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谭鑫培
  谭鑫培(1847.4.23~1917.5.10) 著名京剧演员,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 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
同光十三绝 谭派鼻祖(18471917)
12、郭筠
  郭筠(1847—1916),字诵芳,蕲水人 。道光戊戌进士、两淮盐运使郭霈霖女,自署书斋名曰“艺芳馆”,故晚号艺芳老人。她是湘乡大学士谥文正曾国藩次子曾纪鸿的夫人,翰林才子曾广钧之母,由于丈夫曾纪鸿及夫兄曾纪泽都逝世过早,年轻守寡的郭筠成了富厚堂的女主人。她毅然担负起亲课儿曹的重任,成效可观。她人品、才学兼优,诗、文皆工,尝与子女唱和,著《艺芳馆诗稿》行世,为近代有名的女诗人之一。清道光二十七年
清代著名女诗人(18471916)
13、周召南
  周召南,字敦诗,别字雅言,号棠坡,狮城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幼好学,授业于周道兴,勤究四书、经史,学业猛进,19岁考取秀才,因母寡,在家奉侍。召南性情敦厚朴实,言行谨慎,事母至孝,母亲起居饮食,事必亲躬,邻里称颂。居家勤究经史,尤长书法,学习欧体,笔划瘦硬神妙,书法之精,首屈斯时。后由七步陈荫堂推荐,赴福州主事宁周会馆,主馆八年,奉公守职,经济往来,毫不染指。后因母年老辞归。召南为
(18471925)
14、王积树
  王积树(1847—1908年),小名镇帮,字若藩,凌云泗城镇人。清朝同治初年,以文童身份投云贵总督岑毓英做幕僚。随军征战有功,历任师宗、个旧、罗平、富州、巧蒙、宁州、宜良等厅官、州官、县令,后由宜良县令擢升河口边防副督办,先后在云南官场历时四十余年,相继担任盐课大使、红河沿线管带,掌管河口缉私巡船,征收税金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二九日,孙中山派黄明堂、王和顺率领由镇南关撤出的革命军百
(18471908)
15、让·卡西米尔-佩里埃
  让·保罗·皮埃尔·卡西米尔-佩里埃(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法国政治家、富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五任总统。其父奥古斯特·卡西米尔-佩里埃(AugusteCasimirPérier)曾任内政部长。在普法战争中,他任上尉。1876年以左派共和党人资格被奥布(Aube)省选任众议员,曾任副议长(1890-1892),1893年任议长。同年12月3日组阁,但由於无法对付--和棘手的政教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五任总统(18471907)
16、王宗朋
  王宗朋(1847—1906),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箕山镇王榔头庄)人。王宗朋自幼爱好武术,光绪二十年(1894),以练武强身、扶弱保家为宗旨,创建了“红沙会”,组织本村及附近乡民,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为民申张正义,红沙会很快发展到500余人。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后,镇压抗绢运动。光绪二十八年(1902),郓城知县抓捕了抗绢领袖任青合,王宗朋带30多名会员,赶赴郓城,和郓城的抗绢群众团
(18471906)
17、陶锡三
  陶锡三(1847~1881),名鼎金,字莹生,清巴陵县城东人。同治四年(1865)入清军老湘营,任堂兄陶澄轩中锋前哨。后在江苏、山东镇压捻军,攻夺绥德州城。七年,左宗棠命其以总兵名义筹办军粮。他年少魁悟,应对如流,至蒙古,蒙古王公大悦,即发粮源源供应。八年夺甘肃灵州诸城,清廷赏其功以都司、游击补用。九年,在攻击金积堡战斗中,勇猛冲杀,立下战功,以参将补用,加副将衔,统辖老湘营马队。十一年,率马队随
(18471881)
18、孙藻
  孙藻 (1847年~1921年) 别名咯拉,今台前县打渔陈乡东影唐孙家街人。清朝末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他生于贫寒之家,10岁父母双亡,流落街头乞讨度日。13岁在山东梁山县寿张集讨要时,老井班一演员见其声音宏亮,于是禀明班主收其入班学艺。孙藻得此机遇,刻苦练功,精心求艺。1863年,他艺满登台试演《小二送母》,因心情紧张,在唱到母亲去把娘家走,把我小二留在家,我问娘走我吃啥,娘叫我和块白面拽咯
(18471921)
19、周晋镳
  周晋镳,男,1847年出生,字金箴,慈城鼎新街周御史房人,首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参与创办四明商业银行,1927年去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从祖,四任上海总商会总理,首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是“宁波帮”举足轻重的人物。弃仕从商前,周晋镳曾任江西广昌县知县、南昌县知县。1887年,弃仕去上海创业,先与同乡严信厚创办宁波通久源轨花厂。1890年,投资并参与创办上海华新纺织新局,任协理并董事
(18471927)
20、董常义
  董常义(1847~1910),字宜斋,知堡乡南知堡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大饥荒,多次徒步西安、北京贩卖字帖糊口。目睹百姓苦难和世俗败坏,乃筹建“长灯”、“舍茶”、“同善”三个善会,从事各种善举,如掩埋劫后白骨,炎天施舍茶水,收集、焚化字纸,修路补桥等。自编《荒年歌》等劝善歌词30首,分上下两册刊印。每遇远近赛会,必徒步前往,当众宣讲演唱。慈禧太后避乱西安时,赐董为“宣讲生”。光绪三十二年(1
(1847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