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0
李武乔
  李武乔(1901.9~1977.12),曾用名李震寅,河南省方城县人。1918年考入河南省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不久被选为学生会理事,并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李武乔考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文学院,在哲学家冯友兰和文学家郭绍虞的影响下,一心致力于学术研究。1924年,李武乔受大革命的启迪,从致力于文学研究转向参与政治活动,1926年春加入国民党,10月参加开封市学生联合会。为响应北伐,他参加反对直系军阀的-斗争,以致-提前离校回
(19011977)
鲁斐然
  鲁斐然(1900.2~1955.5),字章甫,河南省新野县人。其父鲁楚玉为清末学者、志士,曾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12年出任河南省参议员。鲁斐然自幼受其父影响,决心出外求学,欲以知识救国。191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二期德文班学习。1920年毕业,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25年,考上公费留学德国慕尼黑明星大学,攻读医学专业。1929年,被授予德国病理学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淋巴结核之病理学改变》
(19001955)
阎仲彝
  阎仲彝(1895.1.25~1973.8.17),原名彝铭,字仲彝,后以字行,河南省淅川县人。著名外科专家,河南大学医学院第一任院长,河南近代医学教育的先驱。阎仲彝生于书香门第,父阎伯康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1914年1月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班。1919年毕业,即被选送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学习。1924年毕业,翌年考取河南官费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外科,1928年4月毕业,获博士学位。1928年5月回国,任
(18951973)
释净严
  释净严(1892~1991.2),俗名陈天庆,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人。他出生即被父母遗弃,由善于医术的陈继德及妻子郭氏收养。6岁随唐河名士李浩阳读私塾,学名善胜。五年有余,李师去世,善胜辍学回家,成为父亲助手。陈继德悉心传授医道,常带子一起行医,善胜聪慧异常,医术日益长进。1912年,陈善胜去北平为表叔任在天管理商号。3年后,进入由韩清净、段学文等几位大德创办的道德学社。他在学社结识不少后来成为政界要员的人物,为以后-利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18921991)
马戢武
  马戢武(1888.2.10~1958.7.18),原名碧瑞,河南省新野县人。父马命新,号焕芝,是清末秀才。家中颇为殷实富裕。戢武幼入私塾习读经书,后入南阳公学深造。1909年,投笔从戎,到武汉考进武备学堂,当一名新兵。经过两年学习,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参加武昌起义。武汉军政府成立后,新野的马云卿受黎元洪之命,组织一支革命新军,北上阻击清军。马戢武参加这支名曰奋勇军的新军,并担任运粮官。奋勇军从武汉出发,经随县、枣阳、襄樊,直趋
(18881958)
刘泗方
  刘泗方(1880~1944.2),字滨阁,河南省内乡县夏馆镇人。自幼随武生员萧龙甲练武。光绪二十四年(1898),成为内乡县武生员。1905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务学堂。在此期间,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后秘密加入同盟会。此后,他与十余位同学结伴东渡日本,入日本法政学堂深造。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刘泗方遭清廷通缉而被日方驱逐回国。船抵上海时,得知秋瑾被捕,他积极参与营救,未果。秋瑾于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就义。光绪三
(18801944)
罗飞声
  罗飞声(1879~1913.11),字锐青,笔名蜚声、非生,河南省新野县人。清末秀才。1908年河南优级师范毕业后,任南阳公学教务长。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罗飞声返回开封,参加省城第二次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因起义计划被清方侦知,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端等11人被捕遇害。罗飞声潜回新野,迎接马云卿的河南旅鄂奋勇军北进,与马云卿部会合后,参与领导了新野革命。1913年夏,罗飞声受马云卿委派,重返开封参加《开封民立报》的工作。
(18791913)
张嘉谋
  张嘉谋(1874~1941.8),字忠甫、中父,通用中孚,自号梅溪钓徒(简称梅溪),祖籍直隶开州(今河南省濮阳),清乾隆年间,高祖张瑛始迁河南省南阳,居城西北白庄,已历7世。曾祖存义,县学廪生。祖熙缉,均读书明大义。父光云,字庆之,同治、光绪间,县办育婴堂,每月捐资,又遵父命,捐建崇正书院,授职县丞。母周氏,兵部员外郎于京女,终年仅27岁。嘉谋幼时,随师南荫堂读书。17岁入南阳府儒学,补为廪生。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曾游学开封,深得明道
清末民初教育家、史志专家、诗人 (18741941)
王庚先
  王庚先(1867~1934.2),字协三,河南省邓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公费留学日本,初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班,后改入高等警监学校,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回国,任邓州师范学堂堂长兼教育会会长,开办初级学堂一百多所,拟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时邓州知州温绍梁以办新学为名,强征牛捐。王庚先激于义愤,到省衙控告。温怀恨在心,反诬王为乱党,将王判刑10年。邓东一带百姓闻讯,聚众数百
(18671934)
王舟平
  王舟平(1913~1945年)乳名连,字奉运,曾用名王培章、王子升、王子平、王文襄,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王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贫,1928年在本村私塾里半教半读,后到襄阳私人开的印刷所里当童工。 1931年,王舟平在河南通志馆帮助工作期间,就参加了南阳一些爱国学生在开封组织的旅汴同乡筹赈委员会和同乡会,提出打倒-污吏的口号。 1932年,他回南阳积极参加了南阳自治自卫运动。后因旧势力复辟,自治自卫运动失败,他充满着愤世的苦
