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历史人物介绍18
赵光祖
  赵光祖(1913.9~1990.9),开封市人。1931年入河南博物馆,为自然部练习生。为捕猎河南动物,足迹遍伏牛山、太行山。又从福州技师学习剥制标本技术,后独立操作,河南博物馆各动物标本,大半出于他手。河南博物馆标本收集较完备,品种齐全,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博物馆,且部分动植物今已绝迹,更弥足珍贵。该项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拨交新乡师院(今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是该系宝贵财富。抗战时期,河南博物馆随省府辗转豫西,赵光祖奉命留守开
(19131990)
孔宪易
  孔宪易(1913.3.29~1991.7.22),一名罗NB541,号金梁辛史、四奇老人、寄庐老人,开封市人。幼年就读于祖父孔广杰所办的私塾。孔广杰是清代祥符廪生,曾任修武县训导,性嗜读书、执教严格、严守士人操守与气节、热爱乡邦文化。伯父孔昭祺,是民国时期开封教育界名人。1929~1938年,孔宪易就读于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河南国学专修馆、开封济汴中学、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1938年毕业后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员班学习。1
(19131991)
赵新春
  赵新春(1912.6.14~1983.2.14),艺名一撮毛,开封市人。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家住开封曹门外靠城墙处(城墙即为赵院之西墙)。赵新春祖赵桐、父赵宝庆两代皆以卖豆沫、胡辣汤、绿豆糊为生。赵新春7岁到长泰刀山班从师北京武师张国亭学艺。1938年6月日军侵占开封后,长泰刀山班解散,为谋生他与师妹刘玉兰、弟赵新年、妹赵杏花借0于1939年组成长胜刀山班,并拿出祖传秘方熬制追风膏配制接骨丹,靠撂地卖药糊口。以后又收徒买马,他和师妹刘玉
(19121983)
王阑西
  王阑西(1912.1~1996.5),原名王之坎,曾用名兰溪,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街。少聪慧好学,1920年就读于明新小学,192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接受进步思想。1930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部预科,9月参加革命,从事-,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组织。1932年,经同学周正宇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次年东渡日本,1935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其间,经中共上海特支领导,进行进步文化与左翼文
(19121996)
周廷云
  周廷云(1912~1945),又名周中枢,字文初,河南省尉氏县城关镇西大街人。出生于贫家,父为木匠,全家以木业为生计。周廷云自幼好学上进,是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高才生。他在尉氏县立师范就读时,受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石文卓、陈子杰的帮助,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闹-的斗争。5月,尉氏地下党准备搞农民武装-,青年团员要青锋在联系印刷文件、标语、传单时被捕,他设法到狱中探望传递消息,共谋出狱良策。他冒着生命
嵩阳书院 (19121945)
马双枝
  马双枝(1911~1980),女,河南省开封县胡寨村人。马原本姓胡,出身贫苦,7岁丧父,兄妹3人随母乞讨度日,来到开封百子堂街一所小庙里暂时栖身。迫于生计,其母嫁给了坠子名伶马司光,从此改名马双枝。她3岁跟随继父学唱河南坠子,14岁就以嘴巧字清、资聪体秀,令相国寺的坠子迷如醉如痴。1927年初,马双枝毅然放弃了低台坠子,拜戏状元杨金玉为师,改唱河南梆子。学戏14天,便在开封火神庙挂牌首演《皮袄记》(饰张爱姐),轰动了省城开封。人们听说坤
(19111980)
李绪三
  李绪三(1911.5~1976.8),原名孔令视,别名孔思明,河南省兰考县小宋乡小宋村(原考城县三区小宋集)人。1921年就学私塾,1931年考入开封东岳中学,1934年毕业回乡。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冀鲁豫三省接壤的考城边区进行抗日活动。1939年1月间,李绪三被抽调到冀南特委驻地青庄培训,由唐克威、李光禄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借拜把子之名,发展地下党员。张贴八路军《挺进报》和布告,宣传中共抗日政策。经冀鲁豫党政领导
(19111976)
王保山
  王保山(1911.2~1974.9),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人。自幼家贫,随父乞讨度日。12岁由叔父王世平介绍到开封马豫兴鸡鸭店学徒,从师张玉林。马豫兴是回族食品店,以烹制鸡鸭为主,兼营牛羊和鱼类制品。其传统风味,别具特色,在开封颇有名气。王保山少年学徒,悉心求技,从而全面掌握烹制技艺,17岁时开始独立操作,独当一面。老师张玉林很喜欢他勤勉有志,晚年张离店养老后,马豫兴遂由王保山鼎力支撑。1938年6月,日军占领开封,社会-,马豫兴生意萧条
(19111974)
师陀
  师陀(1910~1988.10),原名王继曾,字长简,河南省杞县化寨村(今属柿园乡)人。常用笔名有芦焚(1946年前)、师陀(1946年后),还使用过君西、康了斋、韩孤、佩芳等笔名。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师陀青少年时代先后在农村私塾、杞县第一小学、开封省立第一商业学校、开封省立第一高中读书。在开封求学期间思想进步,爱好文艺,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曾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办小型刊物《金柝》。1931年秋他来到北平,目睹当时教育制度的腐
(19101988)
刘文
  刘文(1910~1986.11),开封市人。生于贫寒家庭,少年随祖父卖水为生。因喜爱武术,14岁即拜孙明为师习武。由于他刻苦练功,深受师祖李景舜①喜爱,随将功力门绝顶功夫传授给他。刘文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加之勤学苦练,武功及力量都得以特别大的提高。1929年在省会开封人民会场举行的河南省国术比赛上,被评为武士。1932年刘文在相国寺的水井取水,将水车加满后,推起水车给位于马道街的欧亚理发店送水,适逢马道街修路,警察不让水车通过。刘文说
