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历史人物介绍12
张问达
  张问达(?~1625年),字德允,明代官吏,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由知县征授刑科给事中。当时青海部长火落赤屡犯甘肃、宁夏边境,连年用兵。张问达请朝廷免征全陕所欠赋税,得到神宗同意。后升为工科左给事中。他上疏陈述太监征矿税时对地方官员任意打杀,拆毁民房、挖掘坟墓等胡作非为情况,请朝廷撤回各地征收矿税之太监,罢征矿税,神宗不理。数年后,张问达主持山东典试,赴任途中,见到饥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又上疏请立即罢征全国
[] (?~1625)
李世达
   李世达(?~1600年),字子成,明代大臣。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曾任户部、吏部主事、文选郎中、南京太仆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职。万历二年(1574),李世达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升右副都御史,总管河道。李因故未到任,改派为浙江巡抚,后因病回乡。病愈后督漕运兼凤阳巡抚。当时黄河泛滥,淮安告紧,李世达建议修石堤捍城。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每年冲淹良田,李世达请示朝廷开越河以杀水势,都得到神宗同意。后历任南
[] (?~1600)
萧贡
  萧贡(1158~1223年),字贞卿。金朝大臣、文学家,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成进士,初任镇戎州判官、泾阳令、泾州观察判官,后试补尚书省令史,到职数日被正式补用。擢为监察御史,迁北京(即金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转运副使。以养亲归乡。萧贡博学,以文章有名。复被擢为翰林院修撰。他上 书论政,认为往年之弊是“人才不以器识、操履,巧于案牍,不涉吏议者为工。用人不务因才授官,惟泥资叙。名器不
[] (11581223)
范育
   范育(生卒年不详),字巽之,北宋时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县)人,范祥子。举进士,为泾阳县(今陕西泾阳县)令。因养亲而归乡,从理学家张载学。经人举荐,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神宗召对,他请用《大学》诚意、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并荐举张载等人。西夏犯环庆路,诏育视察西北边防。回朝后上言:“宝元、康定年间,我军与西夏三战而败,皆失于不能知己知彼,轻举妄动。”又奉命使河东,曾就韩绛筑啰兀二砦事纵论连年战争使人民生活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他建议“愿贷被
[]
范祥
  范祥(生卒年不详),字晋公,北宋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县)人。进士及第,初为乾州推官,迁殿中丞、通判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县)。西夏军围城,他率兵坚守,夏军退去,他奏请筑刘璠堡、定川砦,朝廷照准。后历知庆、汝、华三州,提举陕西银铜坑冶铸钱。范祥注重经济,善理财赋,通晓解盐(即山西解州)的经营利弊。庆历四年(1044),他建议改革盐法,朝廷采纳。八年,提点本路刑狱,制置解盐,累迁度支员外郎,权转运副使。他改革陕西盐法,制定新的钞盐制度,将官营
[]
苏晓
   苏晓(904~976年),字表东,北宋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瓒仕后唐为秘书少监,他于长兴初(930)被辟为邓州从事。由华州支使入朝任大理寺正,以判案议罪妥当,迁大理寺少卿。显德年间,历屯田郎中。宋初,诏苏晓、窦仪等人共同详定《刑统》为30卷,即今存《宋刑统》。又仿照唐律令格式撰《编敕》4卷,成为宋朝的刑法基础。建隆四年(963),权大理寺少卿事,迁度支郎中。乾德三年(965),出任淮南转运使。他建议朝廷专营蕲、黄、舒、庐、寿
[] (904976)
陶谷
   陶谷(903~970年),字秀实,本姓唐,因避后晋皇帝石敬瑭讳改。北宋大臣,邠州新平县(今陕西彬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好读书、善写文章,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后晋宰相李崧赏识他的才学,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后改为监察御史,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天福九年(944),加仓部郎中。他见台司审案时既不及时裁决,又不去认真调查,于是提出一系列革除弊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后拜中书舍人。后汉朝,任给事中。后周初为右散骑常侍,世宗即
