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名人录
招子庸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铭山,号明山居士。广东南海横山乡(今广州石井镇)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诗文造诣颇深,亦善画工笔画,且精通韵律。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举人,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其间,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楼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写成《粤讴》一卷。全书共99题121首歌谣。由于《粤讴》保留了粤乐中的木鱼、南音之能说能唱、音乐性强的特色,其用词遣句有地方语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说唱文字在坊间广为传诵。《粤讴》的咏唱内容多是诉说男女爱情以及沦落青楼的女子之怨叹词语,文笔凄婉感人,具有浓烈的地
[] (17931846)
陈子壮
   陈子壮(1596~1647年)字集生,号秋涛,泌冲沙贝(今属广州石井)人,在九江出生成长。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廷对及第第三名,称“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同充修史馆。天启四年(1624年),主持浙江乡试,策问宦官之祸。魏忠贤阉党对此恨极,借故削去子壮官职,其父同日被罢官回里。崇祯初,忠贤伏诛,子壮起为左春坊左谕德。崇祯四年(1631年),任少詹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五年,纂修“玉牒”,告成,迁礼部右侍郎。后因上疏逆上,除名下狱,减死放归,筑云淙别墅于广州白云山中,复修南园诗社,寄情其中。不久,起官协理詹事府,未北上,京师已陷。福王立于金陵,任子壮为礼部尚书,北上
[] 广东古八贤,岭南三忠,南粤先贤 (15961647)
周汝钧
  周汝钧(1858-1906),名常俭,字约存,别字节生,号省斋。番禺县慕德里司南岗乡(今属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岗村)人,自幼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曾在学堂专课三年,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官刑部主事。1895年周汝钧在北京参与成立强学书局,也称强学会,是维新派的一个重要政治团体。成员有康有为、张孝谦、袁世凯、徐世昌、张之洞等数十人,他们购买译书,学习西法,讲求时务,以期自强。并上 书朝廷要求“男剪辫,女放足,兴西学,废科举,改服饰”的变法主张。1896年1月清廷以“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罪名,封禁了强学书局。其后周汝钧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张荫棠、
[] (18581906)
彭加木
  彭加木(1925~1980)原名彭加睦,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国36年(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助教、中央研究院技佐。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3月,彭加木主动要求参加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工作,足迹遍及新疆、甘肃、陕西、内蒙、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10余省、区。先后15次进疆,协助建立科研基地。1957年,彭加木患恶性肿瘤住院治疗,医院曾两次发出病危通知书,病情稍有好转,即一再要求重返边疆。1964年,中共上海市委对他进行表彰,树为全市共产党员、
罗布泊之魂 (19251980)
谢杏芳
  谢杏芳,1981年9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前中国羽毛球队运动员。1995年,谢杏芳入选广州市羽毛球队。 2001年,谢杏芳夺得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随后入选中国羽毛球队。 2005年3月,谢杏芳超越张宁,首次登上了世界女单排名第一的宝座。 2005年8月,谢杏芳在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决赛中,以2-1的比分击败张宁,夺得个人第一个世锦赛冠军。 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中,谢杏芳以1-2的比分不敌张宁,获得亚军。 2009年11月22日,谢杏芳在上海源深体育馆举行了退役仪式,正式宣布退役 。 2016年11月4日,谢杏芳产下一个可爱的男孩,母子平安。19
何玉成
  何玉成(生卒年不详),名琳,号琢石。番禺慕德里司萧岗乡(今广州市白云区)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早年家贫,以教书为生,并在乡组织怀清社学,维护地方治安,经年不懈,卓有成效。鸦片事起写有《辛丑首夏书事》等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鸦片输入对中国人民的危害。道光二十一年,英军犯广州,占四方炮台,家居离此不远的何玉成曾谋求“联合本司各社学,保守乡间”。但此时各乡士绅还多存“自保”思想,“未敢擅行”。是年五月,广州北郊三元里农民首举义旗抗英,何玉成积极响应,在乡组织义勇队伍,鼓励乡民勇杀英兵。柬传番禺、南海、增城诸村,派出丁壮联合抗英,并大败英国侵略军于牛栏岗。事后,
[]
伍观淇
