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5
刘庠
  刘庠(1824~1901),字慈民,号钝叟,清南丰人。祖父刘衡为清代循吏,官至兵备道。其父刘良驹,官至两淮盐运使。刘庠幼时随父居京师,受业于曾国潘。咸丰元年(1851)顺天乡试举人,官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后淡于仁途,辞官归里。咸丰六年(1856)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在抚州、建昌二府多次与清军苦战。咸丰九年二月,为对付太平军,兵部侍郎曾国藩率部进驻抚州,派人前往南丰迎清刘庠,刘以奉养父亲为由辞谢。次年闰三月,曾国潘移
[] (18241901)
谭泰来
  谭泰来(约生活于1862年前后),字少柳,江西南丰人。因军功授县佐,任江苏海州州判,继历泰兴、崇明、丹徙、江阴等县知县,后升任知府,历任常州、镇江、苏州等府知府。任职期间,颇有政声,尤其在崇明、丹徒两县政绩卓著。崇明县俗健讼,历任县官大多束之高阁,或是审而不决。谭泰来接任之日,将原告被告分列堂下,左手翻阅卷宗,右手提笔判决。由于裁定公开公正,双方都踊跃欢呼。到任一年之间,清理积案三百余宗。崇明多沙田(沙田即海边由泥沙淤积的新涨滩地经开垦
[] 清代官员
鲁琪光
  鲁琪光(约1828~1898),字芝友,江西南丰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同治戊辰(1868)举进士,散馆授编修,旋补陕西道御使,授山东登州知府,并署登莱青道,调补济南知府。文章道德,冠绝一时,尤其擅长书法。在翰林院供职时,索书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竟然连朝鲜、日本人士都以得其零缣片楮而争相宝贵。晚年书法更臻化境,珠圆玉润,雍容华贵,收藏家们争相鉴赏珍藏。先生乐善好施,那些生活窘迫的故旧,招揽奉养常达数十家;相识与不相识的江西老乡,只要是求助
[] (18281898)
徐坤亨
  徐坤亨(约1820~1898年左右),字子坚,江西省南丰县市山镇贯巢村人。生性诚笃。为人厚道,年轻读书时便慨然有济世之志。年稍长,精研算术,随兄长子云经商于八闽三楚间,遂致巨富。多行善举,凡生活困难的亲戚乡邻,无不给予资助。养育弃婴、抚恤孤寡,次第举行。对于地方公益事业极为热心,开办义仓、兴修书院试馆、修建道路桥梁,捐资尤巨。今南丰至南城路段犹存一座石拱桥—“子云桥”,就是他独资修造的(为悼念英年早逝的兄长子云而命名)。同治壬申(187
[] (18201898)
吴嘉善
  吴嘉善(1818~1885),字子登,清南丰人,算学家。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散馆编修。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他深感要抵御外敌入侵,必须知己知彼,乃刻苦地向英、法传教士学习,能读懂英、法原版书籍,博通西洋史地,旁及数理之学,熟悉洋务。在京师任职时,与江苏巡抚、算学家徐有壬经常切磋算学。同治元年(1862),在长沙结识精研数学的丁取忠。次年,客居广州,又与精于天文历算的邹伯奇和精于几何、方程之术的夏鸾翔结识。他们互
[] 近代著名外交家、数学家 (18181885)
刘孚翊
  刘孚翊(1848~1881),字鹤伯,又字纶阁,清南丰人,外交家。孚翊博学通达,品学兼优。光绪二年(1876),他以幕僚身份随刘鍚鸿、郭嵩熹出使英国,使馆奏章和外交文书多出自其手,与参赞黎庶昌并称“使署二贤”。次年随刘鍚鸿出使德国。光绪六年,由通判提升为道员,仍留德国。第二年,因肺病在德国柏林去世,年仅33岁。死后以玻璃棺置放遗体,用药水浸泡运至上海易棺安葬,追赠为光禄寺卿。
[] (18481881)
吴嘉廉
  吴嘉廉(1818~1878),清南丰人。青年时代多次应试落榜,遂投笔从戎。在曾国藩部下为幕僚。曾国藩常以军国大事相咨询。后以知县补荐升直隶州知州加运同衔。咸丰十年(1860)前后,告老寓居上海,与清末改良主义评论家王韬等名士时相过从。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创办《申报》,聘嘉廉任主笔。早期《申报》的评论,大半出自其手,1878年7月3日,病故于上海。《申报》主持人羡查曾以“尊阃阁主人”之名在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哀悼。
