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历史人物介绍2
谭真
  谭真(1899—1976) 字全甫,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9月26日出生,香山县金鼎那洲(今珠海市金鼎镇那洲村)人。筑港工程和航道专家、教育家。父亲是铁路工人,从小随父亲在外生活,最后定居天津。1911年入读天津南开中学,1913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称唐山工程学院)土木系,1917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学校为专科生,被派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系水利卫生工程专业学习,1919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先后在天津运河工程局任副工程
(18991976)
鲍国宝
  鲍国宝(1899—1978) 香山县香洲(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村人,中国电力工程专家、国家一级工程师。父亲是经营茶叶富商,从小得到良好教育。民国7年(1918)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毕业,随即赴美深造。1922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毕业。1923年回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处长、电厂厂长、总工程师。早在民国时期,就主持修建广州发电厂。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委任为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8991978)
杨匏安
  杨匏安(1896—1931) 原名锦焘,笔名匏庵,香山县南屏(今属珠海市)北山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国3年(1914)毕业于广雅书院。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新学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思想逐渐进步。1916年从日本回到家乡,与同乡翠微村吴佩琪成婚,婚后曾到澳门当塾师。1918年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务主任。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撰文介绍西方的新文学、哲学和社会学,连续登载《马克思主义》等文章,是
(18961931)
韦悫
  韦悫(1896—1976) 原名乃坤,笔名普天,别号捧丹,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9月15日出生于香山县前山翠微村(今属珠海市)。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曾参与刺杀清廷广州将军凤山而被通缉。辛亥革命后,愤于袁世凯-窃国,1913年参加讨袁之役。1914年起先后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奥柏林学院、芝加哥大学留学,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1月回国,历任岭南大学、复旦大学、
(18961976)
唐雪卿
  唐雪卿(?—1955) 女,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粤剧花旦。幼年随父往上海,入读崇德小学,在启秀女子中学毕业后,祖父唐植兴经营茶庄的出口业务受欧战影响而家道中落,无力让其深造。其与一代影星阮玲玉有同窗及同乡之谊,常随阮玲玉到片场排练,从而认识张文达(阮玲玉前夫)。当时,晨钟影业公司正在筹拍电影《悔不当初》,张文达力荐其担任该片女主角,影片推出后,获影界及观众好评。民国21年(1932),在中国寰球影片公司参演《女侠定风珠
韦卓民
  韦卓民(1888—1976)生于广东中山县(今珠海市前山镇翠微村)一个茶商的家庭,少年时入私塾读经史,勤奋而聪慧。一九○三年,15岁随父来武汉,自费就读于武昌文华书院备馆(书院有正馆备馆之分,前者为大学部,后者为中学部)。一九○六年,革命团体“日知会”在文华活动频繁,他经常听“日知会”举办的演讲,深受感染。在此期间,他担任了文华校刊《文华学界》的(主编为余日章,刘静庵),并以“法兰西”为笔名发表鼓吹革命的文章。一九○七年,他升入文华书院
(18881976)
卓国华
  卓国华(1890—1980)女,香山县金鼎(今珠海市金鼎镇)官塘村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2月出生于望族,幼在家读书。兄卓振声为革命党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受其兄影响,15岁独自跑到香港,寄住辛亥革命最早的中国同盟会女会员徐宗汉家,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实践女校学习英文和日文。清宣统元年(1909),由卓振声介绍与妹卓国兴一起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工作。宣统二年(1910),参与“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筹备工作。宣统三年3
(18901980)
徐宗汉
  徐宗汉(1877-1944),原名佩萱,中国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贫儿教育家。投身民主革命洪流,领军起义制运军火、提倡女权倡办女学,是辛亥革命的女杰和妇女运动的先驱;支援各项抗战活动,为反对袁氏-、-侵华战争、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卓著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和中国贫儿教育的开创者。富家民革徐宗汉,原名佩萱,原籍广东珠海市北岭村,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买办兼茶商家庭。徐宗汉是徐氏家族的第三代。她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从
(18771944)
徐慕兰
  徐慕兰(?一1922),女。原名佩兰。拱北北岭人(今珠海市拱北北岭村),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徐润之侄女,女革命家徐宗汉(黄兴夫人)之胞姐,出生于富有的买办兼茶商家庭。徐慕兰动员举家革命,广东光复,她担任广东女子北伐队队长,率队参加对张勋作战。小妹徐宗汉是著名革命家黄兴的夫人。她追随孙中山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徐慕兰、徐宗汉二姐妹由父母作主,分别嫁给粤海关官员李庆春的长子李紫石与次子李岐石为妻。李庆春早年丧妻,长子紫石是典型的纨
唐宝锷
  唐宝锷(1878—1953)族名宗鎏,字秀锋(秀丰),香山县上恭都唐家村(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清光绪四年(1878)三月十四日出生于上海。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派往日本官费留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毕业即任代理长崎领事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调东京公使馆任馆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获早稻田大学学士学位回国,经朝考一等,赐进士,授翰林院检讨。12月以参赞衔随载泽赴日考察政治。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906—1911