  伍观淇,字庸伯(旧名冠球),1886年生于广东番禺县南浦村(今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南浦乡)。伍观淇祖上是耕田人家。观淇6岁入私塾读书,16岁时考入两广高等学堂。后来因参加一次涉嫌反清的-,被校方除名,故没有毕业于此学堂。稍后,伍考入广州将弁学堂。将弁学堂学生要学习天文、舆地、测绘、算化诸门学科,兼读-,并操习步队、马队、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战术、战式。伍各科成绩常居同班学生之上。将弁学堂创始人周善培先生,1952年在北京曾对人言:“伍观淇为第一好学生。”伍毕业于将弁学堂后,以优等生资格,被委为新军管带(相当于营长)。他的同学如邓仲元、叶举、熊略等,分别担任队官或排官(相当于连排长)。在广东任
(18861952)
陈锦涛
  陈锦涛(1870~1939),字澜生。广东南海槎头(今属广州市)人。幼年入香港皇仁书院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员。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天津北洋大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01年赴美国留学,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和社会学系。190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05年入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回国,被清政府授进士衔,入翰林院为编修。后任广东视学、京兆视学,大清银行监察、印铸局副局长、统计局局长、预算司司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大清银行副监督学部一等咨议官、资政院议员等职。民国元年(1912)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任国民政府财政总长,审计局局长。曾与许世英
(18701939)
戴宗汉
  戴宗汉(1902-1989),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高增村人,是一位著名的秘鲁侨领。戴宗汉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亲靠打鱼为生。6岁开始随父做农活,10岁读书,两年后失学。为生活所迫,1918年,年仅16岁的戴宗汉带上一张旧毛毯,几件旧衣服,搭上日本货船,背井离乡,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秘鲁国艰苦创业,奋斗了70多年。他在秘鲁先后在百加米纹、古担郎、南巴益忌等地以及森林区垦荒,改瘦地为良田,变荒漠为粮区。他不但不避艰辛,奋力劳作,而且肯动脑筋,善于研究改革耕作技术,把中国的耕作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平面弯形引水法”,实现自流灌溉;并善于培育良种,大胆改革播秧技术,探讨推广疏播育壮
著名的秘鲁侨领 (19021989)
陈绍儒
  陈绍儒字师孔,黄歧泌冲沙凤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湖广按察司副使,谪福建泉州知府同知,转江西南昌知府,升广西按察司副使、福建参政,补四川参政,转四川按察使,升广西右布政使,补云南左布政使,顺天府尹,调太常寺卿,累官南京工部尚书。绍儒明习财计,任内督理钱粮,能诘发混窃奸宄,革除仓库积弊,议复漕运例限,节省京边冗费20余万两。在湖广副使任内,修筑老龙诸堤以防水患,捐俸赈济饥民,存活万余人,襄樊人因而立碑纪其事。退归后,淡泊自守,深究经理,文尚史汉,诗宗少陵,著有《大司空遗稿》10卷。
[]
苏卧农
  苏卧农(1901~1975),原名苏文,祖籍番禺县石井乡鸦岗古料村(今白云区石井镇),后迁居今花地街花地村。苏卧农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10岁时才开始在花地罗建侯私塾读书,11岁便在家中随张步云老师读书并习字绘画。民国4年(1915),芳村花地遭受大水灾,苏卧农-停学在家帮助其父栽培花果。往后的10年间除帮助其父种花外,还专心致志于写生绘画。民国15年,酷爱绘画艺术的苏卧农崭露头角,考入佛山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在国画科学习绘画。其时,名画家高剑父任院长,由于苏卧农学习勤奋,进步甚快,深得高剑父的器重。民国17年高剑父创办春睡画院,苏卧农为求深造进入画院,并与关山月、黎雄才一起成为高
(19011975)
甘先
  甘先(?1824~ 1855),字广高,番禺鸦湖乡岗尾村(现属广州白云区)人。祖辈以务农为业。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了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翌年1月,英侵略军进犯虎门,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后又驱兵占领广州越秀山的四方炮台,包围广州城。清将奕山向敌人乞降,订立城下之盟《广州和约》,向英军交付赎城费600 万元,激起了广大人民的爱国义愤。盘踞四方炮台的一股英军,又窜扰三元里,奸0女,烧杀抢掠。当地农民愤起抗击。甘先闻讯义愤填膺,手持大棒,随鸦湖等地的声援队杀向牛栏岗,与邻乡义勇在广州北门杀伤英军。他英勇善战,挺身而出,果断地指挥鸦湖乡义勇队,与各乡抗英义勇密切配合,大败英军头子义律、
(18241855)
梁镜鸿
  梁镜鸿 (1931---~1989)梁镜鸿,1931年7月生,广东省南海县人,。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正在岭南大学历史系读书的梁镜鸿放弃学业,投身革命,参加广州市三元区的军管会工作。1950年2月,梁镜鸿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至1958年先后在三元区、西村区、白云区任青年干事、生产科长、生产合作部副部长、办公室主任、工业部副部长等职。1956年至1966年担任中共广州市郊区委城工部副部长,新滘、人和公社党委书记,郊区区委办公室主任;1973年至1976年任郊区革命委员会农林水办公室主任、郊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广州市郊区区委常委;1980年至1984年
(19311989)
陈年伟
