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夏辛酉
  夏辛酉(1843—1908)字绍襄、庚堂。郓城县夏庄人。同治初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1868年 (同治七年) 在左宗棠部下当兵,随军进驻陕西,以战功升任守备。1874年(同治十三年),沙俄为0中国,挑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0分子造反,夏辛酉奉命征剿,先后攻克乌鲁木齐等城。因平定新疆之乱有功,官至总兵补用,赏赐头品顶戴,三代正一品封典,穿黄马褂。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办理登州防务, 统领
(18431908)
22、张曾敭
  张曾敭(1843-1921),字小帆、抑仲、润生,室名筱颿、筱帆、静渊、渊靖居,晚年号道声良骏。清直隶天津府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梁庄村人。族系西门张。清末民初官员。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生。早孤,依靠河南商城县亲戚周家支援,得以攻读诗书,监生。同治六年(1867),中举人。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同治十三年(1874),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年(1877),任会试同考官
(18431921)
23、张逸
   张逸(1843~1904),一名士煌,字逸君,号次野,亦号黄雪老人。泰州人。生性疏放,不拘小节。好饮酒,有诗才,常拖曳竹杖在街市行吟。有《瓢斋诗钞》、《霜匏集》。 张逸书法造诣很高,擅长狂草,豪迈不羁,极为洒脱,有张旭、怀素的笔意。半酣时书兴最浓,不论求字的人是什么身份,有求必应,茶坊酒肆留有不少墨迹。书法署款不固定,因为美须髯,常书“老髯”、“髯逸”、“逸君髯”、“污道人髯”、
(18431904)
24、张夫人
  张夫人(1843-1918),失其名,原籍浙江鄞县(今鄞州),父张延谦。丈夫宁波镇海小港(今北仑区)李梅塘(1841-1900)。诰封夫人,邑人称张太夫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六月二十四日生。咸丰十年(1860),18岁,嫁李梅塘为妻。李家为享誉浙东地区的镇海名门望族。李梅塘为国学生,官江苏试用同知,诰荣禄大夫。张氏嫁入李家后,善于处理族内大小事务,颇得婆婆欢心。主持家政后,凡事有条不紊、皆
(18431918)
25、谭鑫振
  谭鑫振(1843~1882)字丽生、贡三,清湖南衡山县(今衡东县石湾镇泉水村)人。自幼聪慧,才智过人,曾求学石鼓书院。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署岳州训导,后受湖南巡抚王文韶器重,视之为“国器”,委校阅各书院经课。光绪六年(1880)赴京殿试,取一甲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八年殁于山海关。流传书作有南岳《半山亭记》、南岳鹤岭东岳庙“紫气东来”匾额等,其书有欧意,榜书大气,楷书规整中有灵
石鼓书院(18431882)
26、罗金城
  罗金城(1843~1915年)罗金城,字文基,号筱坡,又号迁藩,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于福州台江下杭街商人家庭。金城自幼聪明好学,13岁应童子试时,因父患眼疾,难以经商,金城继承父业,弃学从商。是时,金城经营恒和、升和、均和3家钱庄,分设于下杭街、延平路、上藤路。升和钱庄还发行大量台伏票在市面流通,信誉卓著。金城还经营罗坤记进出口商行,购销花纱布、苧麻、烟叶、黄酒等南北土特产杂货。又开设恒
(18431915)
27、爱新觉罗·世铎
  爱新觉罗·世铎(1843—1914年),清朝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九世孙,爱新觉罗·全龄第三子,清末后党重要成员。1901年,任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1911年,任皇族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1914年去世,谥号恪。人物生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世铎承袭礼亲王爵位。同治年间,被授为内大臣、宗人府右宗正、宗令等职。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罢免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全班军机大臣后,
(18431914)
28、韦陟云
  韦陟云(1843~1922),字蘅浦,号郇五,壮族,大乐乡大乐村人。生平好学,爱作诗赋,是近代壮族诗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举人。光绪四年(1878年)十月,任云南报捐局主事。光绪六年七月,在京鉴定,八月正式入户部为主事,十月改加员外郎衔。光绪十六年(1890年) ,请假回乡,次年受人牵连,遭受“无妄之灾”,在家候审,3年后奉命赴京羁栖待命。在百无聊赖中,“忆及家乡山水,旁及各处事迹,古
(18431922)
29、李熙文
  李熙文(1843-1876),字叔豹,文山县开花镇人。清同治甲戌补选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熙文少年随父旅迹近大半中国,历经-艰辛,体察民间疾苦,陶冶成当时较著名的青年诗人。生前所写诗文较多,今尚存《古莲斋诗草》和《经吹堂新稿》,编成《李叔豹诗集》,计134首,收入《云南丛书诗集》之六十六。
(18431876)
30、朱球官
  朱球官(1843~1919)字圆明,号降龙,六都葛陂(今坂东镇朱厝村)人。幼聪颖,性朴诚。少年在古田县水口镇习缝纫工,稍有余积便尽数借给穷苦乡人。22岁出家时,集债户当众焚毁帐簿,以示永不讨还。清同治四年(1865),到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僧,佛号古月。福州翰林郑锡光与其过往甚密,曾赠以新衣及银钱。他谦而不受,粗衣淡饭度日,整天坐禅念经,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古月和尚倡议重
(1843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