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蒋临照
  蒋临照(1824~1869)字普斋,号玉衡,清代庆云县蒋黄邱人。蒋临照少年时代开始习武,善于骑射。咸丰二年(1852年)冬,蒋临照参军。其所在清军江北大营驻扎扬州,与太平军交战有功,被任命为把总,继而因战功被任命为朝阳营千总,赏赐为五品蓝翎。咸丰三年(1853年),因退敌有功,蒋临照升任旧州营都司、守备。咸丰四年(1854年),清军攻打瓜州时,北军统帅托明阿怯敌临阵夜逃,蒋临照率部勇击敌军,声誉大
(18241869)
12、周恒祺
  周恒祺(1824—1894),字子维、福陔,号福皆,湖北省黄陂县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咸丰二年至六年庶吉士,咸丰六年至同治一年任翰林院编修,其间曾分别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实录馆协修官,同治一年至二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同治二年至七年掌京畿道监察御史,同治七年至八年任工科给事中,同治八年至光绪一年任山东督粮道,其中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兼署山东盐运使、同治十二年兼署山东按察使,光绪
清朝大臣(18241894)
13、徐树铭
  徐树铭(1824~ 1899)清左都御史,经筵讲官。清长沙县人。字寿衡,一作叔鸿。生年不详。少时读书长沙城南书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出主四川乡试。咸丰二年(1852)任山东学政。后擢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又被派往福建任督学。时蒲田、同安二县吕、黄两姓械斗,其势汹汹。他书写劝谕两姓停止械斗文,又亲往祭悼械斗死者,使双方各自愧悔,事遂平息。又为两姓设立型仁、讲
(18241899)
14、卞宝第
  卞宝第(1824~1892),字颂臣。仪征人,世居扬州。晚清名宦。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官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河南司主事,浙江道监察御史兼湖道监察御使,礼科给事中,顺天府丞、府尹,河南布政使,福建、湖南巡抚,湖广、闽浙总督等职。任中,勤政敢言,平反要案,-污吏,扶植良臣,抵御外敌,救赈灾民。在礼科给事中任内,曾奏请严禁卫、治京兵、遏邪说、备人才、振国纪,并--江北水师统领黄彬。署理湖广
(18241892)
15、刘庠
  刘庠(1824~1901),字慈民,号钝叟,清南丰人。祖父刘衡为清代循吏,官至兵备道。其父刘良驹,官至两淮盐运使。刘庠幼时随父居京师,受业于曾国潘。咸丰元年(1851)顺天乡试举人,官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后淡于仁途,辞官归里。咸丰六年(1856)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在抚州、建昌二府多次与清军苦战。咸丰九年二月,为对付太平军,兵部侍郎曾国藩率部进驻抚州,派人前往南丰迎清刘庠,刘
(18241901)
16、黄胜
  黄胜(1824—1902)字达权,号平甫,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镇东岸村)人。少时在澳门教会学校读书,后赴香港学习。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与容闳、黄宽等赴美留学,后因病回香港医治。1861年在香港《德臣西报》任经理兼,创办《遐尔贯珍》月刊,经常翻译英文文章。1862年与王韬合作,编成《火器略论》,为中-事近代化启蒙之作。深得丁日昌赏识,受聘赴上海同文书馆任职数年。同年与王韬合办中华印务总局,是
(18241902)
17、林凤翔
  林凤翔(1824—1855),亦作林凤祥,白沙人,青年时除务农外,常到附近城镇及紫荆山区经商谋生。金田起义前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道光三十年)1月金田起义时,林凤翔为肖朝贵部属,担任前军先锋。屡立战功,授御林侍卫,累升指挥、检点。1853年(咸丰三年),率军攻长沙、汉口,以首登武昌城有功,擢封天官副丞相。同年3月攻南京时首先攻破仪凤门。后与李开芳率部攻克扬州,截断清军南北漕运。1853年(咸丰
(18241855)
18、孙元度
  孙元度(1824~1856年),字玉臣,黄流村人,岁贡生。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6岁为秀才,20岁以品学兼优升为廪生,22岁被选送琼台书院读书。时琼州知州林仙龄、判军黄仙槎、巡道方伯、江国霖,曾先后到琼台书院视学。查到课卷,皆称赞是有为之士。琼台书院毕业后在崖州鳌山书院当助教。在此期间,饱览家乡的名胜古迹,吟诗作文,曾自选《玉臣诗文集》(今已佚散),现传世的诗文有《鳌山探胜记》、《黄孝子传并序》、
(18241856)
19、马千龄
  马千龄(1824-1909),属毕家场门宦,在清同治年间回民反清起义时,曾为马占鳌出谋划策,是河州回民起义领导人之一。但这一集团的武装势力崛起于马占鳌之后,始于马千龄之子马福禄。马福禄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中武进士,点卫守备,以终养告归。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花寺门宦的主要负责人马永琳等发动“河湟事变”(详见河湟起义)后,马福禄奉陕甘总督杨昌浚之命,募兵成立安宁营,为督带,随兰州道黄云从
(18241909)
20、宋景诗
   宋景诗(1824—1871) 冠县甘官屯乡刘贯庄人。清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幼家贫,给人扛活,爱习拳棒,练就一身硬功夫。稍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并在多处任武术教练,其徒弟不下数千人。他外表温文尔雅,有“宋大妮”之称,但生性刚强,遇事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威望。1860年(咸丰十年),鲁西各县闹灾荒,他带领当地万余农民,扛着铁锨锄头,冲进县衙,迫使县官答应免粮。当抗粮农民散去后,宋景诗被官兵逮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1824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