[] (903970)
杨思权
   杨思权(?~943年),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梁乾化初为军校。贞明二年(916),转弓箭指挥使、检校左仆射,累迁控鹤右第一军使。后唐庄宗灭粱,杨思权补右厢夹马都指挥使。明宗天成初年,迁任右威卫将军,加检校司空。明宗子秦王李从荣为河东节度使,以冯赟为副使,思权为北京步军都指使担任参佐。从荣素来骄横,不亲公务。而河南尹宋王李从厚年少,谦恭好礼。明宗乃派人劝说从荣,并用从厚的长处进行激励,从荣很不高兴,告诉思权:“天下共贤河南而非我,
[五代十国] (?~943)
任圜
  任圜(生卒年不详),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其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他生得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女嫁他为妻。李嗣昭任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泽州、潞州,任圜为观察支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梁太祖朱温派遣大将康怀真率兵数万围攻潞州。晋王李克用派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率兵支援潞州。次年正月,李克用病故,周德威暂且收兵,潞州孤城无援。李嗣昭见战局危急,问任圜“去就之计”,任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
朱玫
   朱玫(?~887年)、王行瑜(?~895年),均为唐末镇将,同为邠州(在今陕西彬县)人。少时习武,应募戍边,以功历任郡守。僖宗乾符末年(879)朱玫领邠(彬)宁节制。王行瑜为朱玫部将。广明元年(881)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关中,僖宗逃往成都,朱玫在关中与起义军作战,受重伤不死,僖宗擢他为邠宁节度使。他收集泾原、岐陇各镇兵八万人马,在兴平、户县一带与义军作战,遭失败。中和元年(881)夏,王处存派人请太原李克用出兵帮助唐军作战,唐军
[] (?~887)
杜希全
   杜希全(生卒年不详),中唐镇将。京兆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唐玄宗天宝末年在郭子仪军中为裨将,后以战功升为节度使。德宗建中三年末(782),河中的卢龙、成德等镇节度使叛乱。朝廷调泾原镇兵东去平叛,在长安发生兵变,拥立朱泚为“大秦皇帝”。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杜希全与鄜坊(今富县黄陵一带)节度使合兵救援,至漠谷(今乾县西北)为叛军所败。德宗还朝,加杜希全检校左仆射,领灵(治今宁夏灵武)、盐(治今陕西定边)、丰(治今内蒙古五原西南)
[]
来瑱
  来瑱(生卒年不详),邠州永寿(今陕西永寿县)人,中唐镇将。唐玄宗天宝初年,其父来曜任西域四镇节度使,他随父从军,以功升为殿中侍御史,充伊西、北庭都护府行军司马。拾遗张镐推荐他有智谋,善决断,才堪统兵御敌,玄宗皇帝擢他为颍川太守,充招讨使。“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颍川,他率兵固守,杀敌甚多,以战功加授防御使、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使。他善于统兵,行动持重,在援救南阳作战失败后安全撤退,并无重大损失,阻止了叛军在河南南部的进攻。后改任淮南西道节
[]
侯思止
  侯思止(生卒年不详),武则天时酷吏。雍州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他出身贫穷,先以卖饼为生,后来为游击将军高元礼家仆从。当时,武则天临朝称制,并在为自己正式当皇帝铺平了道路。为了镇压反对势力,他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来残害那些企图维护李唐统治政权的朝臣和地方官吏,政治恐怖笼罩全国。侯思止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依靠告密诬陷手段博得武则天赏识,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一个有名的酷吏。载初元年(690)5月,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本州一名判司,这位判司找
[]
窦琮