[] (18181878)
李铎
  李铎(约1795~1865),字省斋,号儆堂,又号“小字山房主人”,清南丰人,医学家。幼年家贫失学。30岁时,伯兄勉堂为庸医误诊而死,于是发愤学医,上至《灵枢》、《素问》,下至历代医著,无不深研穷究。游江浙、两湘,与名医交好,医术日精。后定居金溪浒湾,行医20余年,名噪一时。铎为人诊病,必究其病源,间用一药,如高手对弈,扼要夺奇,故而常稳操胜券。清咸丰三年(1853),李铎集病案300余例,汇集成出,自题《医案偶存》,共12卷计16万言
[] 清南丰人,医学家 (17951865)
刘衡
  刘衡(约1840年前后在世),字蕴声,号帘舫,南丰人。清嘉庆元年(1796)副贡生。历任广东四会、博罗;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知县,升绵州、直隶州知州和保宁、成都府知府。后官至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刘衡任地方官时,明察事理,管理有方,故有“遵理守法”的“循吏”之名。博罗城乡原设押征粮店,百姓苦于徭役太重,衡到任后即令撤除。博罗多次发生自杀案,豪绅与污吏暗中勾结,操纵诉讼以渔利。刘衡经过调查,对制造事端的豪绅、污吏予以严惩,以后不再有人因受官
[] 清朝官吏
刘见南
  刘见南(约1783年前后去世),字见南,一字诚甫,南丰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任刑部主事。兵部侍郎颜希深奉诏查讯山东案情,请□同行,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又得大学士柯桂举荐,留刑部补陕西司郎中。次年以0年近八旬,请假省亲。回乡数月,母卒。服丧后,补任原官。有豪富犯法,企图以贿赂脱罪,□按律审断。以后出任甘州知府。甘地贫瘠,年仅一收,百姓甚苦。刘□对府衙徭役捐派负担均予废除,并向富户借种籽散放,帮助百姓解决生产急需。不久,调浙江温
[] (?~1783)
李湖
  李湖(约1739年前后在世),字又川,一字又徐,号恕斋。世居南丰县城北,其父李凤诏始迁居南昌湖中。乾隆已未(1739)进士,选任山东武城知县,调郯城,迁宁海知州。乾隆东巡时召之应对,擢泰安府知府,调直隶大名府,复调保定府。宣化县民进京状告其县令贪暴不良,总督委派李湖负责调查。李湖审讯属实,请求劾黜该县令,总督开始不允。李湖据理力争,良久,依然无效。他长揖而出,愤然而言:“可以离开了!”催促家丁整理行装,准备挂冠回乡。总督权衡再三,终于答
[] 清朝大臣 (?~1781)
赵由仪
  赵由仪(1725~1747),字山南,清南丰人,诗人。生于清世宗雍正三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二年,年二十三岁。5岁入学,凡读书必有所获,对经、传、史和汉书广为涉猎,有奇童之称。闭门攻读十年,才思猛进。有人常以学问自负,可是相形之下,往往自愧不如。由仪恃才傲世,声言不与流俗为伍,因而遭人嫉妒,多方造谣中伤,由仪乃作《感遇诗》以明志。后于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十二年病故,年仅23岁。著有《渐台遗草》。
[] 江西四子 (17251747)
谭尚忠
  谭尚忠(1722~1796),字因夏,一字古愚,号荟亭,清代江西南丰人。其曾祖乐善好施,后家道中落,三代单传而生尚忠。中乾隆辛未(1751)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转监察御史。外放为兴泉永道摄厦门同知,因为洋行陋规案的牵连被罢官。谭尚忠在户部任职时,曾经主持过宝泉局工作。高宗(乾隆)后来了解到宝泉局时,得知谭尚忠秉公无私的情形,于是,又起用他为刑部员外郎。过后又外放为高廉道,升任河南按察使,多次平反冤假错案。调广东,后来,因为
[] (17221796)
梁份
