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5)
41、段正元
  段正元(1864—1940)俗名德新,道号正元,世人谓之段夫子,威远县镇西镇人。十五岁入峨眉、青城闭门修道,得师“先天后天、内圣外王、修治齐平、体用合一”之真传。著《阴阳正宗》十二卷。1912年,段正元在成都办人伦道德研究会,讲《四书》《五经》,发儒学真义,编有《道德发凡》、《外王刍谈录》等。1916年,北京成立“道德学社”,聘段正元为社师,他诲人不倦、讲学不辍,先后在北京总社及上海、南京、杭州等
(18641940)
42、陈佐廷
  陈佐廷(1864~1942),字荫棠,岐岭乡陈东村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秀才,以后补“优廪生”。中秀才次年即受聘为私塾教师,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废科举兴学校后,在永定、南靖和广东大埔的公私立中小学里执教国文、历史等科,极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民国29年(1940年)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的“教学五十年极优教师奖状”,誉满闽西粤东。旧社会教师生活非常清苦,但佐廷淡泊自甘,课余还努力于他喜爱
(18641942)
43、陈松坪
  陈松坪(1864~1938.10),回族,广西桂林人。清末至民国开封名中医。陈松坪幼读儒书,兼习医理。21岁中举,游宦于南京,扬州等地。1886年在扬州与清军提督总兵左宝贵结识。左赞赏其才学,聘陈为幕宾,后提升幕僚长。1894年中日战争中,陈松坪随左宝贵守平壤。左以身殉职,受清廷重赏,后代袭爵位。幕僚按级升迁,陈松坪被授道台衔,分发河南任用。光绪二十二年(1896),陈松坪到开封候补。鉴于仕途暗淡
(18641938)
44、林推迁
  林推迁(1864~1923年),字宝善,海澄县海沧(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少时家贫,年轻时南渡马来亚,勤奋自学,通晓华文、英文和巫文。初操舟业,以勤俭达小康。改为经营航运后,在马来半岛东海岸的丁加奴和新加坡之间转运货物。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创瑞兴盛轮船局,购置多艘轮船,开辟新航线。同时在丁加奴开垦大农园,种植椰子和橡胶。他为新加坡洪门会“义兴帮”首领,性格沉毅,好任侠,常为人排难解纷,
(18641923)
45、张检
  张检(1864-?),字玉叔,直隶省天津府南皮县(今属河北省)人,清末官员。张之洞长兄张之潕长子。清同治三年(1864)生,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之潕,生平未详。其叔父张之洞为清代两广总督,洋务派领军人物。光绪十六年(1890),张检参加庚寅恩科殿试,中第三甲第40名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分发吏部,任候补主事,后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外放江西饶州府知府,升江西巡警道,署江西按察使。后事不详。
(1864~?)
46、陈杜衡
  陈杜衡(1864--?),字芳斋,直隶青县人。1884年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随后官派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水师教官,1923年授海军少将衔。1881年考入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84年11月毕业,被清政府选为第三批留英海军学生,派往英国格林书院专习炮术。1889年任北洋水师“平远”舰-大副。1895年任“威远”练舰督练大副。1904年10月任烟台水师学堂正教习。1911年任烟台水师学堂教务长。
47、徐右丞
  徐右丞(1864~1956)徐右丞,名树弼,字右丞,长沙人,清同治三年(1864)生。幼承家学,熟谙内经病理,精通歧黄之术,擅长五运六气,对疑难病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他在长沙行医20多年,后追随孙中山、黄兴等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去北京,参加中医考试,名列第一,并在北京城南开设诊所,悬壶行医40余年。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疗效显著,声誉日隆,被群众誉为北京市四大名医之一。他与萧龙友(北京四大名
(18641956)
48、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1864年7月25日-1929年9月29日),日本山口县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继山县有朋之后长州藩第二代领导人,陆军大将。政友会第五任总裁,日本第26任首相,作为军人政治家有超群的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视野,长期在日本军政两界呼风唤雨,在国内实行高压政策。摧残议会政治,在国外推行满蒙分离政策,阻挠中国统一。皇姑屯事件后,昭和天皇借口在炸死张作霖事件上他的上奏前后矛盾,将其罢免,不久失意死去。著
日本第26任首相(18641929)
49、王慎之
  王慎之(1864~1927),本名慎吾,字思源。泰州人。进步士绅。21岁入县学,后行医,行医时常不受贫苦病人酬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王慎之在泰州先后组织个人自治会、天足会、禁烟会,主张自洁强身、男女平等。光绪三十年任泰州视学,为维护设于郊区的竞成初等小学堂与知州坚决斗争,迫使准备撤销学堂的知州罢官而去。光绪三十二年,又参加创办私立天职两等小学堂,并卖去田地130亩开设萃华国货社,用实际行
(18641927)
50、李文伯
  李文伯(1864—1920),原名成章,号康居,瑶族,涝水(今属莲花乡崇岭村)人。他求学时期,除攻读古典文学,还深研歧黄医术。因见清皇朝腐败无能,转而追求革命。在乡试时,曾以“长天”为冠履的考题作一对联:“长江-关全局,香港绝交不共天”,表达自己对鸦片战争失败、清皇朝割香港给英国及-长江奇耻大辱的愤恨。不久,与本县李苍霖、周毅夫等奔赴香港、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活动。为实现实业救国计
(186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