(18781953)
张康仁
   张康仁(1860-1926),广东香山南平乡人。美国律师、中国外交官。清咸丰十年(1860)生,出身商人家庭。其兄在夏威夷经商,非常富有。同治十一年(1872),13岁,入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公立高中读书,为清朝首批中国留美幼童之一。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光绪七年(1881),清廷结束幼童留学计划,张康仁奉召回国,后在其兄资助下重赴美国耶鲁大学继续其学业。光绪九年(1883)毕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十二年(1886)毕
(18591926)
蔡廷干
  蔡廷干(1861—1935) 字耀堂,香山县上恭都金鼎(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上栅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上海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被选为第二批赴美留学幼童,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语文学校、新不列颠中学。 1881年回国后,受派到天津水雷学堂学习有关鱼雷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毕业后派往福建水师当士官。1885年曾参加中法之战。1888年以“守备衔尽先补用”调往北洋水师服役。1901年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后,其以娴熟的英语辞令和丰富的国际知
(18611935)
梁如浩
  梁如浩(1861—1941) 原名滔昭,号孟亭、梦亭,字如浩,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与唐绍仪、周长龄等为第三批中国公派赴美留学幼童,先后入读哈德福中学与史梯芬工学院。1881年5月归国,任天津西局兵工厂绘图员。曾与唐绍仪一起,任德籍顾问穆麟德的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1885年袁世凯出任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任其为幕僚。1894年袁世凯奉召回京,就任直隶总督,其随袁回国,任关内铁路运输处处长,后升为北
(18611941)
陈景华
  陈景华(1863—1913) 字陆畦,又作陆逵,自署无恙生。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人,曾任广西贵县知县,后调任贺县、桂平县知县。1903年,因惩办受招抚的巨盗陆阿发,被撤职查办,等候奉准正法,后得好友相救,逃亡香港,再转赴暹罗(今泰国)。在暹罗,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在曼谷创办第一张宣传革命的《美南日报》(后改名《湄南日报》),任总。后来被保皇党排挤出报社,其不妥协
(18631913)
振鹏
  振鹏(1864—?)字季程,香山县拱北(今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办事处)北岭村人,父亲徐德广,是福建船政局机器管理员。清同治十三年(1874)第三批清廷公派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入读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清政府将留美幼童全部提前撤回,其与另外15名留学生一起,被派入福建船政学堂补习海军知识。毕业后,派往北洋舰队。1889年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新成军的北洋海军挑选军官,向朝廷请准以徐振鹏升署右翼中营守备,充“定远”鱼雷大副。
容星桥
  容星桥(1865—1933) 族名开,又名讳,字达景,号星桥。容闳族弟。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被选为第三批清廷公派留学美国幼童之一,入读康涅狄格州哈德福德小学、中学。1881年6月,清政府强行撤回留美学生,其考入耶鲁大学也只得奉诏回国。经补习中文,受聘为上海圣约翰教席。次年入读北洋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北洋海军服务。1884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其在海战中作战英勇,战争结束后获颁五品军工奖赏。但清政
(18651933)
黄咏襄
  黄咏襄(生卒年月不详)黄胜之子,又名咏商。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镇东岸村)人,兴中会香港分会早期会长。曾与孙中山、杨衢云等策划、发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广州重阳节起义,并将祖产苏杭街的洋楼所卖得8000元悉数用作起义军费。后来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称赞其襄助革命之功。起义失败后匿居澳门,不久因病去世。好读《易经》,尝言“物极必反,汉族已有否极泰来之象,清祚覆亡在即,吾人顺天应人,此正其时也”。兴中会机关部命名“乾亨”就是由其提议的
[]
唐廷枢
  唐廷枢(1832—1892) 字景星,又名镜心,清末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因父亲在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当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其得以入读该校6年。1848年受聘于香港的一家拍卖行任低级助手。1851年起被港英当局聘为香港巡理厅翻译,任职之余,开办两家当铺。1858年,从香港到上海,初任职上海海关,职务为副大写(翻译),翌年升任正大写兼总翻译。1861年,辞去海关职务,办起 “修华号”棉花行,在中国各地收购
[] (18321892)
徐润
  徐润(1838—1911) 又名以璋,字润立,号雨之,别号愚斋,香山县北岭村(今珠海市北岭乡)人。父亲徐宝亭曾任清朝官吏,叔伯皆为洋行买办。清咸丰二年(1852),14岁时随叔父徐荣村经澳门抵达上海,在英商开办的宝顺洋行当学徒起直至工作16年。勤奋刻苦,悟性颇高,得洋行主管器重,成为领管各分行的总买办。其预见到长江航运业的发展前景,决定购置江轮、船坞,将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作为洋行的主要业务,并将出口贸易拓展到日本,使洋行的进出口总值每年达
[] (18381911)
唐国安
  唐国安(1858—1913) 字国禄,号介臣,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鸡山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10月27日出生。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推荐,成为120名清政府公派赴美国留学幼童之一,被安排在1873年第二批赴美。 在美国,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不列颠中学,6年后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遇清政府终止留学政策,学业未完提前回国。回国后,曾到
清华学堂第二任监督(-1913.5) (1858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