  梁份(1640~1729)字质人,清南丰人,地理学家、文学家。梁份少时家世寒微,聪颖有志。他不习举子业,而拜谢文洊弟子邵睿明为师,研习理学。康熙初,因家贫逃税,被捕入狱九年,后得友人曾若武救助。出狱后,放荡不羁,不为人所理解,独得谢文洊伯父谢进赏识,以女配为妻。后从学彭士望和魏禧,获经世之学。其文章、气节、皆名重一时。晚年多次只身出外游历,足迹西到陕西、宁夏、青海,南到云南、贵州,遍及中原数省,行程万里。沿途考察山川形势、部落游牧民族的
[] 地理学家、文学家 (16401729)
罗俊彦
  罗俊彦(约1720年前后在世),字光美,南丰人,清代名医。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建昌知府请其为母诊病,待俊彦到时人已瞑目,经观察后认为可救,即将病人颅顶头发剪去一束,用陈艾熏烤,须臾复苏,再用药调治至病愈。有人问俊彦:“先生何以知其未死?”俊彦回答:“因观其神色未变,诊断为风痰贯顶,故用艾炙。”南丰瑶浦村有一患者,请俊彦诊治,察看病情,辞不可医,并断定次日午初当死,后果如其言。俊彦医术高明,被俊彦治愈的患者,先后赠给他“国手佛心”
[] 清代名医
吴廷璟
  吴廷璟(约1644~1720),字秀贤,号蒙斋,南丰人,清代名医。习医于谢子实、李只操。谢、李医术精谌,廷尽得其传。在淮南一带行医施药,手到病除,名声大震。江宁布政使之母得一怪病,日夜数十餐,食数斗,稍缓即大呼“饥死”,四十余日不睡,多方求医无效,请廷诊治。治疗方法用水中枯木煎水缩得汁,口服后沉睡五日,遂愈,呼为神医,而廷谦虚地说“系谢、李先生教我也。”归里后,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廷对家境贫寒的患者,不仅优先免费为其诊治,亦上门亲施汤药
[] (16441720)
谢文洊
  谢文洊(1615~1681),字秋水,号约斋,南丰人,明清之际理学家。谢文洊少年时,在舅父家得朱熹晚年论著,爱不释手,细读精研,对他后来治学影响甚大。21岁时,其父谢天锡在广昌县香山筑学,命谢文洊与兄弟在彼处读书,研习应举学业。崇祯十二年(1639),他应乡举未中,遂厌薄举业,渐生出世之念。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他毅然尽弃举业,入香山学禅。先后研读了陆九渊、王守仁、王畿等人的著作,一心向儒,与友常常讲论王守仁心学。后在新城(今黎川)神童
[] 明清之际理学家 (16151681)
甘京
  甘京(约1667年前后去世),字楗斋,南丰人。慷慨有傲气,好学能诗文。初为童生,后无意科举,改以谢文洊为师,与同乡封浚、黄熙、曾曰都、范龙光,汤其仁号“程山六君子”。清康熙五年(1666),地方荒乱,甘京力请豁免税役,赈济饥民,深得乡人称颂。闽中县令闻其名,许以重金聘请甘京为幕僚,京以婉言谢绝。宁都“三魏”中的魏禧评论甘京道:“楗斋萧然一布衣而营心天下”,“其行谊胜经济,经济胜文章。”著有《通鉴类事抄》120卷、《轴园稿》10卷、《不焚
[] (?~1667)
汤来贺
  汤来贺(约1655年前后去世),字佐平,号忆惕庵,明南丰人。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任扬州司理时,以廉洁闻名,曾多方赈济、救治灾民,平反被-在死牢中的冤囚。史可法对汤来贺甚为赞许。后官至户部侍郎和兵部兼巡抚。明亡,归里为遗民。清顺治五年(1648)主白鹿书院讲习,从学者甚众。著有《内省斋集》22卷和《鹿洞迩言》、《居恒语录》,均传于世。82岁病故,葬南丰三十六都。
[] (?~1655)
江义
  江义、周八(约1638年前后去世),南丰人,明末南丰西乡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日趋激烈,赋税徭役日益加重,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铅山马廖洋、张普薇倡“密密教”,江义、周八前去拜师。崇祯五年(1632),江义、周八在南丰乡村立庙庵,掌管教权,联合铅山,相互呼应。崇祯十年,铅山爆发张普薇为首的农民起义。江义、周八于次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在南丰下坑庵、白竹庵、社坑庵,以教众为基础,聚集于军峰山下的封山,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
[]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