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人物介绍8
李东海
   前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特区大紫荆勋贤、东泰集团各公司主席李东海2010年6月8日下午4点46分因癌病逝世,终年88岁。 李东海于1922年出生,为广东中山人,50年代从广州来到香港经商,52年创立东泰贸易公司经营贸易,进口家用电器及电子器材,其后大幅扩展业务。李东海一生热心公益,尤其对培育青少年活动、推展慈善事业及医疗服务,在香港持续多年作出贡献,1989年,他联合香港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发起成立“香港友好协进会”,其宗旨是团结爱护香港
(19222010)
蔡继有
  民国17年(1928)7月1日出生于石岐张溪村。香港新华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将新华集团发展至拥有50家分公司,年营业额达50亿元,资产总值逾百亿元,其被誉为“海产大王”。为家乡教育献力,联络华侨支持重建侨中,共向侨中捐资3000万元,还捐建郑二小学、郑二小学教育基金楼、中山市科学馆、蔡继有幼稚园等。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设立教育基金,和家族成员一起,相继捐资达数亿港元助学和支持科学事业发展。1995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
杨贯一
   民国21年(1932)出生于石岐。在中山和香港有“鲍鱼大王”之称,被香港人尊称为厨艺“一哥”。香港富临饭店创办人及总厨、香港现代管理(饮食)专业协会会长、中国菜文化传播中心专家、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世界御厨杨贯一大师基金创始人。政协中山市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第九届顾问。成功烹制美味可口的鲍鱼,成为一道名菜,被称为“阿一鲍鱼”,几十个国家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品尝过其烹制的鲍鱼。获美国最杰出专业男士、超级巨星奖,法国杰
李光
  民国24年(1935)6月19日出生于石岐,祖籍小榄竹源村。是香港多家投资公司董事长、龙朝饮食集团董事会主席,政协中山市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开设数家酒家。参与1970年小榄菊花会筹备工作。1979年率先带领香港榄镇同乡会回乡探访,成为首个与家乡取得联系的香港社团。带头捐资100万港元,发动香港乡亲回乡捐资公益事业,在家乡投资办实业。任中山社团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榄镇同乡会永久资政会长、香港沙田区议会议员、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侨刊》名
苏计成
   民国24年(1935)出生,石岐张溪村人。香港苏氏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中山市第四、五、六、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资助重建华侨中学和3个教育基金会共123万港元。在中山市石岐区投资兴建以其父亲名字命名的苏华赞医院。为家乡修路、自来水工程、市博爱医院、石岐区龙舟邀请赛活动等捐资达386万港元。投资4488万元在中山兴办中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家乡参与投资中山广场等4项房产业。1994年11月获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
谭惠珠
  民国34年(1945)11月出生于香港,女,小榄永宁人。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学士,香港执业大律师、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太平绅士。是香港行政局、立法局、市政局和中西区议会议员、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交通咨询委员会主席、香港励进会主席、香港自由民主联会副主席、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机场管理局董事成员、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会长、香港大律师公会会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五届全国人大港区
黎小田
  民国35年(1946)出生,祖籍南蓢。原名黎田英,英文名Michael Lai,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兼编曲。香港音乐家草田之子,5岁成为电影童星,参演电影《儿女经》、《可怜天下父母心》。16岁赴英国留学。1973年夺得香港无线电视第一届作曲邀请赛季军。与香港名艺员沈殿霞、卢海鹏客串演出节目,与薛家燕主持丽的电视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发行唱片,投资开拍电影《奇迹》,到北京开设广告制作公司。歌曲代表作有《问我》、《大地恩情》、《戏剧人生》、
黄植濂
  民国23年(1934)9月18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沙溪中兴格坑村,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1948年移居山打根,在华文学校学习。创立首都木业有限公司、丁香种植有限公司热带雨伞厂有限公司、东马建筑有限公司、罗菲亚船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任董事长。热心公益,任沙巴中华0联合会理事长期间,向政府申请获得4000英亩土地用以种植可可,将收入作州内9所华文独立中学经费,将船务公司收入100万元拨作沙巴中华0联合会贷学基金,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华裔子女升学。
黄祖民
  民国17年(1928)出生于香港。籍贯中山长洲。中共党员。知名小说家与报人黄冷观幼子。曾先后在香港、重庆、北京等地就读。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后,被学校“迎接北平解放委员会”任命为清华大学宣传部负责人。当选清华大学代表赴石家庄参加华北学生代表大会。1949年3月参加全国学生代表大会,1950年参加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学生代表大会。曾供职于共青团中央及新华社。1964年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随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
