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5)
41、高炳麟
  高炳麟(约1866~1936),字文伯,生于贵池县城内牌坊街(今九华街),光绪辛卯科举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贵池设立教育行政主管机构劝学所,高被委为劝学所总董兼视学员。兴办新学,不遗余力。宣统二年(1910 年)十一月,他被县各界推举,充任安徽省谘议局议员。民国元年(1912 年)元月,高复被选为安徽省临时议会议员。民国6 年,高炳麟任安徽省实业厅厅长。20 年代后,辞官归里,多方关注
(18661936)
42、何寿朋
  何寿朋(1866—1921),字士果,民国后以字行。湖寮双坑人。父如璋。寿朋年二十三侍父日本,为文洋洋数千言。嘉应黄遵宪时为参赞,大异之,赠以诗。登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举人,二十四年(戊戌,1898)成进士,改官江西知县。是时清德宗锐意变法,擢用一时名流,而黄遵宪奉以京卿出使日本,命调寿朋随节。未几太后训政,前言变法者俱得罪,遵宪在沪几罹不测,赖寿朋出计援之乃得解。寿朋见时局已变,归而谋以
(18661921)
43、邱允衡
  邱允衡(1866~1953年),原名秉钧,号立权,允衡为其字。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十六日。晋江祥芝(今属石狮市祥芝镇)厝上村人。光绪八年(1882年),允衡随其堂兄前往菲律宾谋生,初在一家商店任簿记员,因秉性聪颖,任事勤谨,认真钻研经营业务,甚得店主赏识,不久即升任当事。允衡在略有积蓄之后,即辞去店中职务,自已创办大兴公司,与黄秀烺、黄淑卿、叶其臻、杨玉珯等人合股经营布业。其时适值美
(18661953)
44、冯台异
  冯台异,字树侯,河南省唐河城南二十五里小李庄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树侯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一生寒窗苦读,追求功名,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了第三甲进士,分发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此
(18661908)
45、摩尔根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1945)ThomasHuntMorgan,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于1933年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66年9月25日出生在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Lexington)。在肯塔基州立学院(StateCollegeofKentucky)现在的肯塔基大
(18661945)
46、彭寿松
  彭寿松(1866~1918)彭寿松,字岳峰,长沙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生。年轻时留学日本,思想倾向革命,回国后以知县分发福建。后因与上司不合,他离职闲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与慈禧相继死去,他当时已加入哥老会,认为革命时机已到,秘密组织“黑赤社”,以谋举义,未果。宣统三年(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加入同盟会,认为革命的关键在军队,非联络军界革命必不成功。于是,与其子济溶、
(18661918)
47、黄仲涵
  黄仲涵(1866~1924年),字泰源,祖籍同安,生于印尼中爪哇三宝垄,著名印尼华侨企业家。黄仲涵幼时人私塾,接受中、荷文教育。其父黄志信,参加过闽南小刀会起义,起义失败后南渡印尼三宝垄,十年后为三宝垄巨富。黄仲涵成年后佐父经商,精通业务,光绪十六年(1890年)接替父亲经营建源公司。同年被荷兰殖民当局任命为“玛腰”(Majoor,陆军少校),专理华侨事务。光绪十九年(1893年),黄仲涵将建源公
(18661924)
48、王祝三
  王祝三,字显才,安溪县常乐里由义乡(今剑斗镇月星村)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八月十五日。清末秀才。民国2年(1913)毕业于福州法政学校。曾任安溪县典狱官,建安道署财政科员、谘议,安溪县立第二高小学校校长。13至15年任南安县长。平素热爱公益事业,曾赴南洋各地募捐,创办崇德中学和建设剑斗东山“益美”、“成美”两石桥。民国17年任崇德中学董事会主席,动员华侨官光厚在厦门挑水巷购置楼房39间,作
(18661936)
49、郭其昌
  郭其昌(1866~1903),字世五,界首城关大郭寨人。清末武举,皖北“哥老会”主要首领。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郭其昌赴京会试,目睹清廷腐败,列强霸道,愤慨异常。遂与豫人武举马铁通、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之子程绍周密议,决心抛弃功名利禄,返乡组织“哥老会”。光绪十六年,郭、马、程等人于农历三月初三在界首集密会,公推郭其昌为总督。组织有军师、都督、大将、头目等一套班子,制订有起义纲领,旨在“反清
(18661903)
50、叶在琦
  叶在琦(1866~1907年)字肖韩,又字稚愔,侯官县人。生于翰林之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进士,选授翰林院检讨,派充贵州学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闽浙总督许应骙之聘,任全闽大学堂监督,在省考选贡、童生中,择优入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以凤池书院改名福建高等学堂,增建讲堂、宿舍,添置仪器、标本,充实设备。时新学初兴,在琦着意培育新型人才,选掖优秀,送京师大学堂或赴日留学;
(1866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