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名人堂(6)
101、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 。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
[] 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前76前33)
102、刘亮
  刘亮(508~547)本名道德。南北朝时期中山(治今定州)人。其父刘持真(一作特真),为北魏镇远将军、领民酋长。刘亮从小卓异不群,有纵横计略,姿貌魁梧,令人生畏。永安三年(530),仕北魏官至都督,随大将贺拔岳西征,在解岐州之围及攻击农民起义军侯伏侯元进、万俟道洛、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部的战斗中,常冲锋陷阵,拜大都督,封广兴县子。永熙三年(534),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刘亮于是与诸将谋迎宇文泰为帅
103、刘幽求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太子少保,因此颇有怨言。714年(开元二年),刘幽求被贬为睦州
[] 唐朝宰相(655715)
104、刘恭
  刘恭,(?-28年),青州太山郡式县人,汉朝宗室,刘盆子的长兄。刘恭通习《尚书》,赤眉兵起,刘恭兄弟三人皆为赤眉军掠以随军,其弟盆子年十五,牧牛军中。更始元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光复汉朝,赤眉军首领樊崇带刘恭等人入洛阳表示归顺。于是刘恭仕于更始帝,以明经拜侍中,恢复式侯爵位。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刘恭在长安听说之后,自系于狱。九月,赤眉军攻占长安,刘玄出逃,刘恭追随至高陵
[] 汉朝宗室(?~28)
105、刘湘
  刘湘,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军阀。刘湘是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敢于拼命,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即若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与政治均有建树,笃信神道。另一方面,刘湘对川渝地区教育事业也有很大投入。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并且为重大发展做出
(18881938)
106、刘仁愿
  刘仁愿,唐初将领。有关刘仁愿的身世,《纪功碑》记曰:“君名仁愿,字士元,雕阴大斌人。” 依据碑文的记载,自北魏末年起,刘氏的先祖就居住塞上,进而成为塞北有名的豪族大姓。史籍记载高祖□□,散骑常侍,宁东将军,徐州大中正,彭州穆公。属魏室不纲,朱陵虐,东京沦丧,□□西迁,陪奉舆,徙居关内。寻除镇北大将军,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绥州刺史,因官食封,仍代居之。□鼓□□之,□北州之望。曾祖平,镇北大将军,朔
[]
107、刘垓
  大明一统志·人物》曰:“刘垓,潜江人,隆庆辛未进士,授太平司理,有声。转礼部,恳求吴、赵二史,廷杖。忤执政被谪,再起云南学宪,得士心。谢政归,创同仁书院讲学。置义田仓冢。卒,祀乡贤。”(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芸芸众生亿万之多,一个人能参与国家重大事件并在国史上留下一笔,说明这人是当时很了不起的风云人物。刘垓就是其中之一,他字达可,号肖华,是今园林办事处深河居委会人。其父刘勋(前面有传)是明嘉靖七
[]
108、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 )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
[] 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142208)
109、刘武
  刘武(?—公元前144年),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亲为窦太后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拱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的宠爱和梁国地广兵强,欲继汉景帝之位,病死未果。谥号“孝王”,
[] 西汉梁国诸侯王 梁孝王(?~前144)
110、刘昌言
  刘昌言,字禹谟,南安人,生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自少颖悟,专志力学,7岁能文,词采绚丽,陈洪进任南唐。清源军节度使,提拔昌言为功曹参军,负责笺奏文书工作。北宋建隆元年(960),昌言力劝陈洪进归宋。洪进采纳,派长子文显入贡,昌言同行,至京,北宋太祖亲-劳。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陈洪进奉贡入朝,献漳州、泉州十四县地,并上表曰:“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汙壤而不辞;无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
[] (942999)
111、刘光世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
[] 南宋四元帅(10891142)
112、刘琏
  刘琏(1348-1379),字孟藻,浙江文成南田(旧属处州青田)人,诚意伯文成公刘基刘伯温之长子。元惠宗至正八年,生于杭州,时乃父刘基任-儒学副提举;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六月,年仅三十二岁。有文行。洪武十年(1377),除为考功监丞,历试监察御史。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钦出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绩阶至中奉大夫,大明皇帝朱元璋“常欲大用之”,然“忠孝具著”的刘琏终以疾薨于位。对此,朱元