王颂明
  王颂明(1921—1991)祖籍张家边宫花村,出生于香港。曾祖父早年赴美国在铁路当路工。父亲王棠追随孙中山革命,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其先后毕业于香港培正小学、培正中学、广州培正中学。民国27年(1938)考入昆明西南联大的清华大学攻读机械工程,1942年毕业后即在中山大学执教,后到成都中国空军研究部门工作。1946年在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经济部工作,年底考取美国普陀大学奖学金,1947年到美国深造,获普陀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士学位,随即进
(19211991)
黄旭
  黄旭(1921—1996) 原名黄华旭,民国10年(1921)10月出生于香港,原籍三乡雍陌村。1938年,在五区(今三乡镇乌石)中学读书,受校长、中共党员孙一之影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经黄友涯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山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任第一战士队队长。1939年7—9月,日军先后2次进犯中山横门,其带领抗先队,与来自全县各地抗先队员、妇女协会会员共1000多人,一起进行抗敌和救护工作。战斗结束后,其转
(19211996)
杨志云
  杨志云(1916—1985) 石岐南门人。中山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少年时在父亲合股店里当“后生”(跟班伙计),青年时跟长兄伯云在石岐孙文西路经营天宝、利贞、金城等金铺及汇通银铺。后随父赴美国檀香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举家回国到广州湾(今湛江)避难。民国37年(1948)在香港大有金号工作,老板因生意不景气遂将金号转让,其承让经营,改铺名为景福金铺,专营金银珠宝和钟表业务,由于经营的金器成色可靠,深得顾客信赖,业务蒸蒸日上,继而在港、九两地
(19161985)
董慧
  董慧(1918—1979) 女,原名凤然(一名奉然),祖籍小榄,出生于香港。父亲董仲伟是道亨银行创办人,爱国银行家,民国26年(1937)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贡献。董慧于香港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参加过“一二九”爱国-,1938年到延安入读马列主义学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派到中央社会部工作,当时潘汉年任副部长。1939年中共中央派潘汉年到香港工作,其稍后也调到香港。组织上考虑到其父亲是银行家,其可取得合法身份周旋于香港上流社会,
(19181979)
李铁
  李铁(1913—1997) 原名李毓祯,祖籍香山县,出生于香港,香港知名导演。从小爱好文艺,学生时代参加话剧演出,在广州完成中学学业。民国19年(1930),考入香港联华演员养成所,是该校的第一届高材生。1932年开始投身电影事业,参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夜半枪声》。原希望在电影里当小生,但无声片很快被有声片所取代,浓重的中山乡音妨碍拍片,导演只好劝说其改作幕后工作。由于文化水平高,聪明好学,很快从拍摄、副导演升为导演,1936年起正式
(19131997)
李文祺
  李文祺(1907—1987) 小榄人,早年香港华仁书院毕业,在港经商50多年,任香港工商银行副董事长兼常务董事、裕利电业工程公司董事长、文琼置业公司董事长、洋纸行商置业公司董事长、德致英文书院董事长、新易通英专学校董事长、广兴公司总经理。热心社会公益。1953年任香港保良局首席总理,1954年任华民政务司主席。1959年任保良局董事局永远总理、香港庙宇管理委员会委员、葛洪量港督信托基金会委员、租务法庭委员、香港仔工业学校校董。连任香港
(19071987)
沈芷凝
  沈芷凝,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系,中国香港女编剧。曾参与编剧电视剧:《万凰之王》、《又见一帘幽梦》、《丝丝心动》、《藏心术》、《美人无泪》等。沈芷凝参与主创的剧本,可谓收视冠军的常客,像是:《又见一帘幽梦》、《丝丝心动》、《山河恋—美人无泪》播出时,皆勇夺全国收视冠军的宝座。而沈芷凝主创的剧本《万凰之王》更成为TVB2011年的台庆剧,收视更是TVB2011年八点半黄金档收视冠军,最高收视达43%,至今仍无人能破。该剧的
中国香港女编剧
鞠觉亮
  鞠觉亮,香港著名导演、监制。古装剧和武侠剧的制作泰斗,83版的《射雕英雄传》是他执行导演开始的第一部金庸作品,更曾被评为港台武侠剧的“武侠教父”2013年拍摄完成的近代革命历史大戏《十月围城》。2015年执导根据郭敬明著同名小说改编的玄幻电视剧《幻城》。2016年执导根据风弄著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谋略宫廷电视剧《孤芳不自赏》。鞠觉亮是杜琪峰的师弟,无线五虎将的师哥,是1978年香港无线艺员班第七期的学员。共执导过六部金庸作品,分别是:《射
罗汝澄
   罗汝澄(1921~1971年), 原名罗观松。香港新界人, 民国10 年(1921年)出生在香港新界沙头角南涌罗尾村。祖父是巴拿马华侨工人, 父亲是华侨商人。罗汝澄曾在香港大申中学读书至高中毕业。民国27~28 年(1938~1939 年), 他在深圳南头中学就读期间, 受中共地下党员教师的影响和指引,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参加了抗日爱国群众组织的惠阳青年会, 担任九龙旺角新填地街夜校义务教师, 开展抗日宣传, 鼓动爱国同胞募捐, 支
(19211971)
梅艳芳
  梅艳芳(Anita Mui,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生于香港,籍贯广西合浦,是一位亚太区著名歌手及演员。梅艳芳在大中华地区的演艺界(尤其是香港)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她是香港三大天皇巨星(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之一。不但是乐坛巨星,亦被称为“乐坛大姐大”和“舞台女王”;因其形象百变,不但被称为“百变天后”和“东方玛丹娜”,而且是大中华地区首位在同一个演唱会换多套歌衫、在不同专辑封面和音乐录像带有不同
(19632003)
梁锦松
  梁锦松(1952~),祖籍广东顺德。1973年香港大学毕业,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及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大中华区前主席,现任南丰集团行政总裁,身兼国际小母牛香港分会主席,他的妻子是跳水运动员伏明霞。