(19101986)
薛迅
  薛迅(1910~1978.9),原名薛声豫,化名李素英,女,开封市人。生于开封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5岁成了孤儿,16岁考入高中读书,因经济困难,高中一年辍学,去新乡一家面粉厂子弟小学当教员。1927年夏,她考入北京国立女子大学化学系。半年后,因无钱缴纳学费,被勒令停课,遂回开封,又做了一年小学教员。1929年春,她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由同乡介绍教一家馆,一面学习,一面教书。这时期,她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不久,参加了社会科学
(19101978)
白寿彝
  白寿彝(1909.2.19~2000.3.21),回族,开封市人。5岁即读私塾,12岁考入外国教会在开封办的圣安德烈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到上海考取文治大学。1926年转学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读文科二年级,受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时任中州大学文科主任)直接教诲。1929年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哲学史。1932年研究生毕业,被聘为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及禹贡学会。白寿彝从20年代末就开
史学家 (19092000)
朱广明
  朱广明(1909~1930),河南省尉氏县张市乡-村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秘密从事农-动工作。他协助中共尉氏县委书记石文卓发展革命力量,使农会组织遍及县东、南、西60多个乡村,仅张市一带穷人会员就达2300人,其为赤卫队员1000余人。同年8月,中共豫中特委委员刘仁在张市区视察时,把张市区16个村庄定为工农游击区。后来上级指示把武装起来的工农队伍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石文卓
(19091930)
杜征远
  杜征远(1908~1995.9),原名明远,河南省杞县柿园乡前化寨人。出身农家,幼读私塾,因家贫辍学。1937年2月,他协助中共地下党员杜继曾(省吾)以续家谱跑材料为名到杞北杜庄、柿园以及豫南商水等地传送党的文件、情报。4月,随继曾去咸阳开展联络工作,返豫后留开封。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脱产任中共河南省委(时在开封)秘密交通员,在北道门杜家设联络站,在无梁庙街工人罗永青家设联络点,他负责开封党组织与十八集团军西安办事处的地下交通(传递
(19081995)
石文卓
  石文卓(1908~1930),乳名小祥,字子立,号石头,河南省尉氏县张市乡石坛村人。出生于富裕家庭。他幼年就读私塾,耿直勇敢,乐于助人。1924年考入开封东岳艺术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同师生一道,参加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同年秋,入南京农业中学求学。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长江两岸为之震动,他深受影响,遂终止学业,返回家乡,秘密参加由中共党员萧人鹄、王黎声亲临尉氏主持成立的国民党尉氏县临时党部的活动。192
(19081930)
薛书元
  薛书元(1907~1984.2),开封市人。生于开封西小阁街。其父薛应祥是武林高手,擅长祖传炮拳。薛书元自幼酷爱武术,7岁即随父学习炮拳,12岁拜镖师-力(号称王大力)为师,苦攻大洪拳5年。20年代参加冯玉祥部队,随从苗凤山教练学习武术、劈刺、体操等。后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为最后一届毕业生。1933年考入河南国术馆第四期训练班,在此期间深得摔跤名师李义三真传,并在郭九亨教练悉心指导下研究八极拳,从徐文炳教练学习八式拳、四趟拳、炮拳及
(19071984)
张绍儒
  张绍儒(1907~1970.12),河南省兰考县张君墓镇人。他性情豪放,为人正直。1938年日军侵占豫东,他出于民族正义感,组织地方武装抗击日军。不久,被兰封县县长傅贞甫委任为兰封县抗日副司令,居张公安砦一带。随后和考城抗日民主县政府徐锡鹏取得联系,队伍不断壮大,多次打击日军,引起驻民权县日军的恐慌,多次对绍儒围剿。根据考城抗日民主县政府指示,绍儒假降日军,被任命为兰封三区联保主任、自卫团三团团长。1940年1月,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徐茂
(19071970)
吴芝圃
  吴芝圃(1906~1967.10),原名殿祥,字芝圃,河南省杞县赵村(今傅集乡赵村)人。青少年时先后就读于杞县甲种农校、杞县黉学私塾、北平励群学校、开封培文学院、河南省立二中(开封)。求学期间于1923年与进步学生张海峰、韩绍棠(韩达生)等组织反对旧礼教、旧风俗的风俗改良会和探讨革命理论的读书会。1924年又与开封二中同学韩晓亭、刘少文、高炳坦等联系校外进步青年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研讨《共党员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事革命活动。他主
(19061967)
马沛毅
  马沛毅(1906~1932)原名培义,又名宜轩,化名一波、逸波等,生于河南省杞县城内一个商贾家庭。1913~1920年在杞县读小学,成绩优异,名列第一。1921年考入省立开封二中,假期回杞后,常到进步知识分子孟昭朴私塾里阅读《饮冰室文集》等书刊,追求维新改良。翌年转南京大学附中道尔顿班求学,参加教育家穆济波组织的青年合作社,并在穆办的《合作周刊》上发表有关社会问题的文章。中共党员恽代英在该校的演讲,使他的思想发生深刻变化,遂积极要求参加
(19061932)
杨春芙
  杨春芙(1905~1992.4),原名杨秀蓉,女,开封市人。自幼家境贫寒,七八岁当过童养媳。10岁到朱仙镇其姐夫家粮行干杂活,12岁时和9岁的妹妹到开封一家打蛋厂当童工。蛋厂关门后,又到花生行剥花生,去火柴公司装火柴。1921年,杨春芙进入省立第二贫民工厂(即河南妇女工厂)做工。1925年4月,经冯品毅和江梦霞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为争取工人的权益。她组织工人举行-斗争。同年秋,她又组织工人进行要求增加工资,给我们人身自由和
(1905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