(19131945)
韩夫人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偶尔一次不经意的“点子”,成功的使她跻身于襄樊名人之列,并载入史册。这就是韩夫人留下的“牌坊”--襄阳夫人城。穿过襄阳城北的临汉门,西行约三百米,便到达襄阳城的西北角的一座“城外城”。这座“袖珍小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60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上 书“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还有一碑刻,均系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史载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
[]
朱序
  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省桐柏县)人 ,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子 ,东晋名将。朱序为当世名将,累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和四年(369年),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宁康二年(374年),调任兖州刺史。当时吴兴郡长城县人钱弘等聚众作乱。朱序授任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前往平定叛乱。太元二年(377年),担任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等职,镇守襄阳。太元三年
[] (?~393)
范鲁连
  范鲁连,(?-?),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顺阳范氏第八代。范鲁连,其祖父范晔在南朝宋其间曾任太子詹事及著有史学著作《后汉书》。其父范蔼。其母王氏乃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二女儿刘荣男之女。在其父范蔼二十岁时,其祖父范晔被谋反的罪名得满门抄斩,但因范鲁连为吴兴昭公主刘荣男之外孙,所以得以保命,但亦需充军,直等到世祖刘骏登基才返回。
范蔼
  范蔼,425年出生,445年去世,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顺阳范氏第七代。其父范晔在南朝宋其间曾任太子詹事及著有史学著作《后汉书》。另有两兄弟,范遥、范叔蒌。其妻王氏乃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二女儿刘荣男之女,并育有一子范鲁连。范蔼年幼时喜爱整洁,衣服可以整年也不沾一点灰尘,二十岁时因其父范晔谋反的罪名被满门抄斩。
陶克
  陶克 (1953~)笔名古秦。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守备第四师战士、班长、排长、宣传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青岛警备区炮兵团宣传干事、宣传股长及警备区宣传处干事、文化轮训队副大队长,《解放军报》政治工作宣传部、总编室版面组长,后备力量建设部副主任,《中国国防报》副总,《中国民兵》杂志副主编,主任。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雷锋现象》(合作)、《大
郭玉道
  郭玉道 (1937~1983)河南新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湖北实验师范学校。历任中学教师,西宁市文化馆创作组创作员。市文联委员,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青海分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草原雏鹰》,中篇小说《玛瑙河边的琴声》、《鸟岛历险记》、《水滩下的秘密》等。
(19371983)
王秀芳
  王秀芳 (1941~)笔名向鸣。女。河南内乡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64年在省文联工作,1970年下放河南新华工厂当工人,1974年在省文化厅工作。1978年后回省文联工作,任省作协副秘书长、秘书长。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著地方志《河南志·当代文学》,发表散文《土布的歌》、《好歌艳阳秋》、《山乡遇故人》、《幽兰》、《山溪》,诗歌《给绿牡丹》,评论《新时期十年的河南文学》、《群星升起西南隅》等。
王亚凡
  王亚凡 (1914~1961)原名正雅。河南内乡人。中共党员。学生时代参加“一二·九”运动,1939年后在剧团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演员、导演、剧团负责人,先后在部队和中国作协从事行政、外事和党务工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王亚凡诗抄》,组诗《第一次航程》、《朝鲜见闻》、《延河曲》等。
(19141961)
任访秋
  任访秋(1909~2000.7),原名维,字仿樵,笔名访秋,解放后以笔名为名,1909年农历八月,生于河南省南召县栗沟村。父任尚贤,号象斋,清末廪生。6岁起随父读书,由小学课本,到《四书》、《左氏传》。由于常听父亲讲《三国》、《水浒》、《聊斋》一类的小说,养成了对文学的兴趣。11岁考入县立一小。毕业后未及时升学,在家继续读《书经》、《礼记》及《古文观止》。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来到省会开封。该校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当时社
(19092003)
曲令敏
  曲令敏 (1953~)笔名灯花。女。河南唐河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平顶山市委宣传部文艺科工作,1984年后任平顶山市图书馆副馆长,平顶山日报社文艺副刊部、主任、部副主任、主任。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有情如画时》,作品集《消逝的田园》,随笔集《山思水想》。散文《红旗渠拾穗》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98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全国大中城市党报研究会首届副刊、星期刊(周末)优秀作品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