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名人堂(2)
21、陶敬之
  陶敬之,又名陶叔琪,1913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一个店员家庭。30年代初,陶敬之在京沪求学时,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商学院毕业后,1935年秋陶敬之回到重庆,经同学温田丰介绍,进《商务日报》当记者,在副刊版与王达非合编《国际时事周刊》。后来他又在《商务日报》本市版“公共园地”(服务版),与副刊配合,宣传抗日救亡。他巧妙地利用一切机会,竭尽全力地引导青年、组织青年,尤其是职业青年,把分散的
(19131949)
22、陶成章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曾用名汉思、起东、志革、巽言,匋耳山人、会稽山人等,绍兴会稽陶堰西上塘人。生于光绪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历为1878年1月24日)。幼时家境贫寒。6岁入本村陶氏义塾读书,十五岁为塾师。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少年时就接触新学,阅读爱国思想书藉,渐萌革命思想,欲改革封建-。父陶品三惧祸,多次告诫,其志不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陶忧心如焚,即定下从戎之心。义和团运动爆发
革命的真正实业家(18781912)
23、陶国清
  陶国清(1911~1992),原名陶明和,金寨县丁家埠人,出生贫苦,童年读过3 年书。民国16 年(1927 年)参加农民协会。民国18 年参加立夏节起义任游击队中队长,后编入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民国21 年10 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民国22 年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三分院组织科长、-、红四军十二师四连连长、十师四连连长,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11992)
24、陶淡
  (晋)陶淡,字处静,太尉侃之孙也。父夏,以无行被废。淡幼孤,好导养之术,谓仙道可祈。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不婚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数,淡终日端拱,曾不营问。颇好读《易》善卜筮。于长沙临湘山中结庐居之,养一白鹿以自偶。亲故有候之者,辄移渡涧水,莫得近之。州举秀才,淡闻,遂转逃罗县埤山中,终身不返,莫知所终。
[]
25、陶凤集
  陶凤集(1880-1928):字遇刚,又名尚畴,南漳县沐浴乡陶家湾人。幼聪颖,长辈要求严格,“出入检其所携,游嬉询其所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王朝同德、日、英、法、俄等八国签订《辛丑条约》。陶凤集东渡日本,其祖父为支持陶留学,卖田10公顷多。陶进入日本东京的一所中学读书。1905年,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1906年,陶凤集在日本东京的一所中学毕业后,回国参加推翻清
(18801928)
26、陶树清
  陶树清,1913年出生于贵州省都匀县麻河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陶树清念完初中,家里便无力再供他上学。陶树清只好当兵。陶树清年纪虽小,但勤学好练、聪明能干,在兵营很受人赏识。很快,他就被提升为军官,率领分队练兵打战。1935年4月,蒋介石趁“追剿”中央红军之机,图谋贵州。“政治解决西南”的企图实施后,贵州军阀王家烈被逼下台,致使贵州军阀军队土崩瓦解。这引起了贵州军人及各阶层人士的强烈不满,更激
革命烈士(19131936)
27、陶永昌
  陶永昌又名陶慎思,宣威热水陡沟人,1912年出生在一贫苦农民家庭。父母带着姊妹4人,茹苦含辛,度日如年。陶为小弟,天资聪敏,勤思好问,深得父母和乡间父老的喜爱。他10岁就读花鱼小学,继而升入宣威县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29年初考入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年4月,经三师中共特支书记黄云梯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怀抱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及党的主张,并在同学中传播新-,揭露
28、陶恭
  陶恭(约1451-1541),字肃之。定海马岙平石岭人。自幼好学,长益淬厉。文辞精湛,却不合时事,故七试不第。后以岁贡授江西新昌县训导。时,宁藩王朱宸濠驻南昌,得知陶恭资深,命陶为宁藩王府教授。王府人以习武者居多,对陶恭却礼敬殊渥。陶恭不习惯王府生活环境,几次请辞不成,留九年。弘治十八年(1505),以“吾已见老”为由,作《归田赋》辞归。陶恭回家后,自号翁山樵隐怡情林壑者,题其堂“光斋”。离家多年
[] (14511541)
29、陶诗言
  陶诗言,气象学家 1919年8月1日生于浙江嘉兴。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发展和培养大批天气预报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为我国“两弹”试验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对中国寒潮和梅雨的研究划分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2012)