  窦琮(?~620年),隋末唐初将领。鲜卑族。扶风平陵(在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西北)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为贵族。仕隋为左亲卫。炀帝大业末年,因犯法逃亡到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依附于太原留守李渊。当李渊父子筹备起兵推翻隋王朝时,他参与谋划,担任统军。李渊发兵南下,他随军作战,攻西河破霍邑,以战功被拜为金紫光禄大夫,封扶风郡公。刘文静领兵据潼关迎战隋将屈突通,他力战大败隋军,并率轻骑追击屈突通,于稠桑俘获了屈突通。后率兵东进,攻下陕县,占据太
[] 唐朝开国功臣 (?~620)
李朝隐
  李朝隐(665~734年),中唐大臣。字充国。京兆三原(今三原县)人。少以明法中第,除临汾尉,累升为大理寺丞。一生几度担任执法官,刚正不阿,依法定罪,虽权贵不避,遇皇命而不回,以公直闻名。神龙二年(706),光禄卿王同皎谋杀德静郡王武三思事泄,武三思反诬王同皎谋废皇后,并乘机将桓彦范等五位郡王牵连进去,五郡王因此被贬为边州司马。是年秋,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的秽行公布于洛阳街市,要求中宗将韦氏废黜。中宗闻报大怒,令御史大夫李承嘉追查,李
[] (665734)
苏懷
  苏懷(639~710年)唐代大臣。字昌容。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他年届弱冠举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擢任豫王府录事参军,后历朗州(故治在今湖南常德)、歙州(故治在今安徽歙县)刺史。武则天朝,他调任同州(故治在今陕西大荔县)刺史。大约天授初年(690年前后),关中发生大旱,民受饥,兵短食,他向朝廷上 书,建议节制地方官吏向皇帝私人的进献,停止可以缓办的建筑工程,减少百姓的劳役。武则天为了利用佛教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大肆修建寺庙佛塔,铸
[] (639710)
李大亮
  李大亮(586~644年),唐初将领。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祖籍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曾祖父李琰在后魏时官度支尚书,遂迁居京兆。其父李充节仕隋为朔州总管。隋末,以门荫署韩国公庞玉的行军兵曹。大业十三年(617),瓦岗农民起义军进攻洛阳,大亮随庞玉部与义军作战,隋军败,大亮被俘,义军将领张弼又释放了他。李渊父子在长安建立唐朝,大亮自洛阳西来投奔李渊,被授土门令(故治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遇发生饥荒,他招抚-贫民,劝导就业,恢复农
[] (586644)
刘世让
  刘世让(生卒年不详),字元钦,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隋炀帝大业年间,他仕隋为征仕郎。617年,李渊攻取了京城长安,他以湋川(即湋水流域,在今扶风、武功县境)之地归降,被授任通议大夫。隋将唐弼残部攻扶风,他自请前往说降,招抚成功,得其士卒数千人。李渊加授他为安定道行军总管。西秦薛举犯边,他率兵二万抵抗,战败被俘。他佯装投降,薛举并不杀他。李世民领兵讨伐薛举,屯兵于高墌。他暗中派弟刘宝逃出,向李世民传递情报,帮助李世民迅速打败了薛举。李渊
[]
苏孝慈
   苏孝慈(?~601年),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武,北周时任兖州(今山东兖州县)刺史。苏孝慈于周初任中侍上士,后两次出使北齐,先后拜大都督,授宣纳上士。周武帝平齐,他因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不久改封临水县公。累迁工部上大夫。杨坚建立隋朝,他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他征集天下能工巧匠,力尽其才,躬奉皇事,迁大司农。开皇二年(582)又拜兵部尚书,太子右卫率。次年,文帝欲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旧陕县)设置
[] (?~601)
苏沙罗
  苏沙罗(生卒年不详),字子粹,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人,苏孝慈侄。其父苏顺为北周眉州刺史。苏沙罗初仕北周为都督。曾随韦孝宽平息尉迟迥叛乱,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通秦(也做“通泰”)县公。开皇元年,隋文帝封越王杨秀为蜀王,镇益州(今四川成都),命苏沙罗随杨秀至蜀任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北)刺史。开皇八年(588),冉尨羌叛乱,苏沙罗率兵击之,功授邛州(今四川邛峡县东南)刺史。几年后,检校利州(今四川广元县)总管事。适逢史万岁率兵讨伐西爨,苏沙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