陈出新,常有突出于前人的见解。32岁中举,因淡泊功名,遂在同安悬壶济世,评注、校订宋代医书《圣济总录》和陈无择《三因方》。辛亥革命前夕,吴瑞甫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安青年自治会会长,策动清军官兵起义。当灌口革命军兵临
(18721952)
77、吴奎
  吴奎(1872~1941)吴奎,字德清,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世居连城吴屋巷。早年赴海外经商,后儿子长大,继其事业,便回国安度晚年。但抗日烽火四起,使吴奎忧心如焚,不忘国事而奋起请缨从戎。民国28年(1939),躯体魁梧的吴奎虽年过花甲,银髯飘拂,然精神钁铄。是年初春,中国半壁山河已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连城亦惨遭敌机轰炸。目睹死难者血肉横飞,山河破碎,奋臂请缨者接踵而至。吴奎亦身背
(18721941)
78、徐国安
  徐国安(1872~1948),字静仁。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镇江人。祖籍安徽当涂。实业家。年未二十入庠为秀才。一生以经商、办实业为主。起初往来于镇江、扬州卖盐,进而在苏北沿海从事制盐,在实业界崭露头角。民国成立后,在上海创办溥益纺织公司,在当涂创办福利民铁矿公司,溥益公司曾发展到纱绽5万余枚。福利民公司先后开采了南山、小姑山、梅山等铁矿,后又筹办小型炼钢厂未成。他还协助张謇、胡筠等创办南
(18721948)
79、罗洁
  罗洁(1872~1913)字雪予,金寨县吴家店镇人,早年胸怀救国之志,20 岁时,自费留学于日本东京经纬学校,其间,与黄兴、邹容等革命志士过从甚密,倾向进步,在东京加入“光复会”,并被任命为机要秘书。孙中山自欧赴日,“光复会”、“兴中会”联合组成同盟会,罗洁被任命为干事。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罗洁奉命归国。辛亥武昌首义,罗洁任招遣所总办,不久任北伐军左翼司令,率军40 余日,辗转鄂、豫、皖
(18721913)
80、赵得臣
  赵得臣(1872~1944),原名揖泉。祖籍泗阳,因水灾落户扬州西乡七里甸赵家庙,是扬州中医经方派创始人。幼年丧父,随母陈氏进扬州城,14岁从东关名医朱素臣学医,18岁悬壶旧城仓巷。其时扬州西医甚少,疔、疽、痈等外症难得医治,赵得臣大胆进行手术治疗,故人称赵氏中医内外方脉。由于他替人医病处方灵巧,医理贴切,且获愈者众多,百姓称颂道:“扬州出了个少年神医,有华佗刮骨疗毒之功术。”盐商大贾相继求诊,赠
(187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