30、陶文铨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1939年3月生于浙江绍兴。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推动与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分析对流项离散格式稳定性的符号不变原理与处理不规则区域的组合网格思想,提出了绝对稳定的对流项离散新格式和处理不可压缩流场速度与
中国科学院院士
31、陶伯钧
  陶伯钧同志生平(1937-2009)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将领,广州军区原司令员陶伯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月18日18时37分在广州逝世,享年72岁。陶伯钧同志1937年12月8日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二区大桥村一个职业医生家庭。1951年7月高小毕业后,年仅14岁的他怀着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炮兵学校
(19372009)
32、陶弘景
   陶弘景(452或456~536) 南朝齐、梁间道教理论家、医药化学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居士,晚号华阳真逸、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不到20岁,就被齐高帝萧道成聘为诸王侍读,居住在小仓山(今上海路北段东侧的陶谷新村,旧称陶谷街,以陶弘景居此而得名)。陶弘景在此植梅数株,随王伴驾之余,在梅树下赏花吟诗,悠然自乐。以后陶弘景在茅山道观仙逝,后人将他的故居改建为观道,取名隐仙庵。陶弘
[南北朝] 南朝道教理论家,医药化学学家(456536)
33、陶成
  陶成(1390—1450),字孔思。大平山镇正阳村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乡试中举,授官交趾凤山典史、凉江府教授、山东按察司检校、大理评事。明正统元年(1436年)升任浙江佥事。明正统七年(1442年)四月,倭寇(日本海盗)窜到浙江大窝、洮绪大肆屠掠居民。朝廷命令陶成去整理边务。陶成预测到倭寇来劫时的风势和时月,预先布铁蒺藜于沿海沙沼中,海边埋伏精兵。当倭寇乘风开船而来,停船跳下水时,伏兵齐
[] (13901450)
34、陶成
  陶成(生卒年未详),字孟学,,号雪湖仙人,宝应(今江苏宝应)人。成化七年(1471年)举人。生性疏狂,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善画花鸟人物,山水多用青绿,浓丽蔚拔,喜作勾勒,竹兔与鹤鹿均妙,随意画山水、花鸟、人物,都非常接近南宋人。芙蓉称为神品,为世人所珍藏。作品有〈云中赠别图卷〉,〈蟾宫月兔图轴〉。
[] 明朝画家
35、陶沔
  唐朝诗人,生卒不详,开元年间任任单县县尉。与李白、孔巢夫等交好曾与孔巢父、李白、韩准 、 裴政 、 张叔明隐居于徂徕山,纵酒酣歌,时称“竹溪六逸”。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准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
36、陶元淳
  陶元淳(1648~1698) 字子师。江苏省常熟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进士,三十年(1691年)任昌化县(今昌江黎族自治县)知县。常步行村落,访问民间疾苦。时兵乱频仍,册籍全被烧毁,豪强地痞趁机霸占田地,百姓逃亡。莅任后重新清丈土地,制定鱼鳞册;还寻找空地设立墟市,招抚-,开垦荒地,并送给耕牛种籽等生产资料,减轻赋税。逃难民众回乡“复业者千余户。”在本县汉黎交界处曾设“土舍”管理黎
[] (16481698)
37、陶骏保
   陶骏保(1878~1911),字璞青。丹徒县(今镇江市区)人。辛亥革命将领。少时从学其兄陶逊,受强国强种思想的影响,抱有推翻清廷的志向。18岁考入江南武备学堂受训,又曾去日本留学和考察军务。后从军于福建、广东,先后任徐绍桢常备军管带、军政局参谋兼武备学堂教员,与谢刚德、方声涛、方声洞诸志士相交甚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徐绍桢回江南筹建新军。光绪三十一年总办江南征兵局,兼办镇江征兵事宜
[] (18781911)
38、陶金
  陶金(1916~1986)陶金,江苏苏州人。4岁时随家人移居北平,曾肄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科,中途退学,到中国大学当绘图员,绘制供学生上课用的挂图。民国23年(1934)考入山东省济南市由阎哲吾主办的戏剧训练班,学习戏剧基本知识,参加演出实践,演过《威尼斯商人》、《苏州夜话》、∠归》、《湖上的悲剧》等话剧。民国25年(1936)回北平,加入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随团到天津、上海、
(19161986)
39、陶慧敏
  陶慧敏 女,一级演员。浙江瑞安人,1966年4月16日出生。1982年选调浙江小百花集训班,赴港演出后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工花旦,在《五女拜寿》、《送花楼会》、《西厢记》、《大观园》、《送灯》、《葬花》等大小剧目与折子戏中担任主演和重要角色。同时涉足影视,跃为明星。1996年调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任演员。参加影视拍摄的有:1984年在戏曲艺术片《五女拜寿》中饰五女儿“五凤”。1985年在故事
40、陶华
  陶华(1369—1463),字尚文,号节庵,明余杭人。幼年业儒,旁通百氏。及长,遇良医授予秘藏医籍,遂探研医术。精研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颇有创见。为人治病,深切脉理,旁察病源,随症制方,不拘古法,屡有奇效。一女隆冬昏闷,不饮不食,神情狂躁,诸医莫测其症。陶究其病源,此女将曾于三伏天曝晒之衣着于身而得疾,遂诊断为严冬中暑,是一种稀症。使服“香薷饮”,一服即愈。又一人因食羊肉后涉水,痞结于胸,门人治
[] (1369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