  陈年伟,1935年4月生,1951年4月参加工作,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起先后任广州市芳村区团委干事、广州市郊区团委干事、团委宣传部长。在参加广州市郊区土地改革工作中,被市委授予土改复查二等功臣。1959年任中共江村区委办公室干事。1961年5月起任江村公社党委副书记、社长、书记。1968年任郊区第一批下放干部大队长。1975年7月任新滘公社党委书记。1984年7月任郊区副区长。1987年至1993年4月任白云区区长。1993年4月任白云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年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事果断有主见,民主作风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主持公社和区政府
谭钜添
  谭钜添, 1952年生,初中文化,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钜添从1975年带领6名知青创办养鸡场开始,经过20多年的创业,由单一的养鸡业发展成拥有总资产2亿多元、工农业总收入6亿多元、创利2000多万元、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拥有员工63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0人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属下有年产32万套祖代种鸡的原种场和年产200万套父母代种鸡的祖代场,年产3000万羽优质黄羽鸡苗的现代化孵化厂,4家年出栏黄肉鸡600万只的鸡场,2家共年产20万吨饲料的饲料厂,年产1000吨复合维生素和3000吨矿物元素的饲料浓缩剂厂,1家年宰鸡900万只的家禽加工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江村
戴桂波
  戴桂波,1930年10月生,小学文化,白云区人和镇人和村人,中共党员。曾任人和公社(镇)文化站站长、广州市郊区(白云区)第1-4届文联副主席,1991年3月退休。戴桂波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群众文艺创作,是一位乡土文艺作家,其作品体裁遍及戏剧、曲艺、诗词、游记、儿歌等,内容都是反映郊区(白云区)的乡情民俗、历史典故、时政新貌。先后结集出版曲艺集《晚结瓜甜》、诗词集《心声集》、楹联集《桂花联艺》、韵文集《桂苑韵文小札》,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粤曲《重祭百花冢》、《流溪河畔慰英魂》、《流溪河上唱新歌》、《流溪河畔颂白云》、《帽峰山上悼伟人》、《白云山下桃花源》、《陈子壮就义》、《陈子壮悲愤刑场路》、
李治元
  李治元,1935年4月生,本科学历。1952年10月参加工作,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6月任郊区区委副书记。1985、1987、1990年任中共广州市郊区第四、第五、第六届区委书记。1993年4月至1995年6月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1995年3月任广州市政协常务委员。1996年8月任广州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李治元对白云(郊区)区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较大贡献。1986年夏,江高镇以镇畜牧场、江村鸡场为龙头带动家禽生产专业户的贸、技、工、农综合发展的家禽联合经营体系兴起,对这一新鲜事物的出现,李治元大力支持、在全区积极推介,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倍增。后又在省市大力宣传,
罗惠琼
  罗惠琼,女,1935年8月生,1952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退休。退休前为三元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罗惠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团结知识分子,深入教育第一线,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三元里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1985~1992年,多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市优秀党员、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模范市民等荣誉称号,被市人事局记大功3次、区人事局记功2次。1983年,罗惠琼当选为中共广东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当选为中共广州市第六次代表大
唐世民
  唐世民, 1937年10月生,196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同年分配在湖北省黄石市华新水泥厂工作,曾参加援助阿尔巴尼亚爱尔巴桑水泥厂专家组。现任广州石井水泥公司总工程师。唐世民1993年调广州石井水泥厂任扩建办总工程师,负责7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筹建与试生产,该生产线于1996年1月投入生产,当年达标达产,使石井水泥的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120万吨,该项目荣获1997年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负责湿法回转窑烧无烟煤的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德国洪堡公司的生产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均创全国同类窑型的先进水平。唐世民曾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被国家建材局评为全
全部白云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