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阎敬铭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清末朝邑县(今大荔县)人。他形容猥琐,气貌不扬,脸象枣核,眼一大一小,身材不满五尺。考中举人后,去参加知县选拔。主选官见相,厉声呵斥:“出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户部主事。咸丰十一年(1861),经代理湖北巡抚胡林翼和继任巡抚严树森推荐,朝廷委任他为湖北按察使。一天,湖广总督官文的一名副将,率领几名亲兵,闯入武昌城外一户
(18171892)
12、柳天成
  柳天成:(1817-1871),清朝贵州都匀府人。农民起义军领袖。出身贫苦,饱受压迫,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在都匀坝固领导苗族起义,进军鸡贾河,建立根据地,众推柳天成为王。柳天成足智多谋,勇敢善战,他领导的义军活动于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攻战麻哈,击毙提督佟攀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在羊安与贵州提督张文德
(18171871)
13、吴德溥
  吴德溥(1817-1882),字眉生,吴铣次子,平昌白衣庵人。受业于大学士文端公倭仁,闻宋明理学,益自刻励,尽涤少年豪气,一以实践为主。后边境多有战事,复博综天文、物理、兵农之学,期于有用。德溥以同知分发贵州,至之日,筹办乡团,督制军械,教民操练。时贵州上下游均属盗区,德溥于境内设卡梭巡,质询民苗,存记良莠,劝德不遗余力。每战不乱,且有勇有谋,率先士卒,冲锋陷阵,历三十年而定,德溥实与之始终。德溥
(18171882)
14、蒋作锦
  蒋作锦(1817~1864)山东东平州(今济宁梁山县馆驿乡大渔营村)人。清代著名考古历史学家。咸丰辛亥科举人,咸丰九年己未科(1859)第二甲第54名进士,咸丰十年,由兵部武选司主事简放钦差,任河南黄(河)沁(河)厅同知,加三品衔升用,治理黄河。同治二年(1863)改任怀庆府知府。同治三年病故任上。作锦一生勤于笔耕,苦心撰著。他“荟萃史志、佐以水经、参以闻见”,著有《东原考古录》,全书32个篇目计
(18171864)
15、吴得溥
  吴得溥(1817-1882),字眉生,吴铣次子,平昌白衣庵人。受业于大学士文端公倭仁,闻宋明理学,益自刻励,尽涤少年豪气,一以实践为主。后边境多有战事,复博综天文、物理、兵农之学,期于有用。 德溥以同知分发贵州,至之日,筹办乡团,督制军械,教民操练。时贵州上下游均属盗区,德溥于境内设卡梭巡,质询民苗,存记良莠,劝德不遗余力。每战不乱,且有勇有谋,率先士卒,冲锋陷阵,历三十年而定,德溥实与之始
(18171882)
16、陈淡浦
  陈淡浦(约1817—1876)陈淡浦,南海丹灶良登村村尾坊人,自小对机器有兴趣,年轻时在西樵办机器手工作坊,制作铜纽扣出售。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广州十三行豆栏上街开办“联泰号”机器小作坊,制作纽扣、缝衣针等小五金,兼接各式机械维修业务。鸦片战争以后,国外轮船频繁出入广州,陈淡浦借常到外国轮船上修理机器的机会,积累修理、安装蒸汽机的经验,“联泰号”在广州地区渐有名气。19世纪60年代,陈淡
广东机器制造业的鼻祖(18171876)
17、塔齐布
  塔齐布(1817-1855)清朝湘军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字智亭。初由火器营护军擢三等侍卫。1851年(文宗咸丰元年)至湖南为都司。次年助守长沙(今长沙市)抗拒太平军,后升游击署中军参将。1853年7月,曾国藩荐他“忠勇可用”,遂加副将衔。次年4月奉命率湘军协助道员胡林翼进犯湖北通城及崇阳一带并占通城。返长沙,转援湘潭(今湘潭市)大败太平军。5月陷该城得总兵衔、署湖南提督,不久实授。7月合水师等破岳
清朝湘军将领(18171855)
18、张颂贤
  张颂贤(1817—1892),字竹斋,祖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清康熙年间迁居南浔(今湖州市南浔镇)。初以弹棉花为业,父维岳始从商,在南浔华家桥附近开设糕团店,继开小酱园。鸦片战争后,经营辑里湖丝,在南浔、上海分别设立恒和丝经号,不数年遂成巨富,成为“南浔四象”之一。在南浔东建大住宅,宅后古东墅故址造花园,取名东园,俗名张家花园。经营蚕丝发家后,目睹南浔顾氏和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胡雪岩均因囤丝亏本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18171892)
19、莫庭芝
  莫庭芝(公元1817-1890年),字芷升,别号青田山人,清朝贵州独山(今中国贵州省独山县)人。“西南世儒”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清朝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历任永宁州学正、安顺府学训导、思南府学教授、贵州学古书院山长。一生执教四十年,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和黎汝谦还了《黔诗纪略后编
(18171890)
20、邵亨豫
  邵亨豫(1817~1883)字汴生。清江苏常熟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编修。咸丰年间任安徽学政。同治元年(1862)上疏整饬军旅、慎行捐纳。授国子监祭酒。迁内阁学士、福建巡抚。任礼部右侍郎,调仓场侍郎。十年腊月(1872年2月)署理陕西巡抚,免除灾区民赋,召民耕织。光绪元年二月十五日(1875年3月22日)被免。四年(1878)调任湖北巡抚,旋调湖南巡抚。因反对开浏阳、醴陵铜、铅矿,被劾
(1817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