[] (13481379)
113、刘曜
  刘曜(?~329年),字永明,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创建者,318~329年在位。他原是西晋末年匈奴五部帅刘渊的族侄。西晋永兴元年(304),刘渊在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建立汉国,用刘曜为建武将军领兵作战。310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以刘曜任龙骧将军。311年,刘聪派刘曜、王弥率军攻陷了西晋都城洛阳,俘虏了晋怀帝。随后,刘曜领兵西攻长安,在今陕西关中北部一带多次与西晋军队作战,抢掠了大批财物,虏走
[] 十六国时前赵的最后一位国君(?~329)
114、刘国钧
   刘国钧(1899.11.15-1980.6.27) 字衡如,江苏南京人。著名图书馆学家。 1920年南京金陵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从事图书馆工作。1922年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系、图书馆专科学院及研究院学习,192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29年至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部主任,主编《图书馆学季刊》,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兼课。1930年回金陵大
(18871978)
115、刘处玄
  刘处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说字道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与谭常有书信往来。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继任全真掌教,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返回掖县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闻风征请,待如上
[] 全真七子(11471203)
116、刘震
  刘震年幼家贫,但他勤奋读书。长大成人后,以教书为生。天顺六年(1462)乡试中举。壬辰科殿试,刘震挥笔万言,读卷官彭华是其同乡,欲选为第一,而彭华之兄彭时当时为内阁大臣,为避嫌想把刘震置于二甲。彭华言道:“举不避亲,何嫌之有。”刘震遂被列至上等,后被皇上定为一甲第二名。刘震夺得榜眼后,授翰林院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七月,任满升侍讲。弘治帝登极,升刘震为右谕德,管国子监司业事。一日,皇上来到
[]
117、刘铄
  刘铄(431―453),南朝宋宗室、诗人。字休玄,小字乌羊,原籍彭城(今徐州)。宋文帝第四子,母为吴淑仪。元嘉十六年(439),封南平王,历冠军将军、湘州刺史,累迁南豫州刺史、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改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刘劭弑立,以为中军将军,进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铄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余首。时人以为迹亚陆机,颇以自负,为此与刘骏发生矛盾。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
118、刘龙
  刘龙(1476~1554),字舜卿,山西襄垣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伦文叙榜进士第三人。刘龙乡试曾获第二名。殿试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充经筵讲官。正德年,参与编修《孝宗实录》,改授兵部职方主事,升吏部考功员外郎。不久,又升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修撰、侍讲学士。曾于正德八年(1513)、十四年(1519)两次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正德十六年(1521)又负责教习庶吉士。嘉靖初年,开筵
[] (14761554)
119、刘若金
  翻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第一千四百五十七页,书中写道:“刘若金(1586~1665),清潜江人,字云密,明天启进士。崇祯末,官至刑部尚书。寻归隐,自号蠡园逸叟。尤精于医学,有《本草述》”。“刑部尚书”在古时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官。当时朝廷的中央机构只有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等六大部和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平行机构。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还加-和-部长的一部
[]
120、刘鸿
  刘鸿(?-147年),汉章帝的曾孙,千乘王刘伉的孙子,乐安王刘宠的儿子。122年,刘宠在京师薨逝,谥号为夷,葬于洛阳。刘鸿嗣位,刘鸿的儿子刘缵,在汉冲帝死后继位,就是汉质帝。梁太后下诏,以乐安的地理条件差,改封刘鸿为勃海王。不久,汉质帝被梁冀所杀,刘鸿也没什么反应。刘鸿在位二十六年,建和元年(147年)七月,刘鸿薨逝,谥号为孝。刘鸿只有质帝一子,太后立汉桓帝弟蠡吾侯刘悝为勃海王,奉刘鸿之祀。史书记
[]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