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9年出生的名人介绍(7)
61、胡玉缙
  胡玉缙(1859~1940),字绥之。元和县(今苏州市区)人。清咸丰九年七月二十日(1859年8月18日)生。学者。光绪四年(1878年)肄业于苏州正谊书院,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光绪十一年中举人,次年入福建学幕。光绪十四年聘为苏州学古堂斋长。光绪二十六年任兴化县教谕。光绪二十九年应经济特科试,获一等第六名,遂改委湖北知县,入张之洞幕府。光绪三十年奉两湖、两江会派,东渡日本考察。光绪三十二年学部以治经
(18591940)
62、薛宝润
  薛宝润(1859~1929),字醴泉,以字行。清咸丰九年(1859年)生于江阴县(今江阴市)马镇北渚。民族资本家。15岁去上海在同乡人开设的颜料号当学徒。满师后,自设咸康颜料号,专销德商颜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获厚利,积资白银达300万两。大战爆发后,受德商委托代管谦信、礼和洋行的所有业务和存货。因颜料货源断绝,价格猛涨,他又获利白银500万两,成为上海巨富。他先后将资金投向工业,清光绪三十年(
(18591929)
63、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 原名况周仪,以避清帝溥仪讳改,字夔笙,别号阮盫,晚年又号蕙风。临桂(今桂林)人。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中举人。援例授内阁中书,任会典馆绘图处协修、国史馆校对。叙劳以知府用,分发浙江,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又委以税差。民国年间寓居上海,以卖文为生,以至无米下锅,穷困而终。自幼好吟咏,12岁作《韶音洞》诗。后以王拯为师,习填词,21岁作《存悔词》。
清末四大家(18591926)
64、杜希春
  杜希春(1859—1911)乳名旺,字少台,清末秀才。禹州城东褚河乡杜庄人。希春18岁因才气过人,名列诸生之冠。然而却淡于功名,以教书为业。写有许多剧本,如《同胞恨》、《驱癖验方》、《小寡妇上坟》、《花园赠金》、《绣鞋占课》等。
(18591911)
65、李寿铨
  李寿铨(1859-1928)字镜澄、劲臣,祖籍镇江。清道光镇江状元李承霖侄孙,曾任教于扬州安定、梅花两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武进张赞宸共赴江西开办煤矿。光绪二十四年在安源成立萍乡煤矿总局,李寿铨任机矿处长。经过10年艰苦创业,煤矿终建成。其间,与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的黄兴相识,彼此志同道合,引为莫逆。李寿铨经黄兴介绍先后加入同盟会和南社,并在∠社丛刻》上发表多篇诗作。民国元年(19
(18591928)
66、张燮堂
  张燮堂(1859-?),字季理,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清朝末期陕西凤翔府知府。清咸丰九年(1859)生。光绪元年(1875),考中乡试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登进士第,与山东菏泽张星吉、福建侯官张元奇同榜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同年改国史馆协修官;光绪十七年(1891),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顺天
67、周体云
   周体云(1859~1948),字群乾,今汨罗市高家坊镇人。身材魁梧,自幼随父学拳习武,日夜不殆,继承其父八拳、虎爪等功。他借购销土产,去常德、邵阳、麻阳等武术之乡,以拳访友,以友为师,从中吸取精华。渐而在所到之处开设武场,带徒传艺,明查暗访内家拳高手为友。辗转数年,武当拳术他亦已掌握,融汇两家拳之特长,独创别具一格的套路。他闯荡江湖,屡遇武林强手,一直保持不败。一次,有位来自麻阳的武林女杰与他交
(18591948)
68、刘润纲
  刘润纲(1859—1936),字维三,廉州镇人。少年时熟读许多-,16岁考取庠生,26岁考取拔贡,后赴京朝考,获大挑二等,被朝廷委任为知县,他却弃官不做。不久,他考入广州广雅书院继续深造。光绪年间中举人。曾在广东普宁、龙门任训导,在从化任教谕等职,后返乡任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派往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翌年,担任廉州府中学堂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刘辞职到钦县师范学堂担任监督兼钦县劝学所
(18591936)
69、孙大鹏
  孙大鹏(1859~1928),字海南。今建湖县钟庄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人。次年,由礼部资送会典馆充誊录官。后以“在事出力”,议叙知县,但因回里服丧未获授职。光绪三十一年服除入都,援例以知县身份分发浙江候补。期间,历办催米、勘荒、查案等差。时值浙江筹备立宪,孙入浙江省-研究所,考取得优等,旋免试进入法政学校官班深造,以优等第二名毕业。宣统二年(1910年),孙大鹏被巡抚曾子固委其为
(18591928)
70、王益谋
   王益谋 (1859—1926),老道寺吴寨村人,以精通医理,乐善好施,为人称颂。民国7年(1918),疫病流行,施药救济,百姓康复。9至10年(1920—1921)水、旱成灾,借米赈救灾民,用次子教书薪俸及其他收入,兴学、济贫,并创办私学,聘请教师,广收贫家子弟就读,借给书籍及学习用品,有的还解决食宿,将宗族祠堂房舍改建为吴寨明德初小。晚年著《医方集解》28卷,首列病名录,所集药方下有病论